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博反腐及其影响
2015-09-10王燕
王燕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政府传统的执政方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微博反腐就是其中的一个显著例证。本文从微博反腐的发展现状和网络时代政府执政方式的转变入手,简要探讨政府积极应对与微博反腐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借此来实现社会管理创新。
【关键词】政府 网络舆情微博反腐
近几年来,微博这一新兴的社交工具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通过微博来发布或获取信息,从而使其成为了主要的自媒体平台。同时,微博反腐这种形式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监督公权力的一种新形式。官方也开始对这种现象表示关注,回应的速度越来越快,态度也越来越诚恳。政府对微博反腐这一现象的重视,是改变工作作风、转变执政方式的重要表现,对社会公共管理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一、微博反腐的现状
所谓微博反腐,是指互联网用户通过微博客这一特定的新兴自媒体,对与公权力相关的腐败行为,进行监督、批评和揭发的社会现象。微博在中国诞生之初,便成为网民参与政治的一种方式,通过微博来揭露官员或者一些机构的腐败现象自然也囊括在其中。2011年开始,除了个人揭露外,党政机关、司法部门也加入到微博反腐的阵营中来。到2012年,这种势头更加迅猛,像“表哥”、“房叔”这样的事件,都是通过微博首先披露的,随后官方立案侦查,事件在较短时间内查明,相关当事人都受到了处理。从目前看来,微博反腐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微博反腐的发展历程
微博反腐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开始到发展到高潮的阶段。有学者将我国的微博反腐分为“低积极、低消极”、“低积极、高消极”、“高积极、高消极”、“高积极、低消极”等四个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微博反腐处于“高积极、高消极”阶段,即在发挥了重大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现实问题。随着网民对微博的关注越来越多,通过微博这一相对便利的形式来揭露腐败行为是网民更加愿意采取的一种方式,但与此同时,这种相对随意的方式也对所爆料的事实真实性带来了考验。微博反腐试图转变以前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社会管理方式,而通过民间的呼声来达到政治参与、特别是打击腐败现象的目的。
2、微博反腐的利弊
微博反腐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我国社会在转型期的一种非常态,这是全體网民掀起的一种反腐热潮,至少是相当一部分网民参与或者围观了对某一腐败现象的治理。消息源爆出来之后,通过网民特别是微博上意见领袖的转发,形成比较强势的社会舆论。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首先与微博的低门槛准人是有极大关系的。作为一种社交工具,微博诞生的本意在于满足人们的日常交际需要,因此这种形式对用户的使用技能并没有很高的要求。在网络反腐出现之前,上访或举报这样的权力监督形式流程相对复杂,且或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然而在网络上这种状况得到了改善,关键是还能引起其他网民的围观和声援。还有就是,微博信息传播速度快,经过不断的转发会被更多人关注到,也容易形成舆论。
当然,微博反腐也有着比较明显的不足。在当下,由于网络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微博反腐过程中事实真实性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事实并非如爆料所称,在传播过程中形成的舆论对当事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就会造成伤害。另外就是网络的海量信息更新快,信息的发布会立马被庞杂的新信息淹没,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关注,信息更替的周期短使得新热点马上覆盖旧热点,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就会不了了之,甚至举报人的安全都会因此得不到保障。微博反腐在当下趋向于一种自发随意的个人行为。
3、微博反腐的成效
微博反腐从一开始到现在,特别是2012年的几起案例中,涉嫌贪污腐败的官员都得到了迅速的处理。基于这种显著的成效,这种形式更加受到了网民的青睐。我们可以看到,微博反腐正在改变当下政府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首先,微博成为权力监督的新形式,这主要体现在舆论监督的形式上,更多的普通人因为个人的权益或者社会责任感成为微博反腐阵营中的一员,这种参与,通过转发评论就可以实现。其次,这种形式有利于民主化进程的推动,特别在当下政府对网络上的反腐信息回应越来越迅速,让普通人的参与热情不断高涨。当然,微博反腐的一个弊端就是不实信息对个人权益的侵害。由于网络信息的不实或者存在的恶意诽谤,会让一些无关者的隐私权和名誉权受到侵犯,而对于这种行为的监管在制度保障上难以落实,网络暴力带来的危害正越来越明显。
二、新媒体时代执政方式的转变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渚多转变,也改变了人们对信息的选择和使用方式,从而带动了整个社会观念和行为的改变。新媒体跨媒介、跨产业的整合和运用不仅仅是传播形态的改变,更是信息传播规律、信息主体关系的一场革命,信息的发布可以在社会的任何角落,每个人既是信息的创造者也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因此,政府也要相应地改变执政方式来适应社会的转变。
1、转变形式: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关注,做到线上线下同步治理
在新媒体时代来临之前,报纸和广播电视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政府对社会的监管和治理主要呈自上而下的线性方式。然而当技术手段不断突破,表达和信息获取的渠道更加多元,传统的管理思路并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网络舆情的滞后反应,必然会带来政府和民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社会管理的秩序混乱。因此,除了要关注传统渠道的信息之外,对网络上的舆情也要多加关注,网络并非“虚拟社会”,同样是现实社会的组成部分,并不应该成为“真空区”。因此要做到对现实和网络上的民意同步关注。
2、转变必要性:技术要求以及网民素养的提升
网络技术的发展,公民参与政治的渠道增多且更加便利,在网络上聚集的民意甚至比现实中的零散发声更具冲击力。在网络上,有着相同诉求的公民更容易聚集在一起,这种聚合民意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回应和处理,更容易激发矛盾造成不好的后果。另外,社会进步和知识普及率提高,民众的政治素养也得到了提升,基于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诉求,在当下更多地通过网络呈现甚至放大。如果政府在这种环境下仍然没有将网络社会置于现实社会管理的平等地位,势必不能全面了解社会生态,自然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3、转变影响:改善和提升政府形象
提升政府形象的目標以及本质在于提升民众对它的价值评价,政府除了积极并及时地提供真实的信息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外,更重要的是政府在运行公共权力时应充分体现民众的参与。适应社会的发展进步,关注网络舆情,对以网络为载体形成的舆论及时关注并且回应,是政府传统社会事务管理的延伸,这种延伸有利于形成良性的官民互动,也有利于体恤民情改善社会民生,增强政府的公信力。这种双向互动自然也就形成了社会发展的“双赢”局面。
三、微博反腐带来的影响
1、民意表达的新渠道
微博作为一种社交产品,本来是人们日常娱乐和人际交往的工具。然而,微博的参政}义政功能,成为个人发表政见的平台,并且这种现象有越来越高涨的趋势。由于制度的不健全,民意表达和政府的反馈处于一种不对等的地位,民意表达的渠道不够畅通。因此,借着微博的出现,这种局面开始改变,微博反腐自然也成为了通过微博参与政治的一种方式。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种社交平台来发布意见,网络舆情也成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一个新方向。
2、有利于执政透明化
目前,网络对政府机构和官员的不当行为的监督越来越多,政府对此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从西安的“表哥”事件到郑州的“房妹”事件,这些被查处的官员也显示了微博反腐在现阶段取得的成效,由此带来的持续效应就是网民对此类行为的监督也会更加频繁,有利于政府工作的透明化,置于阳光之下的公权力总归更加符合民意,因此微博反腐也成为权力监督的一种新形式。
3、亟需制度的保障和流程化操作
微博反腐导致官员下台的案例不断,也引发人们对这种新型权力监督形式的热衷。不过应当注意的是,现阶段的微博反腐仍然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个人爆料的成效取决于网络的围观热度和政府的态度,官方占据了绝对的控制权。反腐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官方的态度。若官方不表态发声,微博反腐只能是网民在微博这个“虚拟社区”里面自娱自乐的游戏。因此,微博反腐的长久发展,亟需规范操作和立法保障。一方面保障爆料人的人身安全和爆料信息的妥善处理,还有之后的一系列立案侦查;另一方面对不实信息也能起到有效的监管。只有形成规范的流程化操作,才能保证民意表达得到切实的回应。
结语
当下的微博反腐,是我国民主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政府的执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微博反腐的成效。微博反腐是当下民意抒发的一个出口,要走的路还很远。面对越来越盛行的网络民意,积极主动的姿态将是今后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的必然选择,同时对微博反腐的制度化保障是当下的重点,使其回归法律轨道才是其发展的长久之举。政府需要通过合理的立法监管和制度保障来推动微博反腐的发展,这也是新媒体环境下政府的应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