日本的军国主义残存及现实危害
2015-09-10吕耀东
吕耀东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饱受日本军国主义蹂躏的经历,使得作为战争受害者的中国人民很自然地将军国主义和日本联系在了一起。在近代,军国主义思潮与当时日本的社会与文化背景“臭味相投”,并产生出奇怪的化学反应,从而催生了日本军国主义这个畸形的产物。近来,安倍企图修改和平宪法,日本再武装的行动没有得到彻底修正,这使得战后日本的军国主义已经衍生出多种形式。战后日本社会的变革令日本军国主义失去了繁衍的土壤,作为日本的邻国要警惕的并不是战前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而是军国主义新形态在日本的诞生。
【摘要】尽管日本军国主义的制度形式已被“和平宪法”清除,但作为意识形态的日本军国主义残存依然侵蚀着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安倍等保守派政要对于殖民及军国主义侵略历史不思反省的“否认”和翻案,源于日本首相屡屡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政府纵容通过右翼团体撰写的“新历史教科书”及历史修正主义思潮泛滥等各种负面因素的叠加累积。如今日本军国主义残存已成为恶化中日关系、侵蚀日本社会、毒化日本内政外交决策理念、破坏亚太地区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隐患。
【关键词】 军国主义 安倍晋三 历史问题 政治右倾化
【中图分类号】D51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日本政要否认甚至美化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的风潮大有蔓延国际社会的迹象。对于中韩等亚洲国家关于日本政治右倾化言行的质疑,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2013年9月25日访美发表演讲时称,“如果大家想把我叫作右翼的军国主义者,那就请便吧”。如此妄言在2015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已变成逆历史潮流的实际行动。如今安倍赴美四处散布淡化军国主义侵略性质的言论,出台包括解禁集体自卫权在内的一系列安保法案,力图修改防止军国主义复活的“和平宪法”等,政治右倾化愈演愈烈。
日本军国主义曾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整个国民生活都从属于军事及对外侵略战争,是一种带给亚洲乃至世界民众深重灾难的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尽管日本军国主义作为国家制度的可能性被“和平宪法”所限制,但并不表明作为意识形态的军国主义“幽灵”已彻底消失。它一直萦绕在日本一些右翼及保守势力的心头,随着“时过境迁”的时代变化而日渐死灰复燃。日本右翼势力猖獗、军国主义阴魂不散有其深刻的根源,它时刻威胁着亚洲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是当代日本社会难以彻底根除的毒瘤。
以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形式为军国主义“还魂”
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精神工具和象征,其内现今供奉着246万个日本阵亡者灵位,其中1000多个灵位是二战中的甲级、乙级和丙级战犯,包括东条英机等罪大恶极的14名甲级战犯。靖国神社是日本明治政府于1869年在天皇旨意下为祭祀戊辰战争阵亡官兵而设的国家神道设施。明治维新后,日本把天皇崇拜与神道信仰一体化,靖国神社取得了国家神社的显赫地位,变身成为“超宗教”的、国家管理的祭祀场所。也就是说,靖国神社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宗教设施,而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设施,其管辖权于1887年归日本陆军省和海军省,其历任最高祭司多由退役的陆海军大将担任。靖国神社的宗旨是宣扬和灌输“皇国思想”,进行军国主义精神教育。日本军国主义者曾在这里举行颂扬侵略战争的祭祀活动,日本青年在赴侵略战场前到这里参拜并互相发誓,“死后进靖国神社”成为他们在侵略战场上鼓舞士气的强心剂。如今,靖国神社的所有活动、展品、饰物、雕刻等无一不是在颂扬军国主义,宣扬“侵略有理”。
1945年《波茨坦公告》规定,永远铲除军国主义及其政权势力。日本战败后,在美军占领当局的指令下,靖国神社由“国家机构”变成了宗教法人。各级军国主义领导者被“禠夺公职”。但是,随着冷战的开始,美国对日本军国主义者采取了“怀柔”政策,大批战争罪犯重返政界、官界和财界,这些右翼势力活跃在日本政界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从此形成了强大的历史翻案势力。1957年,甲级战犯岸信介转身出任日本首相,不久便参拜了靖国神社。1978年10月,靖国神社在举行例行“秋祭”时,公然把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和松井石根等14名甲级战犯的灵位放进靖国神社供奉,以“昭和殉难者”加以祭祀。因此参拜靖国神社和为军国主义招魂相关联。
1985年8月15 日,中曾根康弘首次以“内阁总理大臣”的身份正式参拜了已供奉甲级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他的做法遭到中国、韩国、朝鲜等亚洲国家的强烈谴责。此后的日本历届首相暂停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但是,时隔11年之后的1996年7月29日,桥本龙太郎又一次以首相身份正式参拜了靖国神社。小泉纯一郎在任日本首相期间更是变本加厉,竟然先后从2001年8月13日到2006年8月15日6次参拜靖国神社。可见,日本国内的政治气候逐渐向参拜靖国神社“合理化”的方向发展。有的日本学者表示,“小泉首相的靖国神社参拜,应主要作为政治问题考虑,应该作为包括日本的整个亚洲的问题来进行批评”。但是,安倍在《致美丽的祖国》一书中表示: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目的是向为我们国家献出生命的人表达尊崇的心情”,并质疑“东京审判”的法理依据,他认为,“‘甲级战犯’存在着误解”,“因为战犯在国内法上不是罪犯”。基于这样对军国主义侵略者的“无罪”判断,安倍晋三于2013年12月,不顾国际社会的异议,再次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对此,日本社民党干事长又市征治评论称:“国际社会将靖国神社视为军国主义的象征。安倍政府的认识与国际社会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存在偏差。”值得关注的是,这样的“政治诉求”并非限于安倍本人,对于保守派新生代政治家群体来说,这样的共识往往是超党派的。
事实上,国际社会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罪行早有定论,不容翻案。日本是二战的发起者和战败国之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已对日本战犯进行了正义审判,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日本首相参拜美化殖民和侵略战争的靖国神社,严重违背了日本政府就侵略历史向亚洲及国际社会的反省与承诺,这种违背人类良知、国际正义的恶劣行为,严重伤害了二战被侵略国家的民族感情,亚洲各国人民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表示强烈愤慨和坚决反对,是天经地义的。
通过美化军国主义的“新日本历史教科书”误导日本下一代
2015年4月6日,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审定通过来年采用的初中教科书,其中否认军国主义侵略罪行的内容大为增加,突出了日本政府关于近代史的指导意见。教科书书稿一经审定合格,文部科学省就给相关出版社发出“合格”通知书,出版社便可拿着样本上市征订、印刷和出版。按照批准程序,日本文部科学省曾多次给右翼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的“新历史教科书”开放“通行证”,审定该历史教科书中否认日本殖民和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的内容为“合格”。例如,日本文部科学省相关部门审定通过该教科书中将侵华日军侵略华北改为“进入华北”,把对中国进行全面侵略改为“全面进攻”;把在中国推行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改为由于中国“抗日运动的展开,迫使日本军队保证治安”。还只字不提日本曾侵略过他国,甚至将军国主义战争标榜为“正义”之举。这样的“审定”纵容了右翼团体“新日本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继续篡改历史,美化军国主义侵略。还将日本有预谋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污蔑为由中方引发;以质疑30多万被害者人数来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存在,将“南京大屠杀”以“事件”一词轻轻带过,极力否认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甚至还鼓吹“东京审判”合法性待定论。该教科书突出二战日本的受损失程度,鼓吹“造福”亚洲,把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和对东北地区的武装占领美化为“致力于当地的开发”,并把侵略东南亚说成是给亚洲各民族带来独立的契机,等等。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的一些中学历史教科书就不断被修改,删除了有关“战争反省”等内容。在右翼势力的鼓噪下,一批旧外交官、旧军人乃至战犯以撰写秘录、传记、回忆录、历史著作以及发表手记、日记等形式,否认侵略,美化日本军国主义。他们大肆抨击“受虐”历史观使得日本人丧失了“自豪感”和“爱国心”,“皇国史观”又开始死灰复燃。加之冷战后“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等右翼团体频繁出版新编的历史教科书,极力宣扬和美化殖民和军国主义侵略历史,力图向日本青少年灌输“皇国史观”。
日本文部科学省通过征集民间编撰的历史教科书书稿,然后经过相关审查,最终批准和放行。可是其中的一些历史记述严重失实,尤其是由“新日本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撰的“新日本历史教科书”肆意歪曲历史,鼓吹军国主义侵略有理,但日本政府相关部门视而不见。日本政府还辩称,这些教科书不是国定教科书,不能进行政治干预。日本文部科学省以送审的历史教科书书稿是民间编撰为由,大量掩盖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罪行。日本文部科学省积极利用审定教科书的权力,表达日本政府对于日本近现代史的观点,导致不少日本下一代不知或不愿承认日本曾对他国犯下的军国主义侵略罪行。
日本政府借口历史教科书是民间学者编撰,把歪曲历史的责任推给一些民间学者,极力淡化其内容纲要均须交文部科学省审批的程序,纵容“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歪曲历史事实,这是近年来日本的教科书问题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如此充满谎言的教科书之所以会获准通过,根本原因就在于日本政府没有在教科书审定中采用正确的历史观。日本政府审定通过歪曲历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反映了日本保守派政要为殖民及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翻案,挑战反法西斯胜利成果及战后体制的图谋。若日后“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的“新历史教科书”采用率提高,将会有更多的日本青少年被灌输错误的历史观,其后果值得警惕。
以“历史修正主义”挑战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破坏世界和平
否认殖民和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挑战反法西斯胜利成果及战后体制,正是日本“历史修正主义”在日本政治及外交层面的现实存在。日本为了摆脱“和平宪法”束缚、成为所谓“正常国家”,否认军国主义侵略历史、制造与邻国的领土纠纷和修宪就成为日本保守派政要谋求的政治与外交主题。日本保守派政治家中曾根康弘在《日本二十一世纪的国家战略》一书中,对于历史问题的看法反映出日本保守主义的历史观。他一方面承认过去的战争是一场错误的战争,另一方面却又从结果上为战争的非正义性辩解:“大东亚战争是一场错误的战争,是不应该进行的战争……然而,从结果论的观点来看,或许也是在借日本之手使民族运动高涨,导致了独立国家的剧增。”这种自相矛盾的观点,在日本保守派政要的实际言行中得到证实。中曾根康弘首开以首相身份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恶例,小泉纯一郎屡屡步其后尘绝非偶然。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更是有意而为之。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和“创制新宪法”等执政理念,正是其“历史观”的具体表现。安倍等日本保守派政治家否认殖民及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的“政治诉求”,是为了恢复因二战侵略他国“丧失”的部分国家对外职能,成为所谓“正常国家”,最终使日本成为政治军事大国。因而,修宪、“争常”并谋求废除《联合国宪章》中的“敌国条款”,就成为他们落实日本国家战略构想的具体步骤,成为整个日本保守派政治家群体的政治逻辑和政治主题。然而,关于二战的责任问题仍然是无法回避的课题,他们在历史责任问题上的态度,势必造成与中国、俄罗斯和韩国等国的冲突和纷争,破坏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尽管安倍在国际场合屡屡表示能够就历史问题认同“村山谈话”,寻求实现与中韩“对话”、改善日俄关系,但却以否认殖民及军国主义侵略历史、参拜靖国神社的实际行动,不断恶化周边关系,侵蚀和破坏世界和平。在以安倍为代表的保守势力看来,承认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和殖民历史并一再地向亚洲国家谢罪是“自虐”行为,将会影响日本的“国际形象”,妨碍日本成为政治军事大国。因此,日本政府屡次审定通过篡改历史的教科书,导致日本国内淡化、否认甚至美化殖民及侵略历史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潮不断蔓延滋长,遭到中韩等侵略受害国的强烈谴责和国际社会的质疑。如果日本以“历史修正主义”谋求“正常国家”的话,不仅会失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甚至难以脱离“军国主义侵略者”历史形象。对于日本保守派政要挑战“战后体制”的言行,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二战反法西斯战线的主力军、维护世界和平倡导者必须以实际行动进行有力回击。否则任其否认侵略历史,颠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得来的胜利成果和战后体制的话,势必会加剧日本“历史修正主义”势力抬头,给亚太地区造成新的不安定因素。
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曾在《日本军国主义》一书中指出,正是由于民主制度的缺失,使得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失去了制约,导致军国主义思潮泛滥,整个国家陷入战争狂热之中。历史教训值得反思和记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胜利成果及和平发展来之不易,在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要集世界爱好和平之力量,共同应对日本政要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义性的错误言行,积极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及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不能让日本政要否认甚至美化军国主义侵略历史、乃至扩军备战的理念毒化国际社会,警惕安倍以“积极和平主义”为借口,继续破坏亚太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导)
【参考文献】
①李建民:《冷战后的中日关系史(1989-2006)》,北京:中国经济出版,2007年版。
②[日]井上清:《日本军国主义》,姜晚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85年版。
责编/谭峰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