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芙蓉国里尽朝晖

2015-09-10刘振平吴晓华杨庆怀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5年2期
关键词:县市区潇湘汇演

刘振平 吴晓华 杨庆怀

2014年9月28日晚,“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艺汇演的最后一场汇报演出在湖南大剧院举行。这场演出,荟萃了2014年“欢乐潇湘”活动涌现出的优秀节目,并以此作为湖南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的献礼晚会。

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省政协主席陈求发等领导出席晚会。

这场历时半年多,上万个文艺团队、上千万名民众积极参与的群众公共文化活动,终于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亮点颇多,贵在重视

据“欢乐潇湘”组委会负责人介绍,2014年“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艺汇演活动自2月份开展以来,全省上下思想高度统一,各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举行了动员大会和新闻发布会,并组建了活动组委会,联合下发了“欢乐潇湘”活动的通知和详细活动方案,通过新闻、广告、海报等多种形式,对活动内容、步骤、要求、时间、地点等进行全方位宣传,吸引广大群众广泛参与。

湘潭、岳阳、衡阳3市为加大“欢乐潇湘”群众文化活动的保障力度,以市委办、市政府办两办名义下发“欢乐潇湘”活动通知。长沙、常德、株洲、怀化、永州、邵阳、湘西等14个市州都将“欢乐潇湘”群众文艺汇演,纳入对各县市区的年度绩效考核,纳入对各县市区重大活动、重点项目、重要工作的考核评比内容,以严格的考核制度促进工作落实。

在各级政府重视、基层海选发动广泛深入的基础上,各地充分发挥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业余文艺团队的骨干作用。通过近年来对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的不断投入,全省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从硬件、软件方面均得到加强。在2014年的“欢乐潇湘”工作中,大多数县市区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的作用,由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组织搭建海选舞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海选,为老百姓提供專业辅导,以活动带培训,以培训促提高。

“欢乐潇湘”活动既是一次群众文艺汇演,也是一次对湖南民间文艺的普查,通过2013年、2014年“欢乐潇湘”活动的开展,各县市区加大了对业余(民间)文艺团队的挖掘和培养,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现有业余(民间)文艺团队2万多个,常德现有文艺团队2400多个,岳阳现有文艺团队2000个,株洲1500多个。业余(民间)文艺团队成为活动舞台的主角,活跃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他们自编自演,推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原创节目。

汇演节目内容、形式进一步凸显原创性。各市州在彰显“欢乐潇湘”活动主题同时,注重在打造“欢乐潇湘”文化品牌上下功夫,在节目创作上更加注重民风民俗原创性。活跃在舞台上的演员都来自基层的各行各业,大家从生活、工作中寻找灵感,把视角聚焦到身边,经过加工,提炼出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带着泥土的清香、和着文化的气息,使群众在享受快乐的同时,起到教育和引领作用。根据督查数据统计,初赛阶段由群众新创作的节目就达900多个,包括音乐、舞蹈、曲艺、小戏、小品、相声等多个门类。

活动形式和节目创作,注重地域文化和民族民间特色。通过深入挖掘,一大批既体现传统文化,又富有地域特色的文艺节目呈现出来。如邵阳、怀化、湘西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把当地民族文化元素融入表演中,将民族的节庆活动融入“欢乐潇湘”活动中,充分展示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各地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改编成文艺节目搬上舞台,展现出湖南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群众文化活动有机结合。

非遗之花,欣喜绽放

9月16日晚,2014“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文艺汇演决赛——湘西州专场在湖南大剧院隆重上演。原生态舞蹈、溜子说唱、民歌对唱等特色节目令近千名观众陶醉在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湘西风情中。这不仅全方位展示了土家族、苗族的古老传说、生活习性、民俗风情,也是对该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2014年3月,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许又声在湘西州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题调研时指出,要鼓励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走进群众文艺,“欢乐潇湘”群众文艺文化活动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群众文艺提供平台。“欢乐潇湘”活动对非遗文化的宣传,呈现出喜人效果。永州、邵阳、张家界等市的专场演出节目,突出了非遗保护项目主题,让观众领略到了非遗文化的无穷魅力。

自2013年和2014年,湖南省开展“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艺汇演活动以来,全省各级文化部门组织专家对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等非遗保护项目进行深入挖掘创作,一批批原生态非遗特色节目在三湘四水搭建的“欢乐潇湘”舞台上绽放出夺目光彩。有的市州还把“欢乐潇湘”活动与当地少数民族民俗节庆活动进行有效整合,让传统的节庆日闪耀出时代的光芒,同时也为非遗保护成果中的民俗项目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据省文化厅非遗保护部门负责人颜喜介绍,全省有80多个非遗保护项目改编成节目,参加了当地“欢乐潇湘”演出活动。2013年“欢乐潇湘”省级决赛获奖作品中,非遗类特色节目就有18个。各地借助“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艺汇演舞台,有力促进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宣传工作的开展。

春风化雨,文化惠民

“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湖南的文化强省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活跃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各地通过汇演活动,为群众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群众自创、自编、自演、自赏,群众是主角,草根当明星,提升了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促进了群众文艺事业的繁荣。汇演活动在全面展示文艺成果的同时,壮大了群众文艺队伍,培养了群众文艺人才,提高了群众文艺水平,群众和群文工作者都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推出了精品,发现了人才。在汇演活动中,各级政府重视群众文艺作品创作,“欢乐潇湘”组委会自始至终把抓创作、推出优秀作品、发现人才,培养群众文艺团(队)作为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予以强调,市州也把群众文艺创作作为重要工作落实。

“欢乐潇湘”活动促进了社会和谐,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丰富多彩的汇演活动,吸引广大群众走出家门、走进广场,走下牌桌、登上舞台、过文明健康的生活。一些群众由衷地说,过去我们一听到麻将响就手痒,现在一听到音乐就嗓子痒。在汇演中,干部组织活动,群众参与活动,通过良性互动,让活动成为干部服务群众、贴近群众,群众了解干部、理解干部的媒介。

2014年“欢乐潇湘”活动整体进展顺利,但有些薄弱环节,仍需引起重视。比如部分县市区活动开展不平衡,活动组织的广度、进度、深度不一致,有些县市区活动开展活跃,初赛场次多达200场,有些县市区活动场次只有一两场。其次是在参演节目场次上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还存在。部分市州活动组委会工作协调机制有待完善,在活动组织、开展,节目编排、演出等环节,存在权责不明,分工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

“欢乐潇湘”这一活动历经两年的探索,参与群众之广,社会影响之深,可以说是湖南省近年来所罕见的。实践证明,这种“政府搭平台,群众唱主角,社会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其宗旨、思路、活动机制是正确的,取得的成果是丰硕的,深受群众欢迎,从构建遍及城乡“文化惠民”的长效机制来说,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准确认识与把握群众文化的特点和规律,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方式与机制,进一步将“欢乐潇湘”活动和重心、资源下移,更进一步体现“重在基层、乐在群众”活动定位,使活动常态化,这些都有待于今后不断探索并加以完善。

猜你喜欢

县市区潇湘汇演
湖南遴选首批疏堵结合防溺水试点县
全省审计机关第四届运动会及文艺汇演取得圆满成功
湖南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水平评价
——基于122 个县市区2020 年调度资料分析
湖北15个县市区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
徐闻县举行庆“六一”少儿才艺汇演活动
欢乐潇湘
国学文化汇演
潇湘花月谣
潇湘之梦
精彩的“六一”文艺汇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