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落第后成就文学大家
2015-09-10
韩愈从20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他取得乡贡资格后,前往长安,考进士,这次考试失败了。接着,他又考了两次,均名落孙山。这对韩愈打击很大,写诗云:“古人虽已死,书上有遗辞。开卷读且想,千载若相期。”是韩愈学习不认真吗?韩愈苦学是很有名的,他身穿布衣,每天只吃两顿饭,其余时间都用来读书。为博览群书,他“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即使在冬天,韩愈也舍不得生火取暖,砚台的墨汁结冰了,他就用嘴呵呵气,使冰融化,然后再写;手冻僵了,就搓搓暖热,再写文章;读书读到口干舌燥,就喝口菜汤,继续吟诵揣摩。韩愈苦读、背诵、深思,不断记笔记,提炼纲要,记述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研究并加以分析,把前人写的文章都吃透了。
原因出在他的写作方法不讨主考官的喜欢。譬如第三次考进士,出的试题为“不迁怒不贰过”,大意是“若自己不高兴,不要转移到别人身上,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韩愈没有用骈体,而是用古文体挥笔而就,写得很顺利。但主考官看了以后,却把试卷弃在一边。公元792年,韩愈再次来到长安,第四次参加进士考试。这一次,主考官是宰相陆贽,试题和上年的差不多,韩愈没有犹豫,一字不改地把去年的旧作写在卷面上。陆贽看后道:“好文章!完全是古文风格,没有半点骈体文的味道,去年怎么没有录取?差点埋没人才了!”就这样,韩愈幸运地考中了进士。
考取进士只是入途的第一步,派官还要经过吏部的“守选”考试。谁知,与当年考进士的命运一样,连续三年,均一败涂地。无奈,他给当朝宰相写了三封情真意切的陈述书,“遑遑乎四海无所归,恤恤乎饥不得食”,请求垂怜一官半职。结果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于是,他不得已退而求其次,投奔地方军阀,可只干了两年多,幕主便死了。韩愈霉运多多,幸而后来《进学解》被当时的宰相看到,惊叹不已,很同情他的遭遇,也欣赏他的才干,于是任命韩愈为五品刑部比部郎中兼任史馆修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