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党的建设与社会风险治理相结合
2015-09-10刘桂英
刘桂英
【摘要】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对党的建设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了要建立稳定的社会风险评估机制,从根本上缓解社会风险。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社会风险和矛盾高发,如何在加强党的建设的同时处理好社会风险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议题之一。要正确处理好党的建设和化解转型期社会风险的关系,为国家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党的建设 转型期 社会风险 风险评估 挑战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建设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党的建设融合时代特征。各个国家的政党建设都是以该国的具体国情为基础,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适当地调整使其成为更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执政体系,由此可见,时代特征是发展和完善党的建设的基本因素。目前,我国处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转型期。全球化是世界发展潮流中不可避免的趋势。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知识全球化等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同时也是人们生活存在的客观环境。这不仅在理论意义上同时也在社会实践中对我党的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①。主要表現在:
首先,全球化改变了国家的执政环境。以往国家执政党在行使执政权利时主要以本国国内环境为主、以国际环境为参考的形式实施权利,对国际环境也主要关注相关国家的情况。而全球化的环境将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在各国各自独立的前提下,交流相比以往更加紧密,在某些方面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以经济为例,经济的发展已经在世界形成了一张经济网,每一个经济项目都能牵扯到多个国家的参与。因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领导阶层应将视野扩展到整个世界,以全球化的高度完善党的建设,促进国家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
其次,全球化为我党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全球化势必带来更加开阔的领域和视野,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升执政能力、水平、形象和本领的同时为我党提升自身价值提供了新的机遇。如何把握该契机发展党的建设已经成为党的重要课题②。
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转型期则是我党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做出的自身调整。“社会转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体制转型。所谓体制转型就是指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社会结构变动。社会结构是社会转型的主体,主要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主要包括结构转换、利益调整、机制转轨和观念转变。在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第三,社会形态变迁。社会形态的变迁主要指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变迁,在变迁的同时也伴随着发展。整个社会转型期势必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风险,怎样治理社会风险是这一时期党的主要任务之一。
党的建设与时俱进。习近平曾在2008年出席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时针对党的建设进行了重要讲话,讲话中着重对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党的建设进行回顾和思考。时至今日,回顾党在这30多年的历史进程,对全面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深刻贯彻学习十八大精神,以及十八大中有关社会风险的议题和在新的时期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和全面大力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这30多年党的建设是在世界形势重大变化的背景下进行的。为了适应世界的发展,党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在新时期如何结合时代的特点发展党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加强党的建设。
第一,加强思想建设,从思想上增强对党的认识。党的思想建设主要是指党为保持自身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在思想理论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工作。从思想角度建设党,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条重要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作为党员要以无产阶级世界观为指导。在思想上发展党的建设要与国家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正如毛泽东同志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践相结合,在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第一要务,成功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引入到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并将其丰富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并这一理论体系用于党的建设中③。可见,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转型期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要做到:指导思想层面,发展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建设。内容层面,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发展党的思想建设。方法层面,以理论联系实际并结合疏导的方法提升党的思想觉悟。当前,在新时期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对完善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加强组织建设,为党的方针落实提供渠道。党的组织建设主要是指党的组织制度、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干部、纪律、检查机关、党组等的建设。主要包括民主集中制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内容。党的组织体系是依据党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自下而上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党要实现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任务,必须始终把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进入新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全球化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变革。科学把握新时期产生的新变化,并根据新时期国家发展方针对党的组织建设做出新的期盼和要求。这一时期努力做到党的组织建设的创新发展、提高科学化水平,是党的组织建设的新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第三,加强作风建设,为党提供优良的发展环境。党的作风关系到党的形象与人心向背。习近平在2014年重点强调了作风问题。在新的发展时期,受到国内外环境的影响,党的作风建设已出现众多问题。在充斥着各种社会矛盾的社会转型期处理党的作风问题,要以三大优良作风为根本,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需做到:首先,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结合,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解决和发展党的作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其次,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就是相信群众,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向群众学习,对群众负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观点,要求党的建设不能脱离群众,要为广大群众谋幸福。再次,批评和自我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就是对党的思想、作风、工作中存在的错误、缺点提出批评,对自身的错误和缺点认真地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批评。严格按照三大作风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在新时期发展党的作风建设。
第四,加强制度建设,为党的长久发展提供规范。党的制度建设就是在遵守党内的法规、规则和条例的同时,将党的领导工作中的实践加以总结与概括,形成党的制度,并贯彻落实。以其指导党内生活,调节党内关系,规范领导行为,保证党的事业顺利发展。在新时期完善党的制度建设要做到与时俱进,并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相统一,共同推进。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转型期带来很多不同以往的新问题和风险,而要处理这些社会风险就要有完善的制度与之相适应,由此可见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新时期党的制度建设是我国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④。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看转型期社会风险
在十八大的报告中,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对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众多风险进行讨论并提出了针对风险的应对措施。研究社会风险,首先要以风险的来源和特点为切入点,在深入了解社会风险的基础上,对社会上各种风险做出有效应对。
社会风险源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首先,经济的发展使社会风险多样化。全球化经济使我国经济呈现飞速发展的势头,在日新月异的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转型期,经济风险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以社会风险的成因来看,全球化经济使得我国经济风险受到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双重压力,可谓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新的风险。另一方面,以经济运行的外部条件来看,自从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取得了极大的利益,同时,也受到了来自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经济风险的冲击,其中以金融风险带来的经济风险为主要风险。
其次,复杂的政治生活为社会风险带来新情况。政治生活是一个国家的根本生活,政治生活的复杂形态,为社会风险带来新的风险和情况。以国家安全为例,国家的外部安全受到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威胁,我国的主权独立受到严重的侵略,在南海、钓鱼岛、东海争端等的问题的解决上,还受到了来自国际势力的干涉。其中,台湾的问题依然是目前尚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对外交流的各个领域受到西方国家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领域的不断攻击和影响,并从未停止。与国外安全形势相应,国内的安全形势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产生了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恐怖势力、政治激进势力,反人类、反文明的邪教势力也从未停止过活动。一定范围内的或明或暗的活动,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此同时,在社会转型,腐败问题已经愈来愈成为威胁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各方面的规则和制度不健全、不配套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腐败的社会风险产生。
再次,文化心理性從意识上带来社会冲突。新时代的全球化还包括文化的全球化。文化的全球化带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缺失、社会多元文化的冲突和文化的混乱使得文化心理上产生扭曲,从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经济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获得了巨大发展,使得文化心理产生各种风险。经济的增长带来的贫富差距拉大极易使人民群众产生心理反差,不信任、不满、隔阂、焦虑情绪也伴随着贫富差距而与日俱增,仇富心理、仇腐心理增加社会动荡的风险。
具有社会时代特征的社会风险。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进行,我国不可避免地面临社会风险的挑战。而因为我国国情,社会风险也拥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包括:
第一,社会风险高存在性。中国的社会风险大量存在,对我国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产生了威胁。社会群体性事件逐年上升,同时,信访量增多。第二,社会风险相互影响。各种社会风险密切相关、互相联系和影响的同时也存在着并发危险性,容易引发多种社会风险,造成大规模的社会危机。就我国社会而言,社会风险具有连带和并发性,对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安全影响最为严重,多种风险之间相互影响、加重。第三,社会风险无直接的利害关系性。这一点指的是很多社会风险的产生和发展与其参与者并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与利益,而只是宣泄受过不公平待遇的不满情绪。在现阶段,这种社会风险日益增多,极大地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使人们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第四,社会风险回应不同。造成社会风险回应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社会成员思想上、观念上的不同,造成其面对相同的社会风险时产生的态度会有所不同。面对不同的社会风险时,社会价值观念差异、多样性和社会期待的不同都会造成社会风险的回应不同。
加强社会风险评估,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近年来,新闻媒体上不断报道群众上访事件的多样化,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这些主要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因素引起的社会风险。针对这一问题,十八大报告出台了健全稳定的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力求从源头上减少社会风险的发生。比如,评估党的决策是否具有可控性、是否会引起社会负面舆论、是否会产生公共安全隐患等,将社会风险的发生降到最低。
转型期社会风险使党的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转型期的社会风险使中国共产党面临执政风险。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风险主要表现在影响或危及执政安全、地位的同时,造成执政危机的各种不利的多种因素,主要以执政认同为核心。执政风险不等于执政危机,同时社会风险也不是都能转化为执政风险。在新时期,引起执政风险有很多原因,比如在执政过程中面临的经济起伏、自然灾害、社会不稳定、国外干预等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环境、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当然,不同国家和性质的执政党在同样的社会风险下所造成危害和影响也是不同的。社会风险是执政危机的前提,但社会风险不等同于执政危机,危机来自于风险,但并不是所有的社会风险都会转化为执政危机。面对社会风险,如果我国执政党能够正确分析社会风险和危机,并正确应对,则会使潜在的执政风险最大可能地转化为社会风险带来的执政资本和资源。反之,则威胁执政地位。由此可见,提高执政能力才是规避执政风险的关键所在。所以,可以说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在带来危机的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的提升带来了机遇⑤。
新时期社会转型期的执政风险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转型期社会风险的高危存在性、社会风险回应多样性、社会风险的相互影响性等特征,都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供了挑战。不断提高应对社会风险的能力,是社会转型期党的建设的新要求。适应社会转型期,执政党首要的任务是实现自身的转型。坚持把党的建设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相结合,保证我国共产党始终处于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相结合而产生的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总结。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社会转型的成功与否,离不开党根据社会转型的需要,实现中国共产党自身的转型。现代化是社会转型期的核心内容。执政党是保证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协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加强执政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推动现代社会转型。党的建设是执政党的能力的必然状态⑥。
(作者为中共青岛市委党校中共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
【注释】
①郑杭生:“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新特点及其正确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4期。
②朱哲,曾庆玲:“国内马克思主义风险观研究述评”,《甘肃理论学刊》,2009年第5期。
③吴晓燕,张艺博:“一党执政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拓展—对越南政治体制改革的审视”,《探索》,2011年第3期。
④王韶兴:“政党建设与社会稳定”,《理论探讨》,2012年第4期。
⑤金刚,臧秀玲:“新形势下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关键着力点”,《求是》,2013年第2期。
⑥李慎明:《执政党的经验教训》,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责编 /于岩(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