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体质现状与改善措施

2015-09-10邓淑锋张平

人民论坛 2015年20期
关键词:终身体育改革措施体质

邓淑锋 张平

【摘要】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初、高中阶段学校迫于升学压力,重学生智能轻体能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中学生升入大学后,体质状况堪忧。文章通过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调查当代大学生体质现状,找出影响大学生体质的因素,提出改善建议,以期为加强学校体育锻炼,提高大学生体质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 体质 改革措施 终身体育 锻炼习惯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体质现状

此次调查以邢台学院、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400名在校大学生,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100名,向其发放调查问卷400份,为笔者分析提供可参考的数据,回收有效问卷390份。

笔者运用统计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归纳数据结果,运用类比法数据反映的实际情况,综合资料信息,逻辑分析数据资料反应的现实问题。通过查阅相关论文,走访相关专家了解到目前我国约有1.7亿中小学生和600多万大学生。有关资料体质调查显示,大中小学生体质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是一些学生营养不良,许多学生有贫血症状,男生贫血率为28.5%,女生为28.8%;另一方面是学生营养过剩,“小胖墩”较多,男女合并为28.67%。全国学生总体有身体素质下滑的趋势,各项指标不稳定,更为突出问题包括:学生下肢力量素质呈下降趋势,大中小学生视力不良近视率明显上升,龋齿患病率出现反弹。高中升大学的学生身体体质达标率仅占总人数的15%左右。

表1:学生体能测试结果表

表2:国家体能测试标准表

从表1、表2对比可发现各项目的情况,具体分析:男、女生50米短跑项目平均成绩达到国家良好标准;女子800米、男生1000米、男女立定跳远、女生仰卧起坐平均成绩达到国家及格标准;男子引体向上平均成绩达到国家不及格标准。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不容乐观。

调查分析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表3:阻碍大学生体能锻炼主要原因调查表

根据表3所示,有136名同学将阻碍自身进行体能锻炼的原因归咎于学习、打工、交朋友、玩游戏等,没有时间去参加锻炼,占总数的35%。但是,笔者与大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深入交谈发现,这些并不是阻碍当代大学生进行体能锻炼的真正原因,其真正原因还在于有懒惰思想,体育锻炼意识差,觉得锻炼是中老年人的事情,我们还年轻,身体很强壮。有125名同学就将懒得运动归结为阻碍自身进行体能锻炼的原因,占总数的32%。综合这两部分数据我们发现自身懒惰才是阻碍其进行体能锻炼的根本原因。

除此之外,有82名学生认为阻碍其进行体能锻炼的原因是学校体育设施落后,占总数的21%。有47名学生则认为缺乏运动细胞是阻碍自身进行体能锻炼的原因,占总数的12%。这两种原因也很值得深思,一些院校确实存在体育健身器材设施落后的状况,但是基本可以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同时,可以通过跑步、武术等不需要过多体育设施的运动进行锻炼。

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特别是测试项目长跑、立定跳远、女生仰卧起坐较差,尤其是男生的引体向上成绩更不理想。从大学生体质下降的现象,分析其所造成的原因,应该和大学生在中学学习阶段应付应试教育忙于学习而没有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有关。笔者认为趋势成因有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调查问卷得出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原因主要有:学生对于体质健康意识关注程度不高;学校教学形势落后和体育设施不足,有的学校体育教学形式滞后,在教学形式上仍然有“放羊式”教学,教学态度不端正;体育教学场地、器材不充足;相关部门对体育重视程度不高,不按国家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锻炼等相关文件方针执行,重智轻体现象仍然存在。学生迫于学习压力,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少。

表4:大学、中学学习阶段对于体质健康意识关注程度表

表5:大学生、中学生阶段体育课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场地器械表

根据表4所示,中学学习阶段,由于个人放学后忙于完成学校作业、家庭作业、参加各种学习培训班,放学后的时间绝大多数用于学习,体育锻炼不足,更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个人肥胖体形的改变比例增加成为主要原因。大學阶段,每天锻炼0小时的学生人数从70降到40,不参加锻炼的人数有所减少,每天锻炼0~0.5小时的学生人数从240增到260,有所增加,每天锻炼0.5~1小时的学生人数从60降到40,有所下降,每天锻炼1小时以上的学生人数从20增到50,有所增加。

说明从中学升入大学学习压力不大,学生有意识想多参加体育锻炼。但由于大学生长时间的投入到玩游戏、上网浏览、阅读手机,结果不但占去了体育锻炼的时间,而且还损害了身体,同时也使大学生肩颈部位出现病样,眼睛视力不断下降。电脑、游戏、打工、各类考试等影响着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大学、中学学习阶段学生对于体质健康意识关注程度低,没有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由于国家提倡计划生育,家庭子女人数减少,每个家庭一个独生子女的较多,平时没有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上体育课怕苦、怕累的思想较为普遍,从小没有养成刻苦锻炼的意志,即使在参加锻炼、选择锻炼项目时,有意避开强度大、对抗激烈的运动项目,而选择运动强度小、对抗不激烈的项目。

通过表5调查“放羊式”教学占77%的比例数据。表明:在大多数大学、中学体育教学仍存在“放羊式”教学。“放羊式”教学,部分学生喜欢,因为学生可以在上课期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低头玩手机,学生体育锻炼活动的时间减少。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学校体育课的教学目的也发生了变化。现阶段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是发展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为第一首要的目标,在运动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老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练习,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根据每位学生的身心需求和身体的差异,制定课堂计划,确保每一个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有所收获。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只有将体育技术结构的特征和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才能成功地将学生的身心融入体育锻炼的意境之中,从而使学生的身心情感得以引燃,锻炼身心的热情得以激发,达到培养学生终身锻炼体育的意识,提升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情趣;教学内容陈旧,学生不喜欢人数330人,占85%,说明:大多数大学、中学体育教学内容需要改革。

笔者剖析学生不喜欢的原因是大学体育课实际上成为中学体育课的简单延续,即以体育教师教导为中心,以田径、球类等传统体育项目为内容,在教学中要求掌握各类体育项目运动技能等教学模式。没有大学体育课程自身的特点。大学体育课程应该形成自己完善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课程,开设大学体育理论和实践课的专门教育。显然,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大学体育教学的需求,得不到现在大学生的认可,从体育教学内容上没有更新,上课内容和形式与中小学体育课基本类似,失去了学习兴趣,因此使大学生对体育课没有了新鲜感,也就失去锻炼的兴趣。笔者建议,应选择些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以健康教育思想,引导建设“身体素质与健康素质为主”的教学内容。

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淡化技术教学,强调快乐体育教学,否则会压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淡化体育锻炼意识,否则会影响学生身体健康的正常发展。另外,运动场地不足、器械不足占所调查人数的82%。体育场地与器材是体育课教学任务、质量是否能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但现实有部分学校还是以超出国家规定的班级人数的合班课教学为主,每班人数较多,而且同时上课的合班班级也多,造成场地拥挤、体育器材不够用等短缺现象。体育场地、器械是学生体育锻炼的必需品,良好的教学场地、充足的教学器材是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如果场地环境恶劣,教学器械不足,学生们势必会厌学,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上课期间会出现不爱动,锻炼不积极的现象。

相关部门对体育重视程度不高,不按国家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锻炼等相关文件方针执行,重智轻体现象仍然存在。学生迫于学习压力,于是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少,势必造成大学生体质下降。

笔者认为,首先,传统思想对教育的偏见、社会对学校教育质量评估的片面理解,学校重视管理好学生学习,学校升学率高就是好学校,从而带来对学校的压力,迫使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略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其次,随着时代发展,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竞争力的加大,业余时间忙于打工挣钱、通宵打游戏等原因导致睡眠少,白天没有精神,也是影响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最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膳食结构发生大的改变,摄入食品发生改善,摄入能量等营养物质过剩及膳食结构不尽合理,没有管住自己的“嘴”,拉开自己的“腿”,身体肥胖,体型改变,导致体质健康状况下降。

改善大学生体质现状措施建议

笔者认为: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的栋梁之才,以后担负着建设祖国和服务人民的重任,所以健康的体魄是实现伟大抱负的前提。应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指导下,加强大学体育工作,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实施力度,把学生“健康第一”的体育健身理念落到实处,大力推广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

在保证学生至少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的时间的前提下,同时也要对于体育课活动的某些不足,增加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量。不光是在大学,中小学也应落实把好体育健身观,从小让学生重视体育锻炼,真正让他们体会到体育锻炼带给他们的身心好处,养成处处可健身,时时要健身的理念,自觉投入到体育健身的活动中。

改革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形式与完善场地器械并提高体育教师全面素质。大学体育课程应该把“健康第一”作为体育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对大学生身心素质改造的同时重视教学内容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所起的作用。根据大学生身心特点,结合体育教学大纲,创编与教学项目有关的练习活动内容,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运动中来,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提高体育运动、学习兴趣。

体育项目方面应增加学生乐于参加、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删除学生不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减少传统的教学项目,减少学生不宜掌握的有难度的竞技项目。增加一些学生喜欢的阳光、娱乐、趣味、操作性强教学内容,同时增加部分以动静结合的养生运动、健身活力较强的现代广场舞、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大学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要培养学生走出校门后,就能直接投入到全民健身的人潮行列中,达到体育锻炼的持久性、连续性,使其受益终生。

大学体育所教的体育内容,更应适合个人体育锻炼,在社会上要实用,易于推广普及。把有利于提高学生基本身心素质、传播传统体育文化、激发团结意识、满足运动兴趣的内容列为教材,并结合本地地域优势增加其他地域特色的运动项目内容。大学体育还要开设健康、保健课,主要指导解决一些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盲目性,身心健康方面所遇到的问题。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营养知识、了解合理膳食摄取特点,人体肥胖形成机制、常见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大学生科学体育锻炼方法理论知识及营养观念和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思,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体质。

加强大学体育硬件设施建设,如:运动场地的数量、运动器材的数量、运动场和器材的管理等方面,使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有充足的场地、器材可用,并免费开放场地让大学生无偿使用体育器材。提高大学体育教师教学水平,保证体育课的上课质量,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主导者,对于增强大学生体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是传道授业者,应注重传授体育锻炼技能同时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要和学生形成师生平等的“朋友”关系。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放羊式”教学,教师要在课堂期间留给学生自我设计、练习、探究、评价和思考的空间,激励学生主动进行创造性学习,真正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动起来,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体育课,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意识和兴趣,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全面提高体质。

总之,高校在发展体育运动时应该做出相应的政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调整。如:体育场地应增加一些高标准的运动场地,篮球场建设成塑胶场,田径场也建设成塑胶跑道等;有条件的学院,扩大并开放体育馆、体操室所有的体育场所、器材,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等情况下,合理安排全面实施向全体师生免费或有偿开放;选修课要多样化,多增设体能锻炼项目;培养和选聘更多专业体育指导员为广大学生进行指导;在学生体能锻炼时间方面,多数学生喜欢选择在晚上进行体能锻炼,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增设一些方便学生晚上进行运动的设备和器材。如:打开灯光篮球场,食堂周围架設高亮度照明灯具,在晚上供给食物同时可以开展体能锻炼;此外,高校应该通过多种形式来调动每一名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能锻炼的主动性,努力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使其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体能锻炼的重要性,特别是可以通过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将大学生参与体能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起来,使其自觉自愿参与到体能锻炼中来。

(作者分别为邢台学院讲师,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编 /韩露(实习)

猜你喜欢

终身体育改革措施体质
兼加体质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探讨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