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严治党:内涵、难点及路径选择

2015-09-10纪中强

理论导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权力监督群众路线从严治党

纪中强

摘要:从严治党就是要“严”字当头,从严教育、管理和监督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就是要标本兼治,以“零容忍”的态度惩处党内的腐败分子。当前,从严治党难点主要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双刃剑”效应对从严治党带来不利影响;滋生腐败的土壤没有被根除,党依然面临着消极腐败的危险;从严治党的体制机制亟待改革与完善;部分党员干部对从严治党存在思想认识误区。全面落实从严治党,需要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教育,夯实从严治党的基础;坚持依法治党,将从严治党纳入法治轨道;让权力回归公共服务的本位,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从严治党的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标本兼治;权力监督;群众路线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507-0059-04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后,长期没有合法地位,险恶的生存环境要求党必须将自己建设成一个有铁的纪律、严密的组织系统和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政党,对党员要求极为严格。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从严治党才能在严酷的环境下不断发展壮大起来,赢得了军心民心,取得了执政地位。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没有因为取得革命成功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的异常困难的事业”,毛泽东告诫全党必须警惕各式各样“糖衣炮弹”的袭击,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为了及时解决党执政后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我们党开展了整风整党运动,在整党中,共有65万名不合格党员被清除出党,进一步纯洁了党的队伍。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尤其在“文化大革命”中,党在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越来越严重,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受到极大损害,党的建设经历重大挫折。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恢复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作风,党的建设回归到正常轨道。然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又面临着市场经济等多方面的考验,需要积极应对消极腐败等多方面的危险,从严治党的任务更加艰巨。鉴于此,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从严治党的方针。当前,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上,作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把从严治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严治党要落到实处,必须进一步深入认识和理解其内涵、难点进而提出可行对策。

一、从严治党的内涵

1从严治党就是要“严”字当头,从严教育、管理和监督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从根本上讲,从严治党就是以党章为准绳,以党规党法为依据,对党的各级组织及广大党员和干部严格教育、管理和监督。

[JP2]从严治党,首先要在思想上对党员干部严格教育。“思想建党”是我们党从严治党的传统优势,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要求党员首先要从思想上入党。党员思想上的“滑坡”,往往是犯错误的前兆,“政治上有教养的人是不会贪污贿赂的”,[1]只有加强思想教育,才能使党员干部树立坚定的信仰,不断增强免疫力,建立起抵御各种不良风气和思潮的“防火墙”,自觉地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缺乏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对党缺乏信任,“四风”问题严重,归根结底是思想教育不严造成的。在思想上从严治党,绝不是走过场,做“虚功”,而是要将思想教育的内容、过程及考核指标纳入从严治党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党员干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把“虚事”做实,注重成效,使思想教育的内容入耳、入脑、入心,使思想教育的成果体现在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上。[JP]

[JP2]从严治党,就是要严格要求党员保持党的优良作风。党的优良作风是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根本标志,作风的好坏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执政的认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是检验我们党从严治党成效的标尺。在长期的革命和执政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三大优良作风”为标杆的好作风、好传统,这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赢得民心的法宝。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干部过程中,要以“三大优良作风”为标准,使我们的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浩然正气和昂扬锐气,以优良的党风带动政风民风。[JP]

从严治党,必须体现在严明的纪律上。严明的纪律是党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重要保障。我们党在建党后不久,就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并强调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正是依靠严明的纪律,我们党在严酷的环境中才能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愈挫愈奋。严明的纪律是对党员干部的刚性约束,不是“稻草人”,执行纪律不留“暗门”、不开“天窗”,也没有“下不为例”,“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否则,从严治党就只是抽象空洞的口号,党就会沦落为一个涣散的政治团体。只有以严明的纪律要求约束党员,党员才不敢懈怠,慎独慎微,“不以恶小而为之”,党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体现出来。

从严治党,关键是要从严“治吏”,抓好“关键少数”。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手中拥有各种各样的权力资源,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針政策的中坚力量。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当然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然而,党取得执政地位以后,党内一些领导干部以功臣自居,不知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而是公权私用,导致权力的异化,贪腐现象屡禁不止。从严治党就是要使党的领导干部切实树立起“领导就是服务”的理念,把自己当作实现人民利益的工具,规范权力的运作程序,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从严治党,就是要严格党员标准,严把入口。依据党章规定确立并严格执行党员标准,是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和党内活力的关键。评价一个政党的好坏强弱,不是通过党员的数量,而是通过党员的质量来衡定。历史经验表明,一些大党老党丧失执政地位,不是因为党员数量少,而是因为问题党员太多造成的,例如,前苏联东欧剧变时,这些国家党员占人口的比例一般在6%以上,其中罗马尼亚是党员比例最高的国家,达161%,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共产党员,最后却难逃亡党、亡制的悲剧。列宁强调指出:“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2]从严治党就应严把入口,放开出口,坚决把不合格的党员清除党的队伍,保持党的纯洁性。如果我们降低入党标准或者使不合格党员长期呆在党内,党的整体质量就会降低,人民对党的评价也会因为少数有瑕疵的党员而降低,影响党的整体形象和人民对党的认同。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严格入党标准,及时发现并清退不合格党员,是从严治党题中应有之义。

从严治党,就是要以严格周密的监督制度管党治党。中国共产党既是执政党,又是领导党,党要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目标,必须加强自我监督。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在党的建设中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个政党若没有完善的制度对党员进行钢性约束,或者制定了规章制度而缺乏监督和执行力,这个政党必然会松松垮垮,离心离德。邓小平深刻地指出,“党要领导得好,就要不断地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受监督,就要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3]从严治党,从根本上和长远上讲,就是要培育党员的制度意识,对制度有敬畏心,使严格按制度办事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思维定势。

2从严治党就是要标本兼治,以“零容忍”的态度惩处党内的腐败分子。腐败问题归根结底是公权私用和滥用。马克思、恩格斯曾深刻地指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一旦掌握政权,就要防范权力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侵蚀,使之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中国共产党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执政的,不仅面临着权力的侵蚀,而且还面临着权利和利益的交易等更为复杂的情况,在权力和利益的双重诱惑下,一些党员干部极易走上腐败的邪路。腐败是侵蚀党健康肌体的毒瘤,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积极应对的重大课题。

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在深入反对腐败的背景下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人民的“公仆”,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是对腐败的“零容忍”。面对腐败多发易发的严峻形势,党必须标本兼治,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进一步蔓延的势头。“标本兼治”原属于中医术语,意思是治病救人不但要消除表面的病征,而且要根除引发疾病的原因。从严治党、惩治腐败也应像救治病人一样,一方面要“治标”,“治标有效,才能治本有道”。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保持高压严打的势头,在反腐方面不设“特区”和“禁区”,使腐败分子无藏身之地,向人民表明我们党反对腐败的信心和决心,形成“不敢腐”和“不想腐”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要“治本”,从严治党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党内长期积累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走上贪污腐败的犯罪道路,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一些体制机制有缺陷,总的表现是,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尤其是单位“一把手”的权力太大,监督制约机制缺位或不健全,仅仅靠领导干部的自律来抵制利益的诱惑或不良风气的侵扰,理想化地认为党员干部就应该有“百毒不侵”的体魄,而没有考虑到“应然”和“实然”之间的巨大差距。其实,制度设计的逻辑只能以“实然”为依据,甚至设计制度时要把问题考虑得更为严重复杂一些,这样的制度才能发挥作用,否则,漏洞百出的制度最终只能成为“牛栏关猫式”的摆设而已,不可能管得住“任性的权力”,从根本上预防和杜绝腐败的发生。质言之,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在于制度意识的培育、健全制度的设计以及制度执行力的提升。标本兼治不是把“治标”和“治本”割裂开来,也不是厚此薄彼,而是要双管齐下,使二者相互配合,唯有如此,才能体现全面治党的战略思想,达到从根本上预防与惩治腐败的目标。

二、落实从严治党的现实难点

中国共产党是拥有8600多万名党员的执政党,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环境下,伴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我们党“管党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为了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我们需要对影响从严治党的现实因素和难点有清醒的认识。

1发展市场经济的“双刃剑”效应对从严治党带来不利影响。以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持久活力,使中国社会主义的面貌和中国人民的面貌焕然一新,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显示了党骄人的执政成效,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执政的认同感。然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市场经济强调的利益至上与等价交换原则,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了许多所谓的“经济人”,极端个人主义思想逐渐在一些党员干部头脑中滋生,部分党员干部公仆意识淡化,把个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商品化,权力寻租问题突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是同世界经济接轨并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必然选择,我们不可能因为发展市场经济出现的负面效应而因噎废食,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我们的选择只能是:趋利避害,积极应对发展市场经济带来的挑战。如何使处在新的历史方位的中国共产党经得起市场经济的考验,使我们的党在充满诱惑的复杂环境中不变色不变质,是我们党必须求解的一个新课题。

2滋生腐败的土壤没有被根除,党依然面临着消极腐败的危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惩治腐败分子,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积极评价明显增多。然而,由于长期累积的问题和矛盾存量太大,预防和惩治腐败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滋生腐败的因子还大量存在。例如一些党员干部精神“缺钙”现象严重,道德滑坡、信念动摇、信仰丧失等精神懈怠现象较为严重;一些党員干部为了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拉帮结派,任人唯亲,搞团团伙伙,致使某些单位党的组织功能严重“退化”,形成局部“腐败土壤结构”,导致“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严重后果;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受封建意识的影响较深,人治思想、官本位思想浓厚,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四风”问题严重等等。因此,滋长腐败的政治生态还没有被根治,腐败现象存在反弹的潜在风险,从严治党的任务依然繁重。

3从严治党的体制机制亟待健全完善。根据《辞海》的解释,“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机制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运作原理,借指事物的内在工作方式,包括有关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种变化的相互联系。从严治党是一项系统工程,靠教育,更应该靠党员干部制度意识的培育以及相关体制机制的完善。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通过革命夺取执政地位的执政党而言,受思维定势和传统习惯的影响,党员干部制度意识的培育需要经历一段较长的时期,体制机制的完善同样需要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当前,从严治党的体制机制还远没有达到从严治党的要求,例如党员干部财产公示制度、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党内选人用人机制、科学有效的巡视工作制度体系以及党员干部的考核体系等等,都亟待改革与完善。从严治党,归根结底是依法依规治党,而不是靠“长官意志”来推动,制度是改变党员干部行为模式的根本之策。因此,完善从严治党的体制机制是目前我们党管党治党的一项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4部分党员干部对从严治党存在思想认识误区。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适应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提出的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根本要求。事实上,我们党从建党那一天起,就已经把“从严治党”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这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所决定的,不从严治党,我们党就难以在险恶的环境中发展壮大起来,更不可能取得执政地位。在新的历史时期,依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特点,我们党进一步强调要全面从严治党,并赋予从严治党新的内涵。然而,部分党员干部对当前从严治党的要求和措施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如有人认为从严治党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党内团结和稳定、降低党员干部的威信,感叹“为官不易”“当干部真难”,还有人认为从严治党是“选择性反腐”“权力斗争”等等。这些错误的言论和观念极易混淆视听,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从严治党方针的深入贯彻产生无形的干扰和破坏作用。

三、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方略举措

1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教育,夯实从严治党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4]从严治党需要“他律”,也需要“自律”。只有道德素养高的党员干部,才能够正确对待和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切实把权力用来为民服务。设若一个人道德品质恶劣,则总是会穷尽一切办法规避约束,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异化为谋取非法利益的工具,一心只想着个人升官发财、贪图享受。中国古代开明的政治思想家都非常重视道德教化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如孔子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主张,管子提出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思想。虽然今天我们对党员干部的道德教育同古人强调的道德教化在内容和目的上不具有同质性,但道德对调节人们行为的教化作用却是相通的。

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教育,“内省”是根本,“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必须培育党员干部的道德认知能力,强化自我道德净化意识。同时,在选用和考察党员干部时,应注重道德修养的考量,通过建立党员干部德行信息数据库,探索制定党员干部道德测评体系及考核测评办法,把“虚”的东西做实,在全党形成“重德性,讲品行”的用人导向和氛围。概言之,对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把握其特点和规律,才能见成效,为从严治党打牢坚实的思想基础。

2坚持依法治党,将从严治党纳入法治轨道。政党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代表一定阶级、集团或阶层的利益,通过对国家和社会的治理,實现自己的纲领。而法治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最佳治国理政方式。在现代民主政治和法治的视域下,依法参与政治,依法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是法治国家对政党活动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依法治党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依法治国理政;二是要加强党内法规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形成科学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三是要依法管党治党,促进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国家和党内的法律法规。

依法治党,首先要对党员干部进行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的培养,以法治思维治国理政,也就是说,党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治原则、法治精神和法治逻辑,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的思想认识活动与过程。以法治思维处理问题,才能对法律有敬畏心,谨慎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以法律为准则规范自身的言行。其次,将党内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发布法治化,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适应新时期从严治党的客观需要,加快制定一批新的法规,同时修订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监督条例》以及《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若干准则试行》等已有的规章制度,逐步形成适应从严治党需要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框架。再次,要严格按宪法、法律以及党内法规办事,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只有严格执法才能取信于民,提升司法的公信力,真正做到依法治党和从严治党。

3让权力回归公共服务的本位,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马克斯·韦伯认为,“权力意味着在一定社会关系里哪怕是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任何机会,不管这种机会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5]显而易见,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应用得当,权力能够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工具;失去制约和监督,权力就会被滥用,成为个人谋取私利的手段。毋庸讳言,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对权力产生的副作用明显估计不足,缺乏制度设计,腐败现象多发易发就是明显例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回归权力本质的必然要求,是从严治党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手中的权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民赋予的,如果不能珍惜来之不易的权力并谨慎地行使权力,失去人民的信任,人民就要变更权力的受托者,党执政的根基就会动摇,甚至丧失执政地位。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之所以垮台,从根本上讲,就在于不能合理使用人民的授权,执政成本过高,导致执政资源流失殆尽的结果。

建设一个“服务型”政党,使权力回归为人民服务的本质,首先应增加权力运行的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权力运行过程公开透明是对权力最好的监督,腐败发生的几率就会大大地降低。其次,应注重设定权力的“边界”,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孟德斯鸠认为,“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会休止。”[6]设定好权力的“边界”,才能让傲慢的权力少些任性,使权力从不该存在的领域退出,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再次,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权力制衡监督体系。权力越大,被滥用的可能性也越大,相应的制衡监督不可或缺。及时到位的监督,一方面能够确保权力的正确有效行使,提高党的执政成效;另一方面能够减少党员干部犯错误的机会,是对党员干部最好的呵护。最后,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权力行使评估体系,增加第三方对权力使用效果的评估。第三方是指处于第一方——被评对象和第二方——服务对象之外的一方。借鉴西方国家实行“第三方评估”的经验,在第三方评估中,“第三方”的“独立性”被认为是保证评估结果公正的起点,而“第三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则被认为是保证评估结果公正的基础。实践证明,第三方评估作为一种有效的外部制衡机制,对于监督权力的行使、促进服务型政党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4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从严治党的智慧和力量。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管党治党的优良传统和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让人民群众监督党员干部,党员干部才能意识到自身的“公仆”身份,谨慎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我们党才能跳出“历史周期律”的魔咒。

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从严治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就是把人民的利益和党的利益协调一致起来,彻底摒弃“官本位”思想,真正树立起“民本位”的执政理念。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7]“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7]既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广大人民群众就有权利选择、监督、评议党员干部,并随时罢免不称职人员的职务。对领导干部的任命不能仅凭学历或考试成绩的高低,也不能仅由少数领导拍板决定,而应由党的服务对象即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法定的程序确定权力的受托者。党的各级机关出台的方针政策以及所有涉及到人民群眾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应公开透明,让民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党员干部的财产须向社会公示,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党员干部的政绩应主要由人民来评议,重点把“人民满意”纳入到政绩考核体系中。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将群众路线贯穿于从严治党的全过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党内的消极腐败问题,切实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XCLTIF]

[HT5"H]参考文献:

[1][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6[ZK]

[2][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1[ZK]

[3][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0[ZK]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0[ZK]

[5][[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81[ZK]

[6][[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61∶154[ZK]

[7][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02[ZK]

【责任编辑:闫生金

猜你喜欢

权力监督群众路线从严治党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浅析唐代谏官制度及其对现代行政监督机制的启示
人大问责机制创新问题研究
加强对党政“一把手”权力监督制约
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
机制的建立健全:权力监督体系发挥合力之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