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纪委为什么能屡骗不爽
2015-09-10
冒充省纪委名义寄发敲诈信,冒充省纪委名义推销书刊,冒充省纪委暗访组长……近几年,广东省内已陆续发现多起不法分子以省纪委名义实施诈骗的案例,严重损害纪检监察机关的形象和声誉。昨日,广东省纪委微信公号“南粤清风”介绍了不法分子的几种常见招数,并提醒党员干部群众遇到类似情况时应及时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并向纪检监察机关反映,避免上当受骗。
在反腐败力度越来越大,覆盖越来越全面的情况下,一些人冒充纪委进行诈骗,或者从事其他违法犯罪行为,恰恰利用了人们对纪检职权震慑力的一种敬畏,这些人员利用纪委身份从事非法活动,损害了部分人员、单位的合法权益,相关纪检部门应该也进行一次“打假”才对。
这些人员之所以能够利用纪检干部、巡视组等的身份从事非法活动,与纪检工作的一些程序性相对不公开有关。党员干部或者群众面对突然而来的“钦差大臣”,有点不知所措。这与有的违法人员冒充军人、冒充记者从事非法活动没有什么区别。从这一点上来看,广东纪委部门这次公布了纪检部门巡视、暗访的工作程序,应该是对假纪委的一次当头一棒。这种公开程序,应该广泛公开,以确保各个机关、单位和群眾能够有所知晓,能够有效应对“假钦差”。
前不久,山西、安徽等地巡视组部分负责人因严重违纪被双规,这说明部分巡视组成员也不干净。因此,不管是真纪检干部还是假纪检干部,凡是与纪检工作程序、纪委无关的诉求,相关单位及人员大可不必“马首是瞻”。
当然,苍蝇从来不叮无缝的蛋。就像有的假记者以曝光某单位、某干部违规、违法事实为由进行勒索一样,党员干部或者一些公职人员,甚至是一些普通公民,在面对所谓的“纪委人员”、“巡视组成员”时,倘若自己没有什么违纪违法犯罪事实,没有什么非分之想时,又怎么惧怕这些“假纪委”人员“狮子大张嘴”呢?一位中学校长被假纪委干部公然“双规”,恐怕也与其心虚,不知纪委办事程序有着分不开的联系。
假纪检干部横行,不利于肃贪治吏。这迫切需要纪检部门规范工作程序,既要切实公开纪检工作程序,还应该管束好纪检干部、巡视人员,净化纪检干部,不给真钦差更不给假钦差从事非法活动提供可乘之机,切实维护公众合法权益。(文/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