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鄢烈山时评特点评析

2015-09-10张玉韩铄白

新闻世界 2015年4期
关键词:时评

张玉 韩铄白

【摘要】自上世纪末始,我国报纸评论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期,也逐渐形成了“报人论政”现象。鄢烈山作为这时期一批优秀评论家当中的翘楚,他在创作思想、选题、写作手法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一面。

【关键词】鄢烈山 时评 公民写作 写作风格

一、鄢烈山与“公民写作”

“公民写作”并非一个新概念,其产生可以追溯到“五四运动”时期。从上世纪90年代起,“公民写作”在新的社会环境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鄢烈山虽不是“公民写作”的首创者,但却是积极的支持者、倡导者和实践者。他曾讲到:“秉持‘公民写作’立场的人,是不甘受人压制的‘个人主义者’,也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独行侠’,因为他们要建设自由、平等、公正的公民社会。”具体来讲,这种“公民写作”意识反映在鄢烈山的时评写作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拔刀相助的“独行侠”

首先,鄢烈山敢于思考、善于思考,能够在人们司空见惯的事件或现象中发现新的问题,或是能巧妙地转换视角,分析事件背后的根源,及时发表个人作为一个“公民”的独特见解,给读者和大众以深刻的警示与启迪。进一步而言,“公民写作”也同时代表着撰写社论与时评的新闻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与社会担当,以“我手写我心”为准则来表达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大众的利益,尤其是为一些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发言。如在写于2014年初的时评《被“富人”所累的穷人》一文中,鄢烈山以人们印象中“富的流金淌银”的广东,其实在生均教育经费上位列全国倒数第一为切人点,关注生存在发达地区的贫穷人口这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并形象地比喻道:“‘珠三角’这棵发达的大树,长在南粤的大地上,遮蔽了广东周边的小树小草,让远处的人们造成了对广东的错觉。”这篇时评关注了人们平常所关注不到的现象,将人们的注意力逐渐引向文中所陈述的事实和这一特殊贫闲人群,做到了为弱势群体代言,对社会弊病直唾其面,体现出了“公民写作”的责任意识担当。

2、不甘受人压制的“个人主义者”

鄢烈山“公民写作”意识的另一个方面体现在其写作评论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思想独立性,体现了他作为一位优秀评论员的风骨。他曾讲到:“我只是一个公民,是我所是,非我所非。我不比谁卑贱,一不稀罕待诏金马门代‘圣上’拟旨的恩宠,二不想要‘文死谏’留名青史的虚荣,更不是出入廊庙供主子解闷的优伶或奉旨骂人的阉奴。我只是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思我所见,言我所想。”这一点在鄢烈出于1996到2001年期间《南方周末》“纵横谈”专栏的写作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敢于涉猎常人所尽量避免的“禁区”和“雷区”主题,勇敢地站出来,依法行使宪法所赋予的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讲出自己的看法,引导人们直面现实,进行真诚的思考。如在写于1999年的时评《哀陈伯达》中,鄢烈山勇敢地触及了当时媒体避而不谈或者不敢轻言的文革话题人物陈伯达,犀利地指出如果撇开陈伯达在后期所犯的一系列罪行,只单就他的政治理念而言,不可否认的是他其实是一个才华超群的政治人物,因此不由得为他的堕入魔道而惋叹,直言“我为‘本来’可以做治世之能人,却做了乱世之‘奸贼’的陈伯达惋惜”。这种敢于在当时的国情之下明言剖析“历史罪人”的做法,深刻体现出了鄢烈山作为一个“公民”的独立人格和非凡胆识,也代表了他作为同时代评论界佼佼者的情怀和姿态。

这种特质不仅仅只存在于他主持《纵横谈》期间。在离开《南方周末》之后,他依然立足于“公民写作”,总能发现人们所忽视的小众独立意见,并发表自己系统的见解。如在写于2008年王石“捐款门”期间的《从王石被迫“道歉”想起卢作孚自杀》一文中,鄢烈山指出,在网络暴民的推波助澜之下,国人经常不懂得“尊重每一个自然人和法人的财产处置权力”,鄢烈山作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公民”,没有屈从于社会对王石的讨伐声,而是勇敢地指出了现代社会对于富人的不正当苛责和迫其违背初衷的慈善行为,这样针砭时弊的评论写作正是符合了其所坚守的“公民写作”所蕴含的基本原则。

二、文笔特征与论证方式

若说鄢烈山时评的创作理念以“公民写作”为基础和原则,若从其内在行文角度进一步考量,鄢烈山写作的文笔与论证方式同样极具特色。

1、文笔中深厚的学识积淀

新闻评论要求评论者比普通读者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也许就某一具体问题而言,该问题所在的领域内的专家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但对于时评者而言却比较闲难,因为他们面对的事件可能发生在各种不同的领域,这就要求评论者具有较为宽阔的视野和能在较深层面分析事件的能力。這种能力很好地体现在了鄢烈山的时评中。

鄢烈山的时事评沦不仅仅局限于当前某一事件的某种单一观点,而是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将一系列有关的新闻事实和历史事件作为其写作的“佐料”,体现出其具有非常深厚的学术修养和文化底蕴。杂文家牧惠先生曾评价道:“同一般同龄的杂文家相比,鄢烈山的优势确实表现在他勤奋读书所带来的较为深厚的学识功底。他凑历史,也读野史,对当代的东西也不生疏。”

不妨以发表于2004年的《辛弃疾、杜甫与偷儿及其他》一文为例来分析鄢烈山这一时评特征。文章一开头由春节期间小偷乞丐泛滥的热点问题为切人点,引用辛弃疾《清平乐·检校山同书所见》中的诗句和背后的故事,并进一步联想到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茅草被偷儿抱走的诗句,结合辛弃疾与杜甫二人的人生历程与写下各自诗句时的心境,以及对后世郭沫若为“杜甫草堂”题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的分析,体现出了鄢烈山在诗词歌曲、历史哲学方面的丰富学识。在这样具有深厚历史意蕴的文笔之中,作着最后引出中心论点,使得整篇文章厚重而有力度。不难看出鄢烈山极高的文化造诣所造就的独特文笔,成为其行文中的一大亮点。

2、论证缜密极具说服力

如果说鄢烈山的蕴含极高的文笔增加了其文章的感染力,那么他整体的行文逻辑、缜密的论证过程则是大大提高了其文章的说服力。

从谋篇布局而言,鄢烈山鲜少采用落于俗套的“八股格式”,而是一直寻找新的表达形式来使得读者拥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在表达形式上,鄢烈山也常常跳脱于最普通的平铺直叙的方式。比如他写于2007年的《我向受暴雨重创的济南人民道歉》一文,以“我要道歉”展开全文,形式上看上去似乎是一封道歉信,引人注目,然而鄢烈山在接下来的论述中,从“我要道歉”的缘由讲到现在广为“流行”的官员道歉现象的无意义性,进一步又讲到追究某些地方灾难的担责者落脚点定于现任官员存在着极大的不合理性,进一步透过单一事件挖掘深层现象,探究当今中国城建华而不实的深层原因,在环环相扣中提出了中心观点:“怎样迫使市政官员对当地百姓负责,真心为地方造福,比让若干官员辞职更重要”。这篇文章乍一看似乎是要“道歉”,却在内在逻辑组织中通过“反弹琵琶”来有力论证了其实道歉并无实际效用。这篇文章是鄢烈山众多优秀评论作品的一个缩影,体现了鄢烈山的评论作品内在论证的逻辑缜密性与多种巧妙论证方式。正是在这种论证体系下,鄢烈山的文章总是拥有着极强的说服力,从众多同时代同主题的评沦文章中脱颖而出。

三、“21世纪‘新乐府”’时评观

鄢烈山曾提到,他的评论创作在目的与出发点上一直都在致力于打造“21世纪的‘新乐府”’,其主要意义有两点:其一是借用唐代诗人白居易发起“新乐府”运动的本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就是说不要满足于低吟浅唱嘲风弄月,而应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关心社稷大事。21世纪的“新乐府”的第二层含义为前文所述——时评者应“我手写我心”地来进行公民创作。

“21世界‘新乐府”’时评观除此两点基本特征外,还有两点更深刻的内涵:

1、思辨性的评论

鄢烈山认为,时评作者这一群体在21世纪中,不应当是如同知識精英结盟一般的存在,而应当是社会中“沉默的大多数”的发言人,敢于通过真正意义上具有思辨性的言论来为弱势群体主持公道。

为实现这一目的,思辨性的言论可以是观念普及性的言论。虽然现在我国相较于上世纪有了经济上和文化上的进步,然而仍有许多可以向西方国家借鉴的地方,无论是在经济发展方面还是思想建设方面。处于这段时间的中国时评家,应当是公共知识分子与大众之间的桥梁,他们将先进的文化观念持续不断地浸润到全社会,逐渐提高全民族的素养。因此一篇好的时评在明确传达作者观点的同时,还带有一定的教育与启迪的意味。

比如鄢烈山写于2014年4月的一篇时评《“历史性权利”——美国老“牛仔”提出的新概念》,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引入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一位牧场主与美国联邦土地管理局-争时所提出的“历史性权利”的概念,来观察美国社会,进而联想到我国的住宅地所有权问题所涉及的不符合这一“新概念”的方面,意在向读者强调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公民主权问题不容忽视。这篇文章反映了“新乐府”思辨性时评的“观念普及”作用。

思辨性评论也可以是分析性的时评,且是最为常见的类型。专家学者根据他们的基本理论与资讯积累,来对国内外的大事、大势进行迅速及时的判断,并发表白己的看法。具体到鄢烈山对这一评论类型的实践,以在2014年《环保法》修订期间他所发表的《环保,让利益攸关公民维权最重要》一文为例,鄢烈山通过思辨性的思考,通过对历史事件和新闻事件的逐步分析和判断,得出了“为公益诉讼开闸固然很重要,给环境保护直接的利益攸关人赋权,支持他们正大光明地与损害他们的生存环境者博弈,‘保家卫土’,则更为重要”的洞见。可见鄢烈山在撰写时评过程中,不仅注重对事件表面的分析,也注重对事件未来发展方向的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两种思辨性评论类型的有机结合。

2、时评的情感灌注

时评既然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作者自身的主观观点,便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情感倾向。时评作者的确是要倡导理性,但是保持理性并不排斥情感的灌注,只要把握好言辞的尺度就好。鄢烈山曾说:“理性是用以节制而不是遏制情感的,为人为文都是如此”。

鄢烈山对时评的情感灌注主要在他犀利的文笔中有所展露,如写于1997年的《哀小丹》一文,他写道:“我要控诉!”“我要呼吁!”“那只把小丹们推向绝路的看不见的手,是谁在操纵?我问苍天,苍天无言;我问大地,大地不语。天覆地载间的各色人等,该对这样的惨剧负什么责?”这样犀利的文笔反映了他面对社会不公正事件时所发出的正义之声和愤懑之情。同时,犀利的文笔中所蕴含的情感也进一步体现着鄢烈山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其“公民写作”原则相融合。

猜你喜欢

时评
2019年高考作文必背20篇时评
那些散落在 时评中的碎金
2018年高考作文必背20篇时评
把新闻时评做成报纸的亮点
为铸造媒体灵魂造势
写时评岂能成为赚外快的新行当?
漫画·时评
漫画·时评
漫画·时评
试论网络时评的特长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