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2015-09-10王薇薇

人民论坛 2015年26期
关键词: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党员

王薇薇

【摘要】发展党员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如何构建科学的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是党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发展党员必须从完善组织设置、健全规章制度、丰富教育内容、创新培养载体四个方面构建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以确保党员的质量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关键词】党员 发展质量 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D263 【文献标识码】A

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常规性工作,也是向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的重要途径。2014年6月,依据形势的变化,中组部新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随之,很多省市、区域、行业、单位组织实施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出台了相应的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严格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培养教育和考察,严格了发展程序,强化了党组织的培养责任,突出强调了以质量为重心的发展要求,其核心目标就是为了保证党员的质量,以达到保证整个党员队伍纯洁性和先进性的最终目标。针对当前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既充分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也为党员发展的全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和质量把关,使得发展党员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确保发展党员质量。

当前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培养环节不够重视。在党员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工作是基础,只有充分做好对申请入党人的培养,才能够真正把好发展党员的入口关。但当前部分基层党组织并不十分重视对于申请入党人的培养过程,忽视培养联系人的作用,对培养的环节只是简单的应付了事,并不能完全做到定期考察,深入考察。“共同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共同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得以形成、存在和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①,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考察入党申请人能否入党的关键要素,而有的基层党组织过于重视对于申请入党人实绩的考察,忽视对其理想信念的考察,更是培养过程的缺失。在培养的形式上,部分基层党组织只是局限在简单的说教和基本的组织活动上,缺乏有特色有针对性的党内活动,很难形成对入党申请人真正的教育意义。

程序执行不够严格。发展党员应严格执行发展程序,虽然中组部新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但部分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并未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严格执行发展程序。在培训环节中,很多基层党组织较为重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和预备党员培训,忽视发展对象培训。在听取群众意见环节,听取意见范围较小,不能体现广泛征求意见的目的。忽视政审环节,不查阅档案,不找有关人员了解情况,情况不明的也不进行函调或外调。预审环节把关不严格,对发展对象的条件和培养教育情况不能严格审查。忽视预备党员的教育和考察,只是简单的到期办理转正手续。这样一些程序上的问题,可能就会导致党员质量的下滑,直接影响到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群众监督不够有力。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群众监督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实际情况中,发展党员有时会出现脱离群众的现象。部分基层党组织并未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得群众充分认识到发展党员的质量与自身的关系,群众对党员发展及培养教育的监督意识较为薄弱。而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群众监督的渠道也十分有限,除了在发展前的公示环节接受群众的普遍监督外,几乎并无其他监督渠道。对发展党员的监督缺乏完备的制度保障,群众监督缺乏指导,自发性、分散性和随意性的特点较为突出,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

构建科学的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实施路径

第一,完善组织设置,增强支部活力。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员队伍建设,对发展党员工作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和新规定。党组织是发展党员工作的具体落实者,发展党员的质量也直接关系到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以及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因此,在发展党员以及党员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必须要完善组织设置,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党组织,创立有效的党支部工作法,真正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确保发展党员质量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明确责任,层层抓落实。在党员发展和培养教育的过程中,党委(工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这四级党组织必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为党员发展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如具体落实党委、党工委、党总支、党支部等各级党组织在发展党员过程中的责任,并根据其相对应的领导责任、第一责任和直接责任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同时明确在发展过程中如果出现违纪违规问题和不正之风,各级党组织及负责人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处罚。因此,党员发展工作可以在组织构架上形成各级负责、层层落实、共同担责的系统的工作体系。

科学设置党支部,规范推进,拓展组织工作覆盖面。党支部是党的最基层组织,也是党的战斗力的核心。应该根据党组织和党员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党支部,才能够有效的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加强对发展对象和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如高校党组织在班级、学生会、学生社团、学生社区等学生比较集中活动的区域建立党支部,将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向最活跃、最具创新能力的组织单元拓展,扩展党组织工作的覆盖面,对于高校党组织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向党组织靠拢,加强党员发展工作,提高党员培养的质量,增强党员活动开展的效果,提升党员作用的发挥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创新组织活动方式,强化实效,增加党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全方位教育、培养、管理和监督的重要形式。当前部分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开展比较流于形式,内容上也多以开会学习、读书读报读文件、上情下达的方式为主,缺少吸引力。党组织可以针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特征、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等特点,创新组织生活的方式,如围绕党的基本知识开展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情景剧表演等活动,也可以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利用专长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也可以组织志愿者服务和献爱心活动。通过这些组织生活,可以更生动活泼地在实践中培养教育党员,进一步增加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第二,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发展程序。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确保党员质量,要以《党章》、中组部及各地方的《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以及其他党内相关规章制度为指导,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制定适合本单位特点的《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细则》、《党员答辩述职制度》、《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等相应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发展程序,使党员发展工作真正做到有据可依、按章办事,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为确保党员质量提供严格的制度保障。

健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制度,把好入口关。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是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基础环节,是提高和保证新党员质量的关键,必须把好这一入口关。健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制度,要重点把握住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定期考察、岗位培养、监督考核四个环节。从入党申请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开始,党组织要以培养联系人的定期培养和重点考察为基础,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培养;以党校培训为阵地,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集中的党的基础知识的教育培训,增强入党积极分子的理想信念,端正他们的入党动机。党组织要严格落实培养联系人制度,定期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考察,指出他们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帮助入党积极分子尽快提高综合素质。在岗位培养上,党组织通过安排入党积极分子承担一定的党内工作,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通过实践锻炼来强化他们的理想信念,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同时,党组织应定期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监督考核,并且通过对考核结果的运用,有针对性的深入培养,并确定其能否进入下一个培养程序。

完善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严把程序关。党组织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发展细则中规定的发展程序,从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到确定发展对象,直至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要做到认真严谨,任何一个步骤和程序都不能疏忽。同时,要遵循本单位的特点和要求,细化发展程序,注重过程培养。一是重视党员培养联系程序,充分发挥培养联系人、入党介绍人和谈话人的作用。培养联系人要定期与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交流与互动,承担培养重任;入党介绍人要充分了解被介绍人的入党动机及思想状况,并帮助其提高思想认识;而谈话人则是上级党组织指派的,必须要充分了解入党对象的情况以及对党的认识,严格把关。二是加强群众监督程序,严格执行党员发展公示、答辩和述职等制度,通过公开党员发展工作的过程,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监督力度,促使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群众向党组织靠拢。

第三,丰富教育内容、重视实践过程。在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过程中,教育内容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必须与时俱进,注重实践,促进学习和工作。只有不断丰富教育内容,重视实践过程,才能使党员教育培养工作取得实效。

重视理论教育,增加理论与现实辩证分析内容。列宁曾高度概括过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培养和发展党员,理论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纲领,党的历史及发展史以及其他的科学文化知识。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与时俱进,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及党员的理想信念,端正其入党动机,提升马克思主义观和共产主义觉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组织在坚持经常性理论教育的同时,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在教育的过程中,紧密围绕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联系社会现实和聚焦重点,辩证分析理论价值,以发展的眼光指导理论学习,更好的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及党员深刻理解理论知识,明辨是非、服从大局、坚定方向,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在实践中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创新实践教育,增强教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信息网络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等新形势给党员的教育培养带来了新的要求。在教育内容上,必须改变传统的集中学习、课堂教育的单向说教方式,积极探索实践教学,丰富创新教育内容,让党员的质量在实践创新中得到全面提升。如可以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如党章学习小组、党支部发展党员大会、党员组织生活、党的知识竞赛等,在教育实践中加深对党的认识,同时通过与党员的深入交流,更深刻地了解党员的先进性,坚定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组织党员参加义务劳动、志愿者服务、献爱心活动,践行党员的服务宗旨,培养奉献精神。组织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结对帮扶,帮助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全面提升,督促党员自我完善。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培训,深入社会生活实际,使培养对象真实感受和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通过开展专题教育活动、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先进事迹报告等方式,拓宽培养对象的视野,提升学习能力,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四,创新培养载体、优化教育环境。要积极探索和研究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党员发展以及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结合新形势和新要求,利用先进技术和丰富资源,创新培养载体,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富有实效的活动,形成保障党员发展质量的有效载体和优良环境。

依托答辩载体,实现党员发展过程培养的拓展。党组织可以在党员发展及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依托答辩载体,突出过程培养,以发展的视角关注培养对象的成长过程,培养一批在综合素养、德育和智育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大学生,并将他们及时聚拢到党组织周围,通过交任务、压担子等方式培养责任感,进一步锻炼他们的能力,督促他们不断完善自我、积极发挥作用。在答辩过程中,培养对象必须在对党充分认识的基础之上,将自己的入党动机、理想信念、学习能力、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创新能力等个人素养与党的要求相结合,找出不足,鞭策自己改进,进一步充分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一制度无形之中促使发展对象自觉主动的去深刻了解党,深刻剖析自我与党员之间的关系与差距。而党组织、党员以及广大群众通过参加答辩,可以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培养对象,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价培养对象,这一方式与简单的公示相比,更加透彻明晰。同时答辩制度也使得党员发展工作能够进一步发扬民主,更加公开透明,使发展对象的培养过程、基本素养、作用发挥等全方位的展示在广大群众面前,这既是对发展对象的一种监督和鞭策,也可以帮助广大群众更加了解党的先进性和党员的先进性,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也有利于形成风清气正的外部环境。

建立网络载体,实现党员教育网络阵地的延伸。建立网络阵地,借助网络开展党建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党组织功能延伸到网络领域,培养和发展党员,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运用信息网络媒介开展党建工作,倡导建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红色网站”,通过党建信息的分类展示,介绍党的光荣历史和基础知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最新理论动态和党建动态,展示优秀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以及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明确发展党员的程序、履行的手续以及教育考察的内容,提供生动精彩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党建软件等,引导培养对象自主学习、自我完善,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水平、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实际工作能力。开设党建BBS、网上在线交流区、网上党校、支部QQ群、电子邮箱等,及时了解培养对象的思想动态,主动关怀,热心服务,扩大党组织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建立网络工作专区,公布党组织近期工作要点、学习专题、组织生活专题、实践活动专题等,公示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以及预备党员名单,大力拓宽发展党员及教育培养的监督渠道。建立网络载体,实现了党员教育网络阵地的延伸,形成了多方面培养教育的合力,营造了发展党员工作的良好环境。

构建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是推进党建工作的重要举措,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重大意义,从完善组织设置、健全规章制度、丰富教育内容、创新培养载体四个方面构建科学的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重视过程培养,突出质量主旨,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

(作者为南京工程学院党委组织部组织员、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系统党建研究会立项课题“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JYDJLX-YB04011)

【注释】

①王政堂:“新时期共产党员理想信念建设研究”,中共中央党校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责编/于岩(实习)

猜你喜欢

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党员
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构建研究及实践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中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比较
新常态下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党员标准是什么?
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基于采购绩效的供应链采购质量控制对策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研究
正式党员人数减少至3人以下的党支部是否要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