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能源资源合作机遇与挑战

2015-09-10王郁

人民论坛 2015年20期
关键词:机遇挑战一带一路

王郁

【摘要】近年来,全球化自由贸易和各国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加剧了能源供需之间的不平衡,使得能源资源问题成了国家之间经济、政治的重要博弈点。我国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时应抓住机遇,通过加强与大国的沟通合作、优化战略布局和推进“大周边外交”等策略,破解“能资”合作难题,促进“能资”合作的有效开展,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奠定能源资源基础。

【关键词】一带一路 能资合作 机遇 挑战

【中图分类号】U-9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3月28日,國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以能源、交通、电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优先领域。“一带一路”贯穿了亚欧非大陆,沿线各国能源资源丰富多样,为传统油气资源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重要契机。能源资源合作不仅能满足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需求,而且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格局,促进互联互通输电线路、交通体系的发展,并带动沿线沿带的区域经济合作和金融合作。我国应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契机,积极应对复杂的大周边环境,探索有效的“能资”合作策略。

“能资”合作的内涵和方式

“能资”合作以能源合作为重心,涵盖了煤碳、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以及风能、水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其他资源类型,如各类金属、非金属资源以及水资源、林业资源等,形成大覆盖面的“能资”体系。随着产业化发展程度不断提高,“能资”体系在勘探开发环节之外逐渐形成了冶炼加工、营销宣传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与管线运输、经济贸易等环节,形成了具有系统性和连带性的合作领域①。

目前我国在构建“一带一路”沿线“能资”合作时以实体项目合作和软环境构建为主要合作方式。在实体项目合作上,着重扩大“能资”勘探开发规模,提高“能资”贸易合作层次,加强新能源技术合作,并共同建设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及电力输送通道,营造良好的“能资”合作硬件条件。在软环境构建上,则主要包括完善相关国际条法、提高投资贸易开放性、推动交易本币化、加强“能资”合作关系等②。

中国“能资”合作的机遇

发展与合作成为周边国家的主流诉求。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有利于推动沿线各国在能源、经贸、文化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促进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振兴和繁荣。这一战略构想顺应了周边国家和地区对发展和合作的诉求,使得“能资”合作受到广泛的支持。同时,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关系趋向于稳定,并在政治层面上提高了互信程度。近年来,逐步解决了边界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并与俄罗斯签署《中俄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形成了两国关系的新高度。此外,中国还与文莱、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国等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为友好发展及“能资”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③。

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不断提高。2014年10月24日,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的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随后,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加入亚投行,进一步扩大亚投行的组织规模。亚投行的成立和发展在彰显我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同时,也向周边国家发出了积极的信号④。越来越多的周边国家表示出对“一带一路”战略合作的支持,中国与大周边地区经贸关系不断发展,极大地强化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睦邻互信关系。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与我国在资源、资金以及市场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互补性,加之近年来中国能源消费稳定增长,能源市场的地位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使得中东、中亚产油国加强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为沿线“能资”合作提供了助力。

“能资”合作具有良好的经济外交基础。近年来,我国逐步提高了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的制度化程度,形成了积极稳定的经济外交环境。2013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日韩自贸区”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促进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2014年,我国基本形成“接壤型”、“定向与区域型”和“全球战略型”的“大周边外交”战略,开创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新局面。同时,中国在推行“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积极践行睦邻友好、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并进一步形成“亲、诚、惠、容”这一外交新理念,展现出愈加成熟、自信和负责的大国风范⑤。这增强了周边国家对中国认同感,营造出良好的区域政治话语环境和氛围,使得“一带一路”沿线“能资”合作有了深厚的基础。此外,我国长期以来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能资”合作,逐渐取得了一系列“能资”合作成果。如2013年,中俄达成长期原油供应协议,构建能源战略合作关系;中国逐步扩大了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的油气贸易;在初步建成中亚天然气A/B/C线后,于2014年9月开始D线塔吉克斯坦段的施工建设。这些既有的“能资”合作及基础设施为“一带一路”沿线“能资”合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能资”合作面临的挑战

大国博弈导致“大周边”环境复杂化。一是中国的崛起加深了美国的偏见与疑虑。为了减缓中国的发展速度,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并在中国周边地区建立军事联盟,开展军事演练活动。同时,美国还鼓吹中国军事力量的快速发展及其对外政策的愈发强硬是东亚地区局势不稳的根源,利用中国周边部分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疑虑,挑拨友好合作关系,意图破坏“能资”合作的政治环境⑥。此外,美国为了牵制中国的“能资”合作项目,指责中国在南亚、中亚等地区主导的合作项目存在破坏环境和古迹的隐忧,阻碍了项目的正常实施。

二是中国与中亚各国的“能资”合作引起了俄罗斯的疑虑和担忧。俄罗斯为了稳固中亚地区这一“战略后方”,积极推动与中亚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进程。2013年,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亚美尼亚相继加入关税同盟,使得俄罗斯所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深化了中国与中亚各国“能资”合作,引起了俄罗斯的疑虑和担忧。如中吉乌国际铁路扩大新亚欧大陆桥的运输范围,但俄罗斯则担心该铁路标准与俄式轨标准有差别而导致不能实现铁路衔接,削弱了欧亚经济联盟的聚力⑦。这些疑虑将可能引起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出现裂痕,增加了“能资”合作的不稳定因素。

三是“能资”合作发展引起了印度对中国影响力的顾虑。印度作为发展中大国,是重要的能源市场之一,在国际“能资”贸易中与我国存在竞争关系。近些年来,印度逐步强化了和缅甸、印度尼西亚以及日本等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积极与东盟国家开展“能资”贸易合作;深化和哈萨克斯坦等石油国家的“能资”贸易合作,逐步构建上下游贸易渠道。而我国依托“一带一路”开展“能资”合作则加大了两国之间的“能资”竞争。在这一背景下,如何避免与印度之间的恶性竞争,成为“能资”外交工作重要内容之一。

边界问题及水资源争端导致合作隐患。“一带一路”中的贯穿欧亚非大陆,连接或经过广大的海陆区域,其中包括存在争端的海界和陆界。一是沿线的部分国家受历史、政治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在边界争端上受到域外大国和地缘政治的影响,加剧了沿线贸易合作的不稳定性。二是我国与沿线部分国家存在边界争端,如中日钓鱼岛问题、中印划界问题等。虽然双方在这些边界问题上没有爆发大的冲突,但在日常合作中仍然容易出现矛盾和摩擦。三是沿线的中亚和南亚地区存在水资源争端,其中哈萨克斯坦与我国也存在跨界水资源争端,给沿线“能资”合作带来了冲突隐患⑧。

大周边地区政治形势不稳导致安全隐忧。“一带一路”沿线所经的南亚、中亚及西亚等地区政治形势较为复杂,给“能资”合作带来了挑战。以中亚的阿富汗为例,美国和北约于2014年10月26日从阿富汗撤军后,当地的恐怖势力便有所加强。同时,域外大国在阿富汗内渗透势力,开展复杂的政治博弈,将可能引起国内冲突的外溢。此外,阿富汗还和巴基斯坦在交界地区频繁出现暴力打斗事件,激发了区域的不稳定因素。而中国境内也存在一定的民族隐患,如国内的“藏独”、“疆独”势力和国外的“东突”势力互相勾结,意图通过暴力对抗以及政治颠覆等途径破坏中国西部,分裂新疆和西藏,导致我国边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所下降⑨。这些不稳定的政治因素不仅给“一带一路”沿线“能资”合作带来了安全隐患,而且给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能資”合作对策与建议

第一,加强大国合作。面对大国博弈而导致的“大周边”环境复杂化问题,我国应积极加强与美俄印等国的沟通和合作,以互惠促进互信,创设稳定的“能资”合作环境。一是加强中美良性沟通和合作。我国应积极加强中美在“一带一路”沿线“能源”开发利用项目上的合作,扩大两国之间的合作共赢空间,以期降低美国对我国开展“一带一路”战略的偏见和疑虑。同时,中美应在尊重彼此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围绕国际热点问题开展积极的沟通对话,减少两国之间的政治分歧⑩。二是推动中俄能源合作,在充分落实已有协议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能资”贸易规模,并完善相关的互联互通建设,满足两国的能源合作需求。此外,我国还应与俄罗斯协调对中亚地区的政策,协同两国“能资”开发和利用目标,形成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三是积极扩大中印在“能资”合作领域的共同利益,同时通过开发能源勘探开采技术、完善能源运输渠道等方式,提高中印能源供给的安全度,缓和两国之间的“能资”竞争。

第二,优化战略布局。我国应树立大国思维,积极完善现有的战略布局,既要立足长远,又要兼顾当前,以正确的“义利观”作为我国开展“一带一路”沿线“能资”合作的指导方针,形成“争取双边突破,多边开花,周边首要,由近及远,错位竞争,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战略布局。在与沿线国家开展合作谈判时,双方应以互惠互利为合作原则,避免因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水资源争端或其他政治问题而引起“能资”合作分歧。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能资”合作上,我国可适当延迟对近海岛屿争端问题的处理,先稳定区域政治形势,在条件成熟时再通过外交等途径处理争端问题。此外,应加强对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的建设,并建立完善的运输管道和海洋物流通道,扩大“能资”合作渠道,为“能资”合作提供便利条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能资”合作上,我国应进一步加快通道建设,扩大“能资”合作的覆盖范围。同时,我国可结合沿线国家的发展需求,协商世界贷款等问题,从而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提供合作支持。我国还可尝试延伸“一带一路”发展理念,逐步升级现有的合作协议,通过双边管道、区域合作平台等进行联合谈判,实现有效的合作协商,并在互利互惠的前提下给予沿线国家适当的照顾,从而提高沿线国家的自身经济塑造能力,提高“一带一路”“能资”合作水平。

第三,强化经济外交。我国应在服务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开展积极的经济外交,以期进一步协调大国关系和减少边界问题、水资源争端问题和因沿线地区政治形势不稳而导致的合作隐患。在推进经济外交的过程中,我国应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转变以往“利益至上”狭隘观念,避免因谈判过于苛刻而影响经济外交的质量。针对目前沿线“能资”合作中存在的挑战,我国应积极发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亚洲能源、交通、电信、农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发展“大周边”,促进亚太自贸区的建设,促进“能资”的营销及经济贸易;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消除区域内部的贸易壁垒,营造自由的金融投资和服务贸易环境,提高“能资”开发和利用的自由度;在合作中坚持睦邻、安邻、富邻,体现“亲、诚、惠、容”四字理念,以“亲和”、“真诚”、“互惠”、“宽容”的外交行为开展经济外交,积极承担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提高经济外交的发展水平。这将进一步发挥我国对周边及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影响力,彰显与大国地位相一致的建设性作用,从而为中国开展“一带一路”沿线“能资”合作提供外交助力。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战略构想时应重视能源资源方面的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沿线“能资”合作符合我国国情特点和经济发展需求,不仅有利于推动沿线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而且能提高我国能源安全保障度,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当前,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沿线“能资”合作既要把握难得一遇的发展机遇,善于利用沿线国家对发展与合作的诉求和良好的经济外交基础,充分发挥我国对沿线国家的影响力,深化“能资”合作;同时也应妥善应对合作中出现的各种挑战,通过加强大国合作、优化战略布局和强化经济外交等策略,减轻沿线大国对我国开展“能资”合作的疑虑和担忧,并提高政治因素的稳定性,构建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关系。

(作者为中共唐山市委党校副教授)

【注释】

①杨晨曦:“‘一带一路’区域能源合作中的大国因素及应对策略”,《新视野》,2014年第4期,第124~128页。

②郭菊娥,王树斌:“‘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现状及路径研究”,《经济纵横》,2015年第3期,第88~92页。

③潜旭明:“‘一带一路’战略的支点:中国与中东能源合作”,《阿拉伯世界研究》,2014年第3期,第44~57页。

④余建华:“二十一世纪中阿能源合作探析”,《阿拉伯世界研究》,2014年第5期,第25~37页。

⑤张磊:“‘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的能源合作”,《经济问题》,2015年第5期,第6~11页。

⑥张恒龙,秦鹏亮:“中俄能源合作博弈及其地缘政治经济影响”,《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第32~44页。

⑦朱雄关:“‘一带一路’战略契机中的国家能源安全问题”,《云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第23~26页。

⑧徐铭辰:“能源需求与中国能源外交的三层空间”,《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第25~29页。

⑨丁工:“中等强国与中国周边外交”,《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第7期,第156~157页。

⑩全毅,汪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与建设方略”,《国际贸易》,2014年第8期,第4~15页。

参见“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提案”,http://www.dem-league.org.cn/mmzt/15lianghui/zytadhfy/43228.aspx.

责编 /于岩(实习)

猜你喜欢

机遇挑战一带一路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叽咕乐挑战
机遇
第52Q 迈向新挑战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