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为治霾资金加杠杆

2015-09-10

经济 2015年23期
关键词:债券金融机构融资

“我们不是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凯迪生态环境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林芝向参与“绿色金融与治霾产业”峰会的金融机构代表说道:“这确实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商机的多赢时代。”

凯迪生态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关注污水处理,并逐渐涉足脱硫脱硝除尘设备、火电厂EPC建设等领域,2005年开始将业务转向生物质发电和秸秆产业化综合利用。

“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已经明确禁止农民焚烧秸秆。而对于生物质发电,国家规定电网必须按照0.75元/千瓦时的价格进行保障性收购,发多少收多少。这是一个原料供应和销售都不用发愁的时代。随着技术创新,我们的能源转换率可以再提高到34%,原来1.7公斤秸秆发一度电,现在我们做到了1.1公斤就能发一度电。”李林芝说:“这是一个资本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我们一直奔波于各种金融机构之间。现在,政策、技术等方面都已经发展得相对完备,我们希望金融机构也能参与进来,一同支持绿色项目的发展。”

金融机构参与支持环境友好型的绿色项目,已经是环保界和金融界形成的一项发展共识。

今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其中第45条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其中,针对绿色信贷、绿色产业基金、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等多种绿色金融投资产品,都提出了相当明确的发展思路。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看来,这将有效地提高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向绿色产业配置资源的动力,减少金融体系向污染型产业的投资。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各类金融机构也开始探索发展自身的绿色金融产品,以期为有限的财政资金“加杠杆”。其中,首只中资银行绿色债券的成功发行,无疑增强了我国金融机构参与绿色项目的信心。

绿色债券:小荷才露尖尖角

2015年是中国绿色债券元年。10月13日,中国农业银行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同时发行了以人民币、美元计价的双币种绿色债券,总计规模10亿美元。这是首个中资银行发行的绿色债券。

与一般债券不同的是,绿色债券募集的资金将全部用于绿色环保产业,特别是符合国际绿色债券标准的绿色环保产业。

“对于中国的金融机构而言,绿色债券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全程参与了绿色债券发行的中国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处长李洪良说。据他介绍,农行此次发行的10亿美元绿色债券吸引了140多家金融机构认购和投标。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欧洲,特别是北欧专门从事绿色资产和绿色债券投资的金融机构。“这说明,国际金融市场对于绿色项目十分认可。”

据了解,农行此次发行的10亿美元绿色债券中,包含6亿元2年期人民币计价债券,票面息率4.15%,认购规模达到55亿元,超额认购倍数9.16倍;余下9亿美元计价债券的认购规模也达到了40亿美元,超额认购倍数4.44倍。

“这次绿色债券发行前,我们在欧洲和亚洲做了路演。在欧洲,会见了大概二三十家金融机构。说实话,在路演之前,国际金融机构对于绿色债券的看法如何,我们心里根本没底。但是过去之后,我们发现,欧洲的金融债券市场确实非常关注绿色债券。”李洪良说。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绿色债券部高级经理李菁告诉《经济》记者,自2007年国际金融公司(IFC)发行第一只绿色债券起,至今年10月底,全球已经发行了501只绿色债券。在2014年,绿色债券的全球发行总额369.5亿美元;而在2015年,仅统计至10月底,全球发行总额已经达到394.6亿美元。“发行绿色债券所募得的绝大部分资金,被投放在能源领域,大约占比38%,建筑及工业占比28%,交通运输、水处理、废弃物处理、农林业等也有相当的占比。”

和传统债券对比,绿色债券的利率优势十分明显。“以欧元市场为例,同一个发行人,相近的发行日期、发行规模和发行价格,绿色债券的利率明显比传统债券低。欧元市场上绿色债券的最低利率曾经低至1%,美元市场上,近一段时间的最低利率曾经低至2.125%。”李菁说。

除了金融机构以外,企业和地方政府也可以发行绿色债券。而在李菁看来,绿色债券对于后两者也将起到积极作用。“对于企业发行人来说,可以解决资金缺口、错配问题,吸引国内外的投资者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对于地方政府发行人来说,绿色债券的发行能够适应国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政策要求,同时支持地方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因此,李洪良也希望,国家能够在政策上、经济上给予绿色债券一定的优惠条件。“农行这次发行绿色债券,其实并没有获得任何政策上、经济上的倾斜,更多是出于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我认为,在绿色债券刚刚发展的时候,相关部门和机构可以在登记托管、交易流通以及其他服务过程中,给予它们一些费用减免。这对于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培育将是莫大的鼓舞。”

股权融资:花开堪折直须折

“我们注意到,从2013年至今,光伏运营企业只要公告了再融资预案,股价就会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而且部分股价上涨还是非常可观的。”中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行业研究员陈鹏告诉《经济》记者,这说明,投资者对节能环保类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股权再融资是非常认可的。

中德证券成立于2009年,近年来承销了包括格林美、节能风电上市,海润光伏定向增发等大量绿色产业项目。长期专注绿色项目融资的陈鹏发现,绿色产业相对集中的新能源、环保板块的PE估值,总体来看处于比较高的水平。“这也意味着,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绿色产业公司进行股权融资的成本会相对比较低。”陈鹏认为,在当前阶段,绿色产业公司应该尽可能多地利用股权和债权融资的方式,以调整自身的资产结构。

“经过我们的粗略测算,到2020年,新能源、环境修复、污染治理等领域的投资需求将达到22万亿元。如此庞大的融资需求,需要整个金融体系的支持。”陈鹏说,债权融资也将帮助地方政府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尽快推进区域污染治理。

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中央也以湖南省为试点,安排了专项资金从污染源控制与存量治理两方面着手解决土壤污染问题。但据陈鹏介绍,以湖南郴州为例,“截止到2012年7月,25个治污项目资金到位率仅有54.39%,其中中央预算资金4.4亿元已经全部到位,但地方政府投资部分仅到位35.9%”。受资金不足影响,郴州上述25个项目到2012年7月无一通过验收。

为了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湖南省政府以发行专项治理债券的形式,将治理后的土地转让收益作为产品收益,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解决了相关资金筹措问题。“目前已经发行了7期,合计发行转向债券105.5亿元,对当地的重金属污染治理起到了非常好的带动作用。在我们看来,这个案例,对于地方政府有相当的参考、借鉴价值。”陈鹏说。

融资租赁:长风破浪会有时

在西藏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副总裁刘震民看来,正在中国市场急速扩张的融资租赁业务,也将极大地推动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

“与传统的债权融资不同,融资租赁与动产、设备、固定资产紧密结合,其交易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投向实体经济。融资租赁对于节能环保产业设备采购、经营的支持力度是比较大的。”刘震民说。

融资租赁与信托、证券、保险、银行并称五大金融工具。在欧美地区,融资租赁的市场渗透率超过20%,仅次于银行。

在融资租赁的过程中,出租人,也即租赁公司,将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件的特定要求和对供货人的选择,出资向供货人购买租赁物件,并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则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在租赁期内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所有,承租人拥有租赁物件的使用权。租期届满,租金支付完毕并且承租人根据融资租赁合同的规定履行完全部义务后,对租赁物的归属没有约定的或者约定不明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仍然不能确定的,租赁物件所有权归出租人所有。

简而言之,在企业购买新设备和老设备变现的过程中,融资租赁将有效改进客户的资产负债表。“选择融资租赁以前,企业的非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比较大,通过融资租赁,可以降低企业的流动负债,扩大流动资产规模,对企业的财务起到贡献。”刘震民说。

上世纪80年代,融资租赁被引进我国。由于监管部门的不同,我国将租赁业务分为外商融资租赁、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前两者视同一般工商企业,归商务部管理,后者比照非银行金融机构,归银监会管理。

2007年以来,我国的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业务开始大规模扩张。截止到2015年6月,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的合同额达到了3.6万亿元,公司数量3180多家,注册资本规模超过1万亿元。

而我国的金融租赁公司虽然在数量上难以与融资租赁公司匹敌,但是由于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性质,在业务范围和业务规模上优势明显。截止到2015年9月底,银监会审批的金融租赁公司数量达到39家,注册资本总额1259亿元,合同总额达到1.5万亿元,接近3.6万亿元的一半。“总体而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融资租赁的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大的。”刘震民说。

猜你喜欢

债券金融机构融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融资
融资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7月重要融资事件
5月重要融资事件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