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皓宸谁说作家一定要躲在屋子里

2015-09-10郑莹

南方人物周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张皓青春文学鸡汤

郑莹

在张皓宸的印象里,作家得长袍、大褂、走艺术范儿,以显示文化人气质。可他衣柜里却只有黑白灰,平日打扮素到极点,跟“作家”沾不上半点边儿。但当造型师拿出指定蓝格子西装——跟桌布没两样,“下个腰成桌子”——张皓宸还是一把接过,配合穿上。

闪光灯起,张皓宸伶俐一笑,就从黑白灰三色世界进到时尚圈。巴掌脸、大长腿、瘦条条,上镜标配应有尽有,浑似韩星。扮鬼脸卖萌他娴熟拿手,知道什么表情吸引人,什么角度最自然,什么眼神最对口味。

张皓宸新书中有句男主形容自己的话,“帅得在黑夜里都能发光”,摄影棚里难免让人产生错觉——他是在说自己吗?

“不知为何忧伤也要忧伤一把”,张皓宸文风起初也受青春作家影响。“青春都是疼痛的”,顺着这个创作脉络,张皓宸第一本书的引子——《是不是大家都死了,才可以结束这孤单的轮回》——也不能免俗的一上来就涉及生死。“孩子”、“温暖”、“离开”、“青春”一类词反复出现,在怀旧氛围中假装破釜沉舟,最要命是铺陈出那种劝也白搭的伤感。

让张皓宸没有想到的是,2010年书出版后,彼时盛行的青春“疼痛风”早不受市场追捧,新书石沉大海。

“新概念作文大赛”让郭敬明、韩寒等80后作者一举成名,高中时代的张皓宸认为不看他们的书是一种“落后”。这段黑历史他不爱提起,也自认矫情,但“毕竟自己生的小孩,没办法”。删掉以前矫情的博文,只留最近一篇,文中慨叹“时间真是个奇妙的鬼东西”。

现在他写作也涉及“疼痛”——疼痛是青春文学绕不开的主题,但这是结构铺陈后自然而然的发展,而非为赋新词强说愁。熟谙青春文学门道,“为了让人家看后有‘我靠’这种感觉,把人写死也没办法。”出版方果麦文化告诫读者,“因对号入座造成的肝肠寸断,需自行承受。”

他将文风改变归结于胖子变瘦后的自信、北京正能量朋友的影响。2011年怀揣出书机会到北京,还是个愣头青的他觉得 “能出书就傲到天上去了”。

四川航天世家的北方普通话氛围让他不觉得京腔生分,但北漂苦楚仍有——爸妈不知北京房租多少,印象中,成都四五百就能住好房子,而在北京,一千块生活费只能跟朋友挤东交民巷破烂民房,一天一顿,顿顿盒饭。

迷茫了两个月后,他独自去乌镇,“文艺青年不是都会去那种地方么”,他也去放放空。深思熟虑的结果是绝不回去,“回去的出路只有国企,死扛着也要证明独立能力。”

看着北京,“有梦为马,随处可栖”,还是觉得这地儿特好,成梦。海投青春类杂志被多次退稿,2012年参加小说绘MKT大赛(以文字比赛为主,参赛人群主要为青少年)入围36强,只是玩票。他只管写,没想那么多,更“没想过要写成郭敬明写成韩寒”。

张皓宸北漂第一年,全国网络文学用户达1. 94亿,网络文学作者有一百多万人,每年有三四万部作品被签约。网络与文学共生,作家们纷纷将战地从博客大巴转到新浪博客,再混迹新浪微博,张皓宸在变化中找到了生存空间,一大群90、95后的姑娘“被正能量感染”。172万粉丝关注着他的日常,随意发些生活感悟和自拍照,动辄引来数千评论及转发。

2012年“ONE·一个”安卓版APP发布,应用名称撤掉 “韩寒”俩字。朋友兼“ONE·一个”APP图书编辑一言约稿张皓宸,他欣然接受。没让一言失望,后台显示他的文章屡获“高赞”。

臧否也随之而来。有人将其文风归类为“鸡汤体”,但他并不嫌弃,鸡汤有好有坏,“毒鸡汤是‘你要相信明天会更好’,无聊无意义,我写的又不是这样的,所以无所谓。”编辑一言认为,“图书市场鸡汤确实有点多,一开始是比较好的形容,多了之后就有点烦。就跟当年形容小资一样,文青也是如此。”

80后作家余威尚存,90后作家三五年一批,被比较是常态,张皓宸回应起来不犹豫:“一定要做别人没做过的事,一定要走在前面。”这是他设想的保持独立风格的法子。

不满足于“鸡汤”,他想试试“轻幻想”题材,参加MKT大赛时就尝试过写鬼怪题材,在时光上做文章——人生有48小时、每个人都慢动作。青春文学小叙事、小情绪得心应手后,还想尝试稍宏大的主题,只是“现在经历的就这些,没法刻意沉重”。

他也毫不掩饰跨界野心,“干一件事干久了就会疲掉,必须给我一点新的刺激。”他认同青春文学元老饶雪漫“图书娱乐化”、“图像影像化”的口号,编剧甚至导演身份是他设想的“刺激”。新书12个故事已售出6个影视改编权,理想中的风格是没有《左耳》那么校园,但又不似《北京遇上西雅图》那么都市。“他闲不下来,”一言说。

把酒推到巷子口,是畅销书作家生存法则之一。

文章中埋梗方便后期营销,配合图书宣传奔波,微博微信与粉丝互动,类似的策划营销,张皓宸游刃有余,“商业化是好事,有办法让作品更好,何乐而不为。”商业化的做法虽被传统作家诟病,但张皓宸认同《天天向上》主持人汪涵所说——“为书宣传,怎么都不为过。”

“文学暖男”、“鲜肉作家”、“森林系男生”等标签张皓宸一一接受。学市场营销出身,他明白这样宣传易被记住。“他文艺小资,我就洒狗血。他们切三文鱼,我们就喝大酒。”与“文学暖男”安东尼相比,他自视不同,暖男只能暖一人,他更想成为一台中央空调,“冬天供暖,夏日送凉。立式的,个儿高,任性。”

“ONE·一个”APP作者路明微博回忆与张皓宸一起签售的片段,“同行有位青春偶像作家,人气极高,一出场便是山呼海啸。有个姑娘,学生模样,双手捧着偶像的书,哭得梨花带雨。原来姑娘下午有考试,提前交了卷,又赶紧打车过来,还是没来得及见到偶像一面。”

编辑一言说,“曾有粉丝提超市购物篮买书,一买二三十本,帮同学带。新书上市4个月,发行破80万册。粉丝国内90后95后为主。韩国版书籍调研显示家庭主妇也买,女性居多,各年龄段都有。”

张皓宸不排斥畅销书作家这个定位。“人受关注更重要,谁说作家一定要躲在屋子里,”张皓宸乐意干各种事。早前《天天向上》读书日特辑他露面,所引新书情话——“好好照顾自己,不行就换我来照顾你”当晚跃居微博热搜话题首位。但对于90后作家这一称谓他心虚,“潜意识里觉得作家还是得像贾平凹那些人,他们可能是文学大家,我们这种是文艺爱好者。”不在意书被记住多久,无所谓别人今天看完明天就忘,他说,“能打一注鸡血就成。”

青春与都市是张皓宸作品中的惯常主题,有冒犯与撒野的劲头,尽管或许出于幻想。4年过去,他“稍微见了点大世面”,去了上海、美国,回头看北京不似从前那么好,烦恼雾霾严重到不适合生存。

“人都是很恬不知耻、不满足于现状的,欲望特别特别强大。”

猜你喜欢

张皓青春文学鸡汤
大白鹅
中国机长
“80”“90”后作家笔下青春文学的成长主题
我最喜欢的翻花绳
呆雏配忠犬,鸡汤对狗粮
DIY鸡汤
“白马时光”的市场运作模式探析
鸡汤热线
我国当代文艺批评的现状、问题和解决之道
——以“80后”青春文学批评为考察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