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乌山
2020-10-30林小文
林小文
说起乌山,不得不提及卢叨,卢叨与乌山,就像李白与敬亭山,二者难分难舍,相看两不厌。
前往乌山的时候是在一个初冬的清晨,薄雾笼罩,寒气裹挟些许山风,直往脖子里钻。在“闽南乌山老游击队员之家”的展馆里,讲解员向我们讲述了乌山革命战斗史。在众多纷繁的图片中,我被其中一张黑白照片定住了,那是一个人的头像,坚毅宽广的额头,灿烂明朗的笑容。墙上的照片已有几分斑驳模糊,却难以掩盖笑中透露出的自信与深情。那种气场,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之情,一下子把整个展厅照亮了。那些年月,残酷的地下斗争,接踵而来的政治运动,一路过来,苦难与困顿从来没有停止过光顾的脚步,人的意志该有多么坚定与顽强,该有怎样乐观的革命激情在心中燃烧,才能顶过那些岁月的腥风血雨啊。照片下面是两行小字:卢叨,中共闽南特委书记、特派员。
卢叨是1932年参加游击队,从广东转战福建乌山,由此与乌山结下不解之缘。不幸的是,在部队转移乌山过程中,卢叨失去了结发妻子王可珍。一个血气方刚的二十岁青年,痛失爱妻,那种悲痛欲绝、肝肠寸断,足以让群山黯然,让大地失色。以至于卢叨一生虽有多个化名,却最终只保留着王可珍赠予的“卢叨”这个名字。革命还没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经历大悲大痛之后,卢叨以视死如歸的精神全心全意投向革命大潮中。枪林弹雨中,卢叨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带领队员们奋勇抗战,硬是在游击战争中杀出一条血路,以坦诚之心和实际行动消除同志间的误解,击退敌人,巩固了红色政权。在乌山坚持斗争十余年,人生里最美丽的年华献给了革命事业,青春的汗水无怨无悔地挥洒在崇山峻岭之中,卢叨先后担任潮汕中心县委军事部长、组织部长,闽南特委书记,直至解放战争时期担任闽南地委书记兼闽南支队、边纵八支队政委。痛失爱人的哀伤与遗憾也被忙碌的时光打磨得日趋平和,在上苍的安排下,卢叨于35岁那年遇见了之后相濡以沫四十多年的爱妻韦立,并成就人间一段佳话。
卢叨对乌山,对乌山人民的感情是深厚的浓烈的,就像美酒一样,永远醇香。他一生中写下许多优美的诗文,其中有近三分之二是关于乌山的。在《乌山夜风》中,卢叨写道:“乌山的风,人民解放的风,它要吹散反动统治的云翳。它要带来阳光的曈曈。天晓了,一片光芒万丈,万里晴空”,那是在一九四七年八月,时局依旧动荡不稳,卢叨借写乌山的风,抒发革命必胜信念,风终会吹散国民党的残渣余党,预示着光明就在眼前,胜利近在咫尺。在《饮水晶坪茶》一文中,卢叨写道:“物轻却意重,百里慰知心。叶湿霏霏雨,篝火烤真情”,他借品茗直抒胸臆,表达对乌山人民深切的爱。解放后,卢叨一心牵挂着乌山人民,多次往返于福州与乌山,为解决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老区孩子的就学就业问题四处奔走。这么多在乌山战斗过的同志,在战火硝烟中幸存下来的革命者中,在我看过的资料里,没有哪个人像卢叨那样如此深深眷恋着自己战斗过的地方,即使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不忘交代后人把他的骨灰安放在乌山原闽南地委机关驻地,长期战斗过的坑仔尾后山石洞里,他在《回归》一诗中充分表达自己魂归乌山的决心,“万物生死一律同,清流骨灰两相逢。蒸凝愿随东海水,化作彩虹展长空”。卢叨生前因为工作生活身不由己而四处奔走,在红尘中左冲右突一刻不曾停歇,如今长眠了,可以和乌山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永远安静相伴相随。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饮水思源的卢叨对老区人民倾注了无尽的爱,老区人民同样对卢叨怀有深深的敬意与爱戴。卢叨曾经上乌山到北蔗革命基点村调研,一到村口,群众以当地迎接尊贵客人的最高规格——燃放“三排连”火药枪迎接卢叨的到来。在他骨灰送回乌山时,老区人民沿山峦夹道跪下迎接他的回归。在卢叨归葬后的三十多年里,每天都有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各行各界人士自发组织到乌山,瞻仰他,凭吊他,传承和发扬优秀革命传统。
卢叨的墓碑坐西朝东,绿树掩映,周围山石嶙峋,巍峨壮观;辽阔的天空,云卷云舒,常有碧洗星空和日出日落的眷顾。墓碑前,人们敬献的花篮时时更新,鲜花常开不败,墓碑的正对面,“中共闽南地委机关”,黑石红字清晰可见。这样的如画风景,这样的温润安宁,这样的太平盛世,正是卢叨所希望见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