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节目中“娱乐性元素”的运用
2015-09-10莫晓云
莫晓云
【摘要】电视的一个基本功能是“大众娱乐”,即使是单一谈话节目也应充分完成这一电视功能。谈话的内容深浅与否,严肃与否,都应该以一种“娱乐”的方式进行表述、传达。当然这种娱乐不是浅层次上的搞笑或是调侃,而是在形式上融汇娱乐的元素,即节目样式要有娱乐、谈话方式要有娱乐、话题选择要有娱乐、节目制作也要有娱乐。我们呼吁在谈话节目中加入娱乐的元素,不仅仅是为了使人们得到快乐和放松,更重要的是寓教于乐。
【关键词】谈话节目单一型谈话节目娱乐性元素
人们总认为谈话节目仅仅是对严肃的话题的探讨。其实谈话节目应是“新闻深度报道”(严肃话题)和“娱乐”的准确结合,让大家在轻松的笑语声中谈论心中的种种想法,从而引起大家对某些问题的注意进而产生思考。
当今的谈话节目众多,然而真正作到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节目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当然有主持水平、话题选择等。但笔者认为节目的形式以及主持方式的传统化、格式化才是谈话类节目整体水平不高的根本原因。应脱离原有传统的节目形式及主持风格的格式化,从根本和整体水平上提高并注入新鲜的元素,使早已概念化的谈话节目真正的走向个性化,才能更进一步吸引不同层次的观众。
一、单一型谈话节目呼唤“娱乐性元素”的回归
1、谈话节目从形态上的分类
在我们目前所接触到的谈话节目中,大致可以分成三种不同的类型。即单一型谈话节目、图表型谈话节目和综合型娱乐谈话节目。其中图表型和综合娱乐型的谈话节目虽然不被我们所熟悉,但是从“图表”和“综合娱乐”的冠名上我们就不难看出,这两类谈话节目的娱乐性是显而易见的。只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两类节目被我们忽略了,单一型的谈话节目就逐渐成为了我们所接触的谈话节目的重点类型,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一对一,或是一对众的访谈或谈话。但是,就是对于这样一个我们所熟悉的类型,我们同样也忽略了它自身原本拥有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娱乐性。
2、单一型谈话节目呼唤娱乐性元素的回归
我们从谈话节目的起源环境(咖啡馆——舞厅——夜总会——电视)可知,谈话节目从诞生之日起便不可置疑的打上了娱乐的印记。“谈话”也是人类最普遍的信息传播及交流方式。谈话节目就是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产生的以谈话为方式的一种最接近生活原生态的节目样式。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紧张忙碌的人们大都渴望在感情上有更多的交流与沟通,于是电视谈话节目应运而生。这类节目为内心渴望沟通的人们提供一个平台,实现他们情感的互动,以及对热点、焦点的探讨,从而在大众传播中开辟出一个进行充分人际交流的新空间。
3、“谈话”与“娱乐”不能设置严格的界限
谈话的内容深浅与否,严肃与否,都应该以一种“娱乐”的方式进行表述、传达。当然这种娱乐不是浅层次上的搞笑或是调侃,而是在形式上融入娱乐的元素,即节目样式要有娱乐、谈话方式要有娱乐、话题选择要有娱乐、节目制作也要有娱乐。凡是在谈话节目中可以让我们在思考的同时感受到快乐的,便可以说:在这个谈话节目中拥有了娱乐,而使之产生快乐的种种不同的方式、手段,便是我们所要说的“娱乐性元素”。
二、单一型谈话节目结合“娱乐性元素”的妙用
1、谈话节目品类的娱乐化拓展
近年来,随着中国新闻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谈话节目作为一种直面社会、直面大众、反映社会生活的节目形式,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级广播电视媒体。在众多谈话类节目中最受观众关注和点评的当数电视人文谈话节目。这类节目,从文学、艺术、科学、社会、人生、命运、情感等领域设定话题,“以关于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情怀、人文批判为内容,以人文知识分子为主体嘉宾,围座一起所进行的一场颇具人文含量的聚谈、畅谈”,是具有潜在生命力的,即进行娱乐化拓展。
2、谈话节目的选题和娱乐的表达
国内众多谈话节目,通常是事件剖析、解读类。这是最常见的节目风格,即围绕一个事件,尽情展开调查、分析,就事论事。而很多国外的谈话类节目是把它做成清谈节目。在所选事件基础上,展开丰富联想。而对于众多的事件经过,简单带过,重在评论、引申、联想。尤其是它的娱乐化处理,因为许多话题,如果正面处理,会有很多禁忌,无法展开,而这种娱乐化的处理,就会相对容易一些。观众看着比较轻松,制作者也会容易把握。
3、谈话节目形式的娱乐化技巧
“娱乐性”元素的注入可以为谈话节目的制作提供新的思路,而谈话节目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需要在艺术上讲究技巧,需要得到技术上的支撑。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广播电视业带来了巨大的增值空间,同时也使电视节目内容更趋于人性化,为接近受众提供了便利。短信和网站,作为互动手段目前已渗入了电视的血液之中,成为电视的支柱之一。在不少的电视访谈节目中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节目开始以及进行到一半插广告时,主持人会提醒正在收看的观众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或登陆网站一起参加讨论。在辩论进行的同时,主持人甚至会把观众刚刚发来的短消息告知现场,还可和观众电话连线互动。借助这样的平台,使嘉宾、主持人、和场内外的观众共同完成对话题的探讨和主题的深化。
笔者认为组成谈话节目需要“四部和声”,“引路者”——主持人;“主讲者”——嘉宾;“旁观者”——观众;“催化剂”和“润滑剂”——现场音乐,缺一不可。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一个谈话节目录制的现场(一般都是电视台的演播大厅),在这样一个巨大空旷,强光照射,相对封闭的陌生环境中,嘉宾和观众容易产生紧张不安、焦虑乃至恐惧心理,现场气氛难免会显得压抑和沉闷。这时,如果配以熟悉的优美音乐则能够有效地调节场上气氛,触发嘉宾和观众的内心情感,缓解他们的紧张心情,帮助他们更放松、更自然、更顺利地表达。从而达到调节节目节奏,推动节目进程的目的。
三、单一型谈话节目中“娱乐性元素”及其运用的不同方面和手段
谈话节目加入娱乐的元素,并不是看中这些娱乐元素作为审美客体独有的娱乐属性,它的美感效应,而是在谈话节目中通过观众——审美主体的审美过程,在主、客体之间辨证运动中生成的动态结构。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不是单纯地、被动地接受,而是始终活跃着主观能动性,主动的去娱乐。通过感受、想象、体验、理解、参与,去充实审美想象,从而达到娱乐的心理共鸣。只是这种“娱乐性”的运用要找到一个突显它的方面和一个承载它的手段。
1、“娱乐性”元素运用的手段的挖掘
在谈话节目中,所加的娱乐性的元素,只有符合观众的审美趣味,才能使受众进入有意注意的状态,从而帮助固定收视群。娱乐性元素的使用是为了使节目与观众在一定的时间内相互欣赏、相互交流、相互感染,形成对谈话内容认同的审美共同体。因此,娱乐性元素的使用,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物件、表演、游戏、语言、悬念,甚至是网络等等我们已经开发或等待发现的手段,都可以帮助我们丰富“娱乐性”的内涵。
比如,中央台的《朋友》,它的载体运用就是嘉宾的表演,唱歌,表演使其原本单一的谈话丰富了许多;《艺术人生》,通过不同嘉宾的不同物件边娱乐边引出谈话的内容;《相约星期六》,利用小品游戏和不可预知的悬念丰富了谈话的色彩。
2、娱乐性元素运用在不同方面的开拓
谈话节目只有作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娱乐方式。纵观当今的谈话节目,其实还有很多可以尝试带有“娱乐”元素的方式:前卫谈话节目可以尝试使用网络链接;地方谈话节目可以尝试利用方言;传统谈话节目可以考虑传统曲艺;就是在未来,谈话节目还可以通过直播来实现电视媒介与大众生活的互动;以至于再发展,笔者认为甚至可以发动现场的摄像师、灯光师都发言,这些方式方法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开拓。
3、国外谈话节目的借鉴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外出现了许多成功的谈话节目,比如被冠以“最可爱脱口秀”称号的《深夜》,有40多年历史的《今夜》等等。他们的成功经验就是从酝酿阶段的选题,到运作时期的嘉宾选择,再到演播室内主持人的完美“脱口秀”,利用时间、嘉宾、背景等不同元素,制造出不同的娱乐内容,同时在愉悦中再将所要探讨的话题不断深入。这些都是成为受观众欢迎的访谈节目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和因素,也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
四、运用“娱乐性元素”将促进谈话节目收视率和电视事业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三大电视网曾经做过一次广泛的观众收视调查,发现:收视率最高、最普遍的两类节目,既不是暴力片,也不是色情片,而是谈话节目和娱乐节目。因为他们恰好反映了人类最基本的两种社会需求:人际交流和愉悦身心。而两者本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谈话需要“娱乐性”,娱乐也势必要走进谈话。当观众发现电视不但可以了解新闻、获取知识,而且还可以娱乐、可以玩耍、可以让自己开开心心的参与、痛痛快快的玩乐的时候,电视就已经不再是板着面孔说教的师长,而是亲切随和、善解人意的朋友了。倘若让新鲜的谈话节目放弃娱乐,那么对于电视事业,无疑是一种倒退,而对于谈话节目本身而言,这样就等于放弃观众。因此,在谈话中糅进娱乐,使这两种最受欢迎的方式得以结合,那么我们的电视事业和谈话节目本身是不是为观众所喜闻乐见呢?
希望我们的谈话节目能早日发掘出属于自己的娱乐风格,在娱乐中将我们的谈话节目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使之从单一的模式化逐渐走向多样化、风格化、通俗化、娱乐化、大众化。唤醒整个民族的娱乐意识,使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
参考文献
①陈新、刘思善,《当前电视谈话类节目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 2007(31)
②金鑫,《试论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理论界》,2009(2):169
③魏蕾,《电视谈话节目浅析》[J].《中州大学学报》,2009(1):73
(作者单位: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