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发现埃博拉感染的关键蛋白质

2015-09-10

中国民商 2015年7期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维甲酸反式

美国研究人员发布报告称,他们发现埃博拉病毒必须与一种蛋白质相结合,才能感染宿主,这一发现将有助于预防埃博拉病毒传播并治疗其导致的埃博拉出血热。

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微生物学》杂志上指出,老鼠实验显示,埃博拉病毒必须通过一种代号为NPC1的蛋白质才能进入体细胞,一旦阻止埃博拉病毒与该蛋白质结合,它就会失去感染机体的能力。

研究人员用埃博拉病毒感染3种小鼠:第一种是野生型正常小鼠,第二种是NPC1基因两个拷贝完全缺失的小鼠,第三种是NPC1基因的一种拷贝正常、另一个拷贝变异的小鼠。结果正常小鼠全部受感染并死亡,但NPC1基因完全缺失的小鼠完全不受影响,得到100%的保护。第三种小鼠一开始也被感染,但最终依靠自身免疫系统把病毒清除,这可能说明只要把病毒控制在特定数量下,机体免疫系统就能战胜埃博拉病毒。

NPC1蛋白质的作用是在细胞内参与胆固醇运输,由于基因突变而缺乏这种蛋白质的人会患一种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尼曼-匹克病”。

但新研究认为,以NPC1蛋白质为目标的治疗依然是可行的。“我们认为,患者能够耐受遏制这种蛋白质的治疗,这只需很短的时间”,参与研究的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高级科学家安德鲁·赫伯特说。

很长时间以来癌症都被认为与生活习惯、遗传等有关,但科学家的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得癌症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运气不好。

据《每日电讯报》报道,研究者发现,三分之二的癌症是由细胞分裂时的随机错误引发的,这完全不受我们的控制。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研究了31种癌症,只有9种与生活方式或基因缺陷有关。另外22种癌症基本上是“运气不好”导致,基因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只占一小部分。

科学家们表示,因为不可能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或检测基因来预防癌症,所以人们更应早诊断早治疗。

瑞金医院陈赛娟课题组率先向世界报告了APL的最新治疗研究成果,文章发表于著名的《美国科学院院报》,引发医学界关注。

根据该课题组的这份报告,经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联合治疗,可使APL治愈率达90%以上,成为人类抗肿瘤史上第一个可用药物治愈的髓系白血病。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率先应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APL,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以陈赛娟、陈竺为代表的课题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子机制研究,发现了全反式维甲酸与三氧化二砷两者协同靶向治疗APL的调控网络。至此,APL终于从高致死率转变为高治愈率。三氧化二砷,在中国又称“砒霜”。

猜你喜欢

三氧化二砷维甲酸反式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维甲酸对胎鼠骨骼致畸作用的研究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世卫组织建议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
ERK通路参与的未分化甲状腺癌FRO细胞凋亡过程及三氧化二砷的调控作用研究
全反式虾青素对环磷酰胺诱发小鼠睾丸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服用维甲酸的年轻人要避孕
三氧化二砷联合中药治疗晚期炎性乳腺癌1例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难治性ITP(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