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和个人的全球资产配置时代开启
2015-09-10周文翰
周文翰
文化产业和艺术投资专家,长期为国内外媒体撰写文化艺术方面的评论文字
2013年,大连万达以1.72亿购藏毕加索名作《两个小孩》,曾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因为这是中国富豪首次公开购买西方重要的、昂贵的艺术作品。这很容易让我联想到1980年代中后期日本富豪追逐印象派的历史。现在的中国和当时的日本类似,问题是,之后日本就进入资产泡沫和挤泡沫的缓慢衰退之中。中国会经历类似的场景吗?
中国和日本最大的不同,一是中国人口众多,有更大的国内市场;二是有更为丰富多层次的產业体系;三是有掌握巨大资源和权力的强力政府,包括他们可以指挥的数百个巨型国企。后者或许有利于让中国领导人有时间和空间在短期内采取强力措施对付资产泡沫和债务扩张导致的危局,但另一方面,却也是如影随形的危机制造者。因为国企总是可以轻易得到政府的优惠土地、优惠税收、巨额补贴和各种垄断权力,这些庞然大物能够依此对抗半市场化环境中的“优胜劣汰”,即便产能过剩的环境下,也是小门小户的私企先倒下,国企凭借上述“特殊优势”却能继续挺住甚至继续扩张,反正亏了也有政府财政资金或者国有银行输血。如此中国就要反复面对产能过剩-负债扩张-通货膨胀的危机。
先不说以后,就说目前在人民币升值或已到高点、资产价格膨胀和工业产能大量过剩的情况下,可以看到企业和个人的资金如果投资在国内的产业上利润率很低,所以大家都往热门的“互联网+”以及股市上投资,但这两方面其实忽上忽下并不好把握,搞得人们有点摸不着边。
所以这两年一些对机会和危机都敏锐的富豪和民营企业开始把眼光投向海外,在美欧日投资房产的富豪数量不少,他们如果购买高级艺术品,多半也会安置在海外的房子和保险箱里。而企业也开始进行全球资产配置,很多企业尝试把债务端留在国内,投资端面向国外,如万达已投入150多亿元人民币用于并购和投资,先后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AMC、瑞士盈方体育传媒集团、澳大利亚HOYTS院线等企业,投资入股马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等企业。以上海为总部的复星集团旗下在香港上市的复星国际有限公司(00656.HK,以下简称“复星”)先后战略收购或投资德国私人银行Hauck&Aufha user、美国保险集团Meadowbrook、以色列保险和金融服务公司PhoenixHoldingsLtd、葡萄牙最大的保险集团Fidelidade等。安邦保险则一方面收购纽约华尔道夫酒店(WaldorfAstoriaHotel)等房产,另一方面收购比利时保险公司FIDEA、比利时德尔塔?劳埃德银行、荷兰VIVAT保险公司等海外资产。阳光保险集团、泰康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等也分别在欧美大笔收购写字楼和酒店资产。去年海航集团、开元旅业集团、中国国旅等也有收购一些境外酒店的新闻。
这些投资可以分成五类,第一类是私人或私人以公司名义买房产和艺术品;第二类是海航等旅游企业收购酒店资产,看重中国人外出旅游的暴增和与国内有关业务的对接联合;第三类是保险公司投资海外的写字楼和酒店等,看重人民币升值的优势和持有回报稳定的资产;第四类如万达收购美国院线,是投资当地的服务业或者工业;第五类则如复星和安邦,收购海外金融企业,汇集更多可用于投资的资金进行更多收购和投资,同时也探索如何开拓为中国富豪和企业提供全球资产配置和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