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佣金战硝烟弥漫
2015-09-10孙晓宇
孙晓宇
王女士最近很头疼。她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佳运园的一套房子,因为买卖而变得充满了戏剧色彩。第一个买主,因为没钱支付首付取消交易,但中介却还要收取买方的中介费,双方各执一词吵到法庭。第二个买方,通过两个中介看房,最后选择通过佣金低的中介买房,却被另一个中介威胁,最终交了两份佣金才了事。
就算你不关注房产,相信近来铺天盖地的二手房佣金广告也不会忽视......1%、0.5%,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为了抢占市场,在中介电商高举0.5%交易佣金大旗的同时,一些中介门店也开始悄悄下调二手房买卖佣金收取标准。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比如前文提到的赤裸裸的威胁……
低佣金中介来势凶猛
原本沉寂的房屋中介市场,今年以来,正迎来接二连三的搅局者。从1.5%,到1%,再到0.5%,二手房佣金大战激战正酣。
“一条龙服务,全程费用只要885元。”南京市的王大妈在小区门口接到了这样一份宣传单。她仔细一看,原来宣传单来自一个二手房中介网站,走的就是低价路线。
“我家确实准备换个房子。”习惯精打细算的王大妈说,但自己之前在中介门店咨询过,成交后收取的中介费基本都在房款的2%到2.4%之间,也就是说价格在100万元的房子,中介费就要2万多元。“但是这个网站全套服务只要885元,1千块都不到,不是骗人的吧?”“这种属于直客式服务,业主通过移动或PC平台将房
产委托给我们;我们再通过交易平台匹配潜在购房者;买卖双方达成交易后,提供过户、金融等服务。全流程的服务佣金只收成交总价的0.5%。”搜房网二手房事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自2005年以来,大多中介的佣金都是按2%到3%收取,而收取1%到1.5%佣金只是在2008年底到2009年上半年这段时间,因楼市低迷而短暂出现过。然而这一次,重出江湖的低佣金现象或将成为新常态。
搜房网房天下二手房集团总裁苏婕称,目前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二手房买卖佣金水平已经相当高了,现有的经纪服务是否值这么高的价钱值得怀疑,“传统的经纪公司门店成本占了40%,在同一个居民小区,同一条街上,同一家房产中介公司会有好几家门店,而房地产电商可以通过网络集成化,将这块成本降下来。”苏婕说,传统的房产中介佣金收取标准有不太合理的地方,有可以优化的空间,“我们0.5%收佣标准会一直做下去,甚至未来还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
买百万元房产省佣金数万
房产中介战事不断升级,佣金一降再降,这无疑便宜了消费者。若按搜房网0.5%的佣金计算,比其他传统房产中介普遍2%~3%的佣金低了近75%。
广州的钟先生就是佣金战的受益者。眼看女儿到了上学的年纪,为了能让孩子读上重点小学,钟先生决定在天河区买一套学位房。然而,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包括购房佣金、税费等,钟先生的购房总预算在200万元以内。“我是去年国庆期间开始在各大中介公司看房的,当时不少大型中介公司都称二手房交易佣金为2.5%左右,一些甚至还称按3%收取。”钟先生说,不过他一直没看到合适的房源。
“听说春节后房源大增,所以我在老家过完春节回到广州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继续看房。”钟先生说,不过,这次他寻求房源的途径不只局限于传统中介门店。“我有一个朋友告诉我,广州有中介电商打出了‘二手房交易佣金只要0.5%’的广告,于是我决定试一试。”钟先生称,没想到的是,在不到两周之内,其便在天河区找到了一套满意的二手房,总价为180万元,佣金按0.5%计算为9000元。“与我去年10月份找房时,在一些大型传统中介门店了解到3%的佣金相比,省了4.5万元。”
小心低佣金陷阱
“最近,我们和卖房者都急着去办理过户手续,但是,中介公司的负责人迟迟不露面。”家住上海普陀区的薛先生讲述了最近遭遇的闹心事儿。5月下旬,薛先生通过桃浦路655号明明房屋中介,看中了一套金鼎路298弄上海家园的房屋,面积150多平方米,房主到手价为435万元。随后,薛先生和该门店刘经理谈判并达成一致意见,佣金付5万元,当场签订了《佣金确认书》,签订房屋合同时付3万元,房屋过户当天付2万元。
然而,在办理房屋过户时,刘经理突然“变卦”,除了首次支付的3万元佣金,交易当天需要支付5.7万元佣金,否则不能办理过户手续。薛先生吃惊不已,签约前已经约定好佣金费5万元,怎么突然变成8.7万元?对此,中介刘经理却称,他只承认《房地产买卖居间协议》上的总房款2%作为佣金,事后签约的5万元佣金无效。
面对记者的疑问,刘经理显得有些“健忘”:“我不记得自己跟薛先生签订《佣金确认书》了,不清楚,不知道......”
“现在回想起来,感觉自己早就被下套了。”薛先生回忆道,刘经理和他签订了一份《佣金确认书》,双方签字确认,却没盖章。同时,刘经理故意拿走原件,给自己一份复印件。“这些做法似乎有‘预谋’。我是第一次买二手房,今后,可能也不会跟中介打交道。但是,我愿意说出自己的遭遇,就是提醒更多的购房者要提高警惕。”薛先生补充道。
业内人士提醒,买卖双方一定要加强提防,不能相信口头承诺,一切要以书面合同为准;交易前,一定要问清楚费用清单,明确实际承担人,避免扯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