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受众心理角度看《一虎一席谈》的得与失

2015-09-10徐晓清

新闻世界 2015年7期
关键词:铁腕选题辩论

徐晓清

【摘要】《一虎一席谈》是我国唯一一档大型抗辩论式思想性谈话节目,“这里不是一言堂,所有的意见都备受尊重”是它的宣传语,这样以受众为本位的制作理念使得节目吸引了一大批观众。本文从受众心理角度,主要从注意、记忆、需要三个方面来分析节目,力图对《一虎一席谈》传播效果做出评析,进而提出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受众心理注意记忆需要

《一虎一席谈》开播于2006年4月29日,是凤凰卫视为主持人胡一虎量身定做的一档谈话节目,每周一期,每期选取一个在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备受关注的重要事件或话题,请来当事人和各界学者、专家、名人担任嘉宾。节目开播9年来,之所以能够在当代中国风起云涌的受众市场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和节目重视受众心理是分不开的。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节目本身对受众心理的重视。

一、引起并保持受众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受众作为媒介生存的土壤,只有得到受众的注意,媒介才能办得下去,电视节目更是如此。《一虎一席谈》在引起并保持受众注意方面还是做出了很大努力的。

1、通过主持人自身魅力来引起受众注意

作为一个辩论型的谈话节目,主持人胡一虎在《一虎一席谈》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是辩论的形式,主持人不仅需要保持场面的和谐,也要保证各种观点的充分展现;既要很好的掌控现场,又要让话题出现一个激烈的讨论场,把真实的节目呈现给受众,打开电视如果看到的是一群人激烈的辩论肯定会在第一时间以画面吸引受众的注意。

2、通过话题的现实性、新异性来引起受众注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题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节目效果的好坏。“题好一半文”。《一虎一席谈》选题聚焦于社会热点问题,关注民生百态,比如铁腕治霾能否消除“心肺之患”,这个选题关系着很多老百姓的生活,是受众生活中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样贴近群众生活的内容必然有利于引起受众的注意和兴趣。

3、通过节目强度、背景音等来引起并保持受众注意

《一虎一席谈》节目在设计上很好的考虑了受众的注意力保持时间的问题,整体节目时长为1小时,除去插播的几段广告,节目大致为45分钟左右,刚好是受众可以持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另外,节目中背景音的使用能看出是为了增强节目的节奏感和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在引起无意注意方面有很大作用,但有时候一分钟内会出现数次“叮”的声音也着实会使已经在看节目的观众心生厌烦。

二、提高受众记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电视行业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想要在纷繁复杂的电视节目中站稳脚跟,就需要认真考虑受众需求,全面提高节目质量,努力建构自己的品牌栏目,而建构品牌往往都是从提高受众记忆开始的,《一虎一席谈》的品牌建立离不开对受众记忆的强化。

1、巧用重复

节目开始时胡一虎的开场白是几乎固定的,“一虎一席谈,有话大家谈”这句话已经在节目中深入人心,而每期节目不断地重复,就增强了受众对于这个节目是一个公共话语平台的印象。

2、内容富有新意

莱斯托夫效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习材料的独特性对记忆和遗忘的影响。所谓莱斯托夫效应,就是指在一系列类似或具有同质性的学习项目中,最具有独特性的项目最易获得保持和被记住。对于节目制作这来说,要使节目内容、节目品牌被消费者记住,并长期保持,节目内容应当具有独特性或显著性。

《一虎一席谈》在社会变动中总能找出最合适的选题。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北京、河北,甚至江苏、上海等地频现雾霾现象。2014年习近平视察南锣鼓巷,新闻照片中习近平站在浓重的雾霾中。雾霾问题成为2014年两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所以在《一虎一席谈》的两会特别节目中设置了雾霾的话题。

不管是“铁腕治霾能否消除‘心肺之患’”,还是“张艺谋该不该被罚748万”,这些选题一般都是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焦点或热门话题,节目选择这样的内容做话题有利于增强受众的记忆。

但是,在提高受众对于节目的记忆方面,《一虎一席谈》也有一些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1、内容在意义层面上有待商榷

“这里不是一言堂,所有的意见都备受尊重”是《一虎一席谈》的宣传语。虽然说意见的激烈交锋是节目吸引受众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这也成为该节目在意义层面上的一大弊端。辩论固然精彩,但节目最后不会给出任何统一的意见,对于铁腕治霾能否消除“心肺之患”没有任何明确的回答,这就显得节目内容有些虎头蛇尾,并未给受众一个方向性的指导。遗忘规律的研究表明:对有意义材料的保持要比无意义材料高很多,那么反过来说,这样讨论到最后而无意义的辩论很快就会被受众忘记。

当然,一个节目不可能提供面面俱到的信息,或者说《一虎一席谈》这个节目并不是致力于提供一个绝对的结果,而是更注重辩论的过程,这样也无可厚非。

2、信息量不太符合短时记忆容量

电视媒体的属性决定了它善于使用画面语言讲故事,而并不擅长阐述深奥的道理。在辩论性谈话类节目中,并不适合设置特别多的话题,也不适合高强度的信息量。

在《一虎一席谈》“铁腕治霾能否消除‘心肺之患’”这一期节目中,围绕着治理雾霾的问题,前后提出了“该不该问责环保部”、“部长该不该引咎辞职”、“绿化税种能否驱散雾霾”、“以经济手段化解雾霾可行吗”、“以罚治污能否有效”、“是否要立法强扫雾霾”、“经济发展与环保孰重孰轻”、“保蓝天还是保就业”8个小话题,几个话题和总话题的联系并不是特别密切,而小话题数量的增多也显得节目一盘散沙,同时,这一期请来的嘉宾数量太多,近10个嘉宾,另外加上发言的好几个观众,信息量大,实在不好让受众进行短时记忆。

三、满足受众需要

受众为本已经越来越成为各大电视台制作节目时贯彻的第一理念,受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制作什么。心理学上讲,需要是个体在“感到缺乏什么”和“期望得到什么”这两种状态下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一虎一席谈》在给予受众缺乏的和期望得到的事物中做得比较成功。

1、满足受众的信息需要

信息需要在受众的需要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当代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周围事物的熟悉度不断减弱,越来越多的信息需要从媒体来获得,以消除环境的不确定性,从而适应和改造环境。

《一虎一席谈》虽然是谈话类节目,但由于选择的话题多具有新闻性,而且请的嘉宾也多为专业人士,提供的信息和观点更为专业,所以在获取深度信息上反而更容易赢得受众的信任。本期话题中,治理好雾霾是受众的迫切需要,如何治理、治理的难度如何,这些都是受众迫切需要知道的信息,而节目也恰好提供了相关的信息。

2、满足受众的社会化需要

受众是为了满足自身各方面的需求才愿意参与接触媒介的活动,包括满足人际关系和增强自我认同的需求。

作为辩论类谈话节目,《一虎一席谈》其实就是一个小的人际关系场,平时遇到发言的时候该怎么做,观点有异议的时候该怎么做,有冲突好还是不好,其实在节目中都有所体现,是对受众的生活有所指导的。

另外,由于节目请的嘉宾都是专家级的,比如“铁腕治霾能否消除‘心肺之患’”这一期请到的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各个政协委员等,在这些人物的观点交锋中,受众肯定能够找到赞同的观点,从而产生自我认同,而且节目中会请一些观众来发言,也是从侧面为普通受众提供了话语权。

3、满足受众调剂生活的需要

节目每期话题不同,但都是紧跟热点的,不管是跟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雾霾,还是关于张艺谋超生的问题,这些话题都能够满足受众调剂生活的需要。

另外节目中的一些小插曲也起到了调剂作用,比如本期节目主持人邀请葛剑雄委员来到台上时问他“感受如何”,是否还敢“呼吸”,葛委员说道:“不呼吸怎么办呢?不就死了,呼吸还是要呼吸,没有办法的,对吧?”,这种经历对某些人来说是亲身经历的,在别人口中说出来,反而有种调侃的感觉。

结语

《一虎一席谈》在9年的成长中之所以能够盛而不衰,很大程度上是它比较好的摸透了受众的心理,但也还有些不足的地方,对各种话题的讨论已经足够多,但结论性的东西太少,没有解决问题。有品质的节目应该是不仅仅设置议题,还带动和引导公众去解决问题。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研究生)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铁腕选题辩论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新年刊
选题有误
李金水 Polycom中国的“铁腕”掌门
同影子辩论
茅台“铁腕”保价
“铁腕”出击扬正气
确定选题,渲染气氛
光学测试题
“铁腕”审计长的“守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