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驾奥迪2015款A6 allroad quattro

2015-09-10陈国耀

汽车之友 2015年22期
关键词:避震旅行车底盘

陈国耀

有人说,新事物的出现很多时候是因为人类的“懒”。我们不想走路,于是发明了马车。马车走得慢于是有了汽车,想更快,于是有了飞机。对于汽车,我们的要求越来越“贪心”,车子既想跑得快,又要省油,既想有SUV的通过性,又有轿车的操控,于是我们看到了很多“跨界”车型的出现,奥迪A6 allroad quattro就是跨了SUV和旅行车的界。豪华品牌ABB中,我最佩服的是奥迪——或者说是大众集团,除了主力车型外,还不断引入很多小众车型,譬如高尔夫旅行版、奥迪RS性能车等。这些小众车一年的销量加起来可能都不及捷达一个月的销量,经销商有可能是卖一台亏一台。不过,这种赔本赚吆喝的做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奥迪品牌的形象——看,我们什么车型都有。

SUV和旅行车的混种

目前A6 allroad quattro发展到第三代车型,第一代源自于15年前的2000年。几年后奥迪试水进口了小批量的第一代车型,售价七十多万,在当时来说自然是“出来打打酱油”的角色。直到今年,奥迪才重新引入第三代车型,售价没有跟随中国的GDP上涨,而潜在的消费者明显增多了——尽管市场大了,奥迪A6 allroad quattro注定是一款小众车型,基本款售价65.48万元,还不算上那些选装包配置。以我们试驾的这款配置为例,中国型设计包选装件大概价格需要2.3万元,要把车开回家怎么也要70万。看似很高的价格,你把它一分为二,就能同时拥有一台SUV和旅行车。

作为一台旅行车,A6 allroad quattro毫无疑问是合格的,因为它本来就是一台旅行车。行李厢空间容积有565L,后座翻倒后有1680L。行李厢地台固定支架、隔物网,一键翻倒后排座椅,很齐全的旅行车装备。后排乘坐空间当然不能和A6L相比,但也不会被乘客投诉——唯一要投诉的可能是座椅的背靠太直了,短时间乘坐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是长途出行的话,太直的坐姿身体很容易累。

1. 内饰跟A6L没有差异,少了点新意2. 变速箱用在大功率发动机上输出很平顺3. 后排乘客的舒适配置和A6L看齐4. 最吸引买家的就是行李箱多变的组合5. 低扭动力输出调校过于灵敏,性能有点过剩

6. 热车后,悬挂升到最高处需要等待比较长的时间7. 按家庭使用的要求,标准轴距的后排空间已经足够了

作为一台SUV,A6 allroad quattro可以看作为升高底盘的旅行车。利用空气悬架(严格来说应该叫空气避震)实现底盘的升降,在MMI界面内可以调节出“全路况、经济、舒适、自动和动态”五种底盘高度,此外,还可以设置空气避震的“软硬”,来表现不同的舒适程度。当需要“越野”的时候,A6 allroad quattro的离地间隙可以达到187mm,高速行驶时,可以将底盘降到127mm最低,保证行车的稳定性。

贵在空气避震

如果按以上分析,70万能买到这么一台“全路况”SUV和旅行车,那这价格是相当值,这个物有所值全体现在这套空气避震上。肯定有人会联想到改装车其中一个风格:“低趴”,它们用的也是空气避震,整套装备最便宜的两万元有交易。一般的空气避震只负责升高降低,它只是改变悬挂的行程,从而改变离地间隙。而乘坐舒适性靠的是避震的吸震功能。一般空气避震没有主动调节避震“软硬”的功能,减震功能靠的是空气压缩吸收震动。奥迪这套空气避震的功能除了能升高降低外,最核心的就是主动式软硬调节。它能根据路况、车速等信息快速调节避震的软硬程度,从而更好吸收来自路面的震动。

解释了这么多,实际乘坐体验其实没有理想中那么理想——和A6L传统弹簧避震相比,空气避震的舒适性还是差那么一点点。最明显的就是高速路上那些连续减速带,A6 allroad quattro传入到车厢座椅上的震动是硬邦邦的,特别是后座,避震的震动似乎没有经过什么吸收就直接传到座椅了,缺少了A6L那种厚实。或者举个更让大家明白的例子,A6 allroad quattro的避震舒适度就像充满空气的气球,很有弹性,而A6L的同样是充满空气的气球,但气球壁更厚,有弹性之余还很有韧性。

这些比较只是与传统避震相比,并不代表奥迪这套空气避震就不舒服。譬如高速过弯、并线的时候,悬挂的支撑性很强,很少会出现过激的倾侧角度——当然,这种激烈的驾驶风格只会出现在自己一个人开车的情况下,同时要记得激烈过后不要频繁升降底盘,以免空气避震过热停止工作。

要全功能还是单一功能

试驾当天并没有安排真正的越野路段,所以对于这台车的越野性能到底如何我们不好说,不过看在quattro这个英文单词的份上,一般的泥地坑洼应该不会难到它。

动力方面,3.0机械增压V6发动机配7速双离合变速器,从静止加速到100km/h也只需要5.8秒时间。我能够想象,当全家人坐着A6 allroad quattro,行李箱内全是出行用品时,我一脚油门到底,5.8秒后车厢内会是一番什么景象。我想说的是,这台发动机对于一台旅行车和SUV来说,动力太强了,甚至性能过剩。只要油门深一点,动力就相当给力,给力到整台车都往后抑了,后排乘客瞬间有坐船的感觉(这都是空气避震的“好处”)。我真要买这台车的话,情愿换一台2.0涡轮增压发动机,动力不需要太强,能慢悠悠的载着家人出游就行。

如果将A6 allroad quattro放在现今的教育制度下,它是一个全才,既是旅行车又是SUV,需要激走山路时它能胜任,需要翻山越岭时它能应付,又是名牌大学毕业,按目前中国消费者的喜好,这种全能车型很对他们的胃口。而事实上奥迪也知道,这种车型放眼在全球也只是小众车,对销量没有多大贡献。我看见过国内有一批旅行车的死忠粉丝,将A4 allroad买回来后直接将黑色轮眉拆下,空气避震总是处于最低状态,将自己伪装成旅行车。原因很简单,引用某名人的说话,大意是社会需要的不是全才,而是专才。

猜你喜欢

避震旅行车底盘
学校避震逃生指南
销量总和不及SUV热门车型旅行车价格与销量成反比
一个关于旅行车的故事
“无所不能”的旅行车实则是百无一用
天生旅行家
幸福的烦恼
非弹簧式避震装置
贴地飞行
美国底盘车互用合作体
漫谈底盘防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