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看待公职人员跳槽

2015-09-10赵振华

经济 2015年5期
关键词:跳槽公职人员公务员

赵振华

近日,一则“某大型招聘网站发布的《2015年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称,自今年2月底以来的3周时间内,全国有一万多名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通过该网站递交简历准备跳槽,这一比例较去年同期增加逾34%”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究竟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我在此谈一点不成熟看法,以就教于大家。

其一,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即公职人员跳槽属于人才流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流动是正常现象。人才流动的原因无非是比较收益,这里的收益不仅仅是指经济上的收入,还包括工作的紧张程度、闲暇时间、社会尊敬、职务职级的晋升以及是否得心应手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人都希望有更好的职业、更舒心的工作、更高的收入,人人都想以相对较少的付出获得更多的收益。相对而言,我国人才一生中更换职业或工作的次数是少的,相当多的人一生供职于一家单位。而在发达国家,今天是教授明天是部长,或者今天是部长,明天是医生,都是常有的事,很多人一生中更换多次职业。公职人员跳槽与企业职工跳槽一样勿需大惊小怪。其实,改革开放后,各个行业之间以及在行业内部人才流动速度越来越快了,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之后,曾在全国掀起了干部停薪留职下海经商的热潮。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过去一个时期,部分公职人员有隐形收入甚至非法收入,如今,规范收入分配和强力反腐已经成为新常态,再加上公职人员劳动强度大,有一部分人不愿意成为公职人员而流动到企业或自己创业也属于正常现象。有一部分人员流出,必然会有一部分流入,带来新鲜血液岂不是个好事。况且,公职人员跳槽只是极少数一部分,绝大多数公职人员是稳定的。我国目前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大约有3800万,如果每年有1万至2万跳槽,也就占整个公职人员的万分之三左右;即使有10万个跳槽,也就是千分之三,可以说是个极小比例。即使最近两年公考热有所降温,早在2010年约有150万人竞争1.6万个空缺公务员岗位,2014年则有140万人竞争约2万个空缺,但依然达到70:1的比例。其实,更需要改进的是要进一步打破公职人员与非公职人员之间的各种壁垒,要鼓励各种人才流动,既要允许和鼓励公职人员流向企业,也要从优秀的企业员工甚至农民中招聘公职人员,让人才在流动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的位置。

其二,从经济学上而言,人才流动是帕累托改进,也就是说对所有相关者都是好事而非坏事。对流入单位而言,获得了人才,满足了需求;对于流出单位而言,可以补充新鲜血液,而且如果大批人才从一个单位流出,就需要反思和加快改进工作,岂不也是好事;对于流动中的人才而言,也找到了更加满意的工作,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对社会而言,实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优化了人才资源的配置,创造更多财富。其实公职人员跳槽无非有以下几个原因:有的想换个更轻松的工作;有的想换个自由度更高的工作,不用每天按时上下班;有的想换个更适合于自己的工作;有的想发财,干公职自然发不了财,如此等等。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念愈来愈多元化,劳动者的择业理念也越来越多元化,究竟什么样的工作是好的是个主观判断,只能说适合于自己的工作才是最好的工作。一个进步的社会,一个好的人才制度是让每一个人才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说,跳槽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猜你喜欢

跳槽公职人员公务员
张怀芝减薪有高招
安徽一公职人员成“黑老大”获刑20年
尊崇法治,从国家公职人员做起
篮球公务员
公职人员家庭财产申报主体比较研究
我该辞职吗?
公务员跳槽是好事
猛将吕布缘何成了最失败的跳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