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山,擘画国际一流矿山新高度
2015-09-10王芳席云霄
王芳 席云霄
以乌山为试点,建设国际一流矿山企业,是中国黄金集团一项充满艰难险阻的伟大事业。低品位矿山、高纬度气候、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水、电、路、厂房、设备、人员,一无所有……然而,正是在这片荒芜的处女地上,黄金人通过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使乌山成为国际低品位矿山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先行者,为我国同类条件矿山的综合开发利用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公司投产8年来,累计处理矿量10171.27万吨,生产铜金属32.18万吨,实现主营业收入126.33亿元,实现利润33.86亿元,上缴地方各项税费35.32亿元。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在参观乌山之后肯定地说:“乌山在大型装备运用、规模化数字化开采、铜钼分离技术、城市中水用于生产、和谐矿区、绿色矿山建设、节地节能节水等方方面面,都体现了‘高标准、高追求、高起点’的矿业开发、运营理念,充分展现了敢为天下先的央企形象。”
更高效:持续创新是核心驱动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的梦想,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大而不强”。
创新驱动——中国领导人这样定义未来新型工业化的战略。
乌山也用高标准和持续不断的创新,打造更高质量和更高效率的新型化矿山。
乌山打破冬季不施工的国际惯例,建设周期仅用了18个月,6个月即实现达产达标,比国际上的工期缩短一半。建设之初,乌山立足于世界矿山技术发展前沿,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利用、创新,实现主体工艺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多个“率先”与“首次”使乌山站在了行业的高起点上:
率先在国内采用了SABC碎磨工艺。将我国矿山碎磨工艺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了20年。
首次采用尾矿膏体处理工艺。不离析、不扬尘、不渗漏,极大地提高了尾矿库的安全等级,是我国尾矿处理工艺的一次重大革命。目前,已经被国家安监总局列为推广应用技术。
率先采用国内生产的主工艺大型设备。其设计直径为目前国内最大,设计总功率为世界最大。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率先利用城市中水进行工业选矿。不仅解决了当地的污水排放环境保护问题,还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对水资源匮乏地区的矿业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高标准决定高起点,而持续的科技创新才是核心驱动力。
管理学大师托马斯·彼得斯曾经说过:“要么创新,要么死亡!”乌山,要想由行业的追随者成长为引领者,必须并且只能以密集的创新累积而成。
乌山铜钼矿属于极具代表性的大型低品位斑岩型铜钼矿资源,因此,矿石中低品位钼的高效综合回收,是实现经济有效开发利用的基础,而从铜钼混合精矿中高效分离回收钼则成为技术关键。
2013年1月,一条成功攻克铜钼分离技术难题的新闻在矿产界迅速传开,而攀上这一技术高峰的正是中国黄金集团所属的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其所产出的钼精粉平均品位达到49.81%,而分离完成后的钼精粉含铜量均在0.8%以下,破解了国际难题。
乌山次生铜矿物含量最高时接近75%,在我国现有铜钼生产矿山中非常罕见。集团公司领导果断决策,与长春黄金研究院组成联合攻关组,对原有流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大胆而理性的设计。2012年10月,时值乌山寒冬季节,攻关组全体干部员工,坚守在现场,随时对每道工艺细节进行讨论商榷。历经数百日的探索,数十次的试车,终于实现从工艺试验研究到工程化生产的跨越。
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但问题的出现往往带来新的改良契机。
在生产中,技术人员发现,铜钼分离抑制剂硫氢化钠的配制难度大,药剂溶解不好,杂质经常堵塞管道。于是,技术人员又率先投入到新型铜抑制剂M8替代部分硫氢化纳的研究。试验再次取得圆满成功,抑制剂的综合月成本降低了91.8万元。2014年11月,铜钼分离技术改造后,钼实际综合回收率突破60%,达到国际罕有标准,每年可增加效益约2.8亿元。
乌山在关键性技术的突破,为我国低品位钼实现高效综合回收开创了崭新的局面,为创造国际一流矿山,实现产业强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更智慧:信息化与工业化完美融合
制造业的数字化正彻底改变着产品制造方式,国际上的制造强国纷纷掀起“再工业化”的浪潮,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全球工业制造的竞争更加激烈。我国也在倡导两化融合,实施《中国制造2025》,助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升级。信息化已然成为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
认清形势,乌山也从稚嫩走向成熟,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武装自己,实现全方位的数字链接,做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完美融合,为矿山发展带来持久的动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强了现代矿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几年来,乌山在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理念的同时,更注重自主研发创新,建设出一个先进的数字化矿山:
实现了从地质到采矿,从生产计划到采剥施工计划,从自动化配矿到现场供矿管理,从采矿设计到作业现场的穿、爆、铲、运、排多项业务管理手段的集约化、数字化及信息化。系统建成投用一年内,损失率降低了0.38%,贫化率降低了0.97%,年创造经济价值几千万元,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选矿优化控制系统方面,乌山DCS系统共有点位1万多个,自动化仪表2300多台套,大型在线品位分析、粒度分析、成像分析等高端工艺分析仪表30余台套,仪表运行准确率在99.5%以上,全部分析数据直接参与到流程智能控制计算中。庞大而精准的检测数据,成为了乌山数字化矿山的坚实基础。
在完善基础自动化的前提下,乌山在碎矿、磨矿、浮选、尾矿等各工艺环节中,运用大数据技术、模糊控制、专家控制等先进的技术理念,对每个环节进行优化控制,在各工艺段之间形成大闭环控制。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方面,乌山在基础数据之上,建设了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涵盖财务预算、生产计划、成本考核、指标监督、设备和质量管理、安全和环境监察等各个方面,使系统成为公司生产经营运作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其中自主开发的车间级生产成本核算的日清日结系统,MES系统、财务系统、仓储系统实现数据无缝对接自动核算,对各车间产出及消耗数据,采矿和选矿生产成本实现初步的日清日结,实现了从成本核算角度及时发现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在没有任何成形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乌山人靠着一点一滴的摸索,持久的耐力和毅力完成了这项艰巨而繁杂的工程。建设过程中,仅基础自动化建设工作就耗用了3年时间。额外的收获是,作为中国黄金集团的人才培养基地,公司以此锻炼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自控信息化队伍,并带动了更多人才加入数字化矿山的建设。
信息化系统的成功实施,全面提高了乌山的生产自动化水平和管理信息化水平,多项成果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有3项技术分别被国土资源部、国家安监总局列为推广应用项目。
更美丽:环保节能真到位
走近乌山,绵延11公里的白杨树挺立在道路两旁,五颜六色、郁郁葱葱的格桑花一路笑脸相迎;走进乌山,没有轰隆作响的噪音,没有漫天飞扬的粉尘。无论矿区或是办公区有的只是蓝天白云,草原与人的和谐。
矿区环保问题一直都是环保的“老大难”,既要求生产力和效率,又要求生态和环境保护。对企业毫无利润可言的环保项目常常被当成“面子工程”,而乌山对环保的要求是,既要站在民族与国家利益的高度重视环保工作,更要清醒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然而,呼伦贝尔草原植被极其脆弱,绿化难度大,80%的草原是沙石草,草原表层只有30公分左右的腐殖土做壳,为了找到适合的树种,公司试种了数十种树苗。几年来,公司投资近1亿元先后购买了云杉、白杨、东北柳、樟子松等苗木6万余株。矿区绿化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复垦面积281.5万平方米,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植树成林。乌山项目总投资59亿元,其中10亿元用于环保绿化,比例远超出国家标准。
除了生态环境治理,乌山还将绿色事业的理念和实施贯穿于整个生产链条上。传统的开矿不仅耗人、耗水、耗电、耗工,同时产生的工业垃圾也很多。乌山在选矿工序上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SABC磨碎工艺,避免了传统矿流程的粉尘污染,节省了耗能、人力成本和土地使用面积;生产用水来自满洲里市中水,不仅解决了公司大量生产用水问题,而且解决了满洲里市每年近550万立方米的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带来的环保问题,每年还为地方政府带来近700万元的经济收入,有效拉动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这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将城市中水用于矿山大规模生产的案例,乌山中水循环系统获得“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2013环境保护中国最佳实践案例”;先进的尾矿膏体处理技术将膏体回填山谷,盖上腐殖土,种上花草树木,取之于山还之于山,全世界采用该技术的企业还不到5家。
乌山在环保取得的成功得到了国家各相关部门的肯定,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国家级绿色矿山的试点单位。而未来,乌山将继续书写黄金人的绿色梦想。
更和谐:心系百姓,造福一方
中国古代讲究天人合一,西方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正是这种和谐,人类社会才能从荒蛮走向文明繁荣,最终创造辉煌的未来。同理,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也需要有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内外环境,确保自身健康、稳定地发展。实践证明,和谐矿区建设不只是单一的矿产资源管理或矿业经济问题,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构成部分。
2015年4月16日,满洲里市敖尔金工业园区发生大火,近八级的大风让火势迅速蔓延到草原,火借风势,风助火威,情况异常危险。草原大火不但会让草场上的牛羊遭殃,而且还会严重危及到牧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接到新巴尔虎右旗防火指挥部的救援电话后,公司迅速从员工中抽调最富灭火经验的人手,组成救援队,兵分两路,与地方官兵并肩作战,翻山越岭,与恶龙般的荒火展开“短兵搏斗”。拦截、围阻、分段灭燃,经过整整8个小时的奋战,行程20多公里,直到夜里9点,大火终于失去了淫威,被消灭在脚下。
对于黄金人来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义无反顾的责任,是共建和谐草原的使命。
乌山人从踏入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便牢固树立“平等、尊重、包容、融合、和谐、共赢”的共处理念,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矿山、环境友好型矿区、企地和谐型企业、员工幸福型公司、发展持续型基地”的“五型”新矿区,被国土资源部列为和谐矿区建设示范企业。
乌山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企业也以依法经营、积极履行社会义务、努力践行社会责任回报草原对他们的厚爱:安置当地405人就业,占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解决矿区周边牧民86人就业,极大缓解了当地百姓的就业压力,有力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在创建和谐矿区之时,乌山通过实施养老保险、助学助教、创业致富、生活改善、文化整合、爱心传递六大惠民工程,让地方百姓分享公司的发展成果;通过成立“助学助教、爱心医疗、绿化美化、救护保卫、帮扶救助、青年志愿”6个爱心团队,积极帮助当地牧民解决实际困难。乌山已将自己深深融入这片美丽的草原。
“良性互动、合作双赢、和谐稳固、充满活力”是乌山企地关系的真实写照。目前,乌山向新巴尔虎政府缴税占其财政收入的80%以上。呼伦贝尔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新巴尔虎右旗旗委书记白爱军赞赏乌山:“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牧区群众带来福祉!”
更高品质:文化铸就乌山魂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中国人百年的梦想,没有先进的文化力是无法实现的。企业在面对困难与机遇时,同样需要将更高品质的无形企业文化转化为有形的生产力、创新力。
在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乌山是一支新生力量,之所以能创造出非凡的业绩,究其原因,可以说是依靠以黄金人的品质作内核,经由这片矿山锻造而成的共同价值观——乌山精神,在祖国边陲落地生根,擎起了一面产业强国的大旗。而这种精神已经内化为企业文化,外化于矿山企业生产生活和一切活动之中,成为流淌在乌山人血脉中的因子,它是矿山的灵魂,足以应对任何艰难险阻!
8年来,乌山在集团公司核心理念的指引下,始终将“开发有限资源,创造无限价值”作为自己的使命,这意味着乌山将始终立足于矿业发展前沿,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创新发展模式,为社会源源不断创造物质与文化财富。
在不断发展壮大中,乌山确立了基本的文化内涵:以“打造国际一流的矿业公司”为目标,以“发展、核心、责任、诚信”作为四轮驱动,以“诚信至上、责任至重、和谐为本”为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让员工享受企业发展带来的实惠,为广大员工提供幸福的家园、事业的平台。
结合本地特色,汇集员工智慧,乌山构建了富有特色的文化落地体系——《乌山文化纲领》、《乌山员工行为规范》、《乌山企业文化VI系统》、《乌山企业责任行动报告》,这些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指导实践的文化体系,指引着乌山人“化理论为实践,化文本为行动”,全力打造乌山特色文化。
通过企业生产力与员工整体素质高效聚合的文化建设,公司凝人心,聚合力,成功打造了一支忠于企业,有着共同价值观的优秀团队。走访那些公司员工,《经济》记者对这个群体有着一个共同的认识:他们的精神有着高度的契合,从基层干起,以苦为乐,勇于担当,无怨无悔!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淑和对此赞赏有加:中国黄金集团乌山项目开发建设所体现的乌山精神和乌山速度,代表了央企精神、央企财富和央企前途,是央企的骄傲。
如今,中华民族正走在变革图强、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在“十三五”中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的发展理念。而乌山人,也正以持续创新图发展,以两化融合添智慧,以和谐建设促稳定,以绿色环保求美丽,以凝聚文化力量铸灵魂,在中国北纬49度的苍茫草原上,坚定地驻守着祖国的边陲,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矿产资源,擘画国际一流矿山企业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