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对大众审丑行为的促进
2015-09-10刘娇
刘娇
【摘要】本文认为社交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众的审丑行为,并以新浪微博为例,分析其在设置议程、建构公共话语空间、造就“乌合之众”三方面对审丑行为的促进作用,并提出大众应提高媒介素养,做到理性审丑。
【关键词】社交媒体新浪微博审丑媒介素养
关于“丑”,在人们的普遍认知里,它是美的对立面。人们习惯于欣赏美好的事物,在审美中收获身心的愉悦、陶冶性情,对丑恶的事物则多有鄙弃。然而有学者认为,审丑同样会给人带来一种微妙而特殊的快感,在愤怒、厌恶、羞耻等情绪中人们能实现情感的释放。
大众的审美倾向跟随大众娱乐的发展不断变化,形成了强烈的审丑倾向。丑角、丑闻、丑态等等,这些都是审丑的大众所津津乐道的对象。关于审丑,目前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审丑现象、审丑文化、审丑意识及审丑成因的探讨,而关于媒介尤其是社交媒体与审丑行为之间的关系还鲜有讨论。笔者认为,社交媒体因其独特的功能和特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众的审丑行为。本文试图以新浪微博(以下简称微博)为例,尝试分析其作为社交媒体在多方面对大众审丑行为发挥的促进作用。
一、社交媒体的特性
何谓社交媒体?学者们对此有着不同的定义和看法。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熟知并经常接触的社交媒体有微博、微信、天涯、豆瓣、百度贴吧、BBS及其他各种论坛等等,这些社交媒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人们在社交媒体上获取信息、发表言论、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社交媒体吸引了众多的用户群体,并培养了用户对其严重的依赖性。社交媒体之所以自出现以来就广受大众欢迎,最主要的原因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和看法,平等地进行交流。所以尽管学界对于社交媒体的定义一直颇有争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学者们普遍认同赋予用户创造内容、传播内容的能力,是社交媒体最大的特点。
二、微博对大众审丑行为的促进
根据新浪微博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截至2014年四季度末,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1.76亿,全年净增长达到4700万,同比增长36%,为微博推出以来的最高纪录。①微博作为目前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之一,聚集了很大的用户群体。这些用户群体包括政府机构、名人、企业以及其他普通用户。“刷微博”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发表狀态、获取所关注人的动态、评论他人微博……花去许多微博用户每天大部分的休闲娱乐时间。微博在发挥娱乐、社交、信息交流等作用的同时,也在无形中促进了大众的审丑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微博首页热门话题的议程设置作用
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公众会按照媒介对各种问题的重要程度的设定来调整自己对这些问题重要性的看法。②微博首页的热门话题,就是按照关注程度的高低,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社会关注程度比较高和热议的事件、信息会被置于微博首页热门话题的位置,微博以此完成对各种议题重要性的设定,从而影响用户对于这些议题重要性的判断。用户在进入微博之后,首先会被首页显示的热门话题所吸引,以此对周围世界发生了什么、人们都在讨论什么、什么事情比较重要形成初步的认知,进而关注这些话题并加入讨论。而在微博每天的热门话题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各界的“丑闻”。笔者以2015年7月5日的微博热门话题为例,发现有以下负面新闻和消息:“大学生合唱摇塌舞台”、“误闯赤身女子房致死”、“因爱慕强吻惹来警察”、“走私‘僵尸肉’”、“南昌大学自称南大”、“投诉爱奇艺”,这些热门话题都拥有很高的阅读量,有的甚至高达几百万,可见网民对其关注程度之高。广为人知的复旦投毒丑闻,从发生伊始就在微博引发了激烈了讨论,截至目前,微话题“复旦投毒案”阅读量达5351万、讨论量3.5万。从事件发生到审判结果公布,再到案情发生变动,最后到事情的尘埃落定,每一个过程都会掀起网民对这一话题的重新关注和讨论。可想而知,如果微博在首页没有设置“热门话题”这一版块并不显示很多负面新闻和信息,那么,即使丑闻发生了很多微博用户也可能处在不知情的状态,因而就不会关注这些丑闻并对其进行议论。可见,微博热门话题的议程设置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众的审丑行为。
2、微博建构的公共话语空间赋予网民自由表达意见的权利
哈贝马斯充分阐释了德国学者汉娜·阿伦特所提出的“公共领域”的概念,他认为“公共领域”是社会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或公共场所,是“一个松散但开放和弹性的交往网络。”③有学者认为,微博在建构了如哈贝马斯笔下的网络公共空间之外,更是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性、垄断性传播的特点,具备了一种全民互动性传递与全民互动性接受、信息裂变式传播的特点,因此,微博更是拓展了哈贝马斯所定义的公共话语空间,对于信息的互动与讨论效果有了明确的阐释。④正是因为微博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公共领域,任何人都可以在这个空间自由、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而不受限制,因此当丑闻出现之后,网民会就此不断进行议论和讨论,从而使丑闻被持续关注并维持一定的热度。前不久,央视主持人毕福剑因在饭局上的不当言论被曝光引发了网友激烈的讨论。一时间,各种观点、声音涌现。该事件在一段时间内堪称微博最热门事件,持续被网友议论。微博因其自由、开放的环境,在传统媒体面对一些敏感问题普遍失语时,微博用户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依然活跃和热烈。通过微博这一社交平台,大众可以迅速就事件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和他人进行即时交流和互动,以此形成裂变式传播。微博公共空间赋予网民的自由表达意见的权力也是促进大众审丑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3、微博造就“乌合之众”
古斯塔夫·勒庞在其著作《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对“乌合之众”的形成及其特点都进行了深刻的阐释。他指出,当个人转化成群体中的一员时,其心理和行为都会发生极大的转变,从而成为“乌合之众”的一员。勒庞认为,群体具有冲动、易变、急躁;易受暗示和轻信他人、易受群体中其他成员的感染;情绪夸张和单纯;偏执、专横和保守等等明显的特征,十分不同于独处时的理性的个人。⑤
正是通过微博这一社交平台,许多的个体集聚在一起而成为了一个群体。而由于群体所具备的易怒、情绪夸张等特征,当丑闻发生时,网民往往会缺乏理性思考,情绪、言语、行为都极易受到他人的感染和影响,最终沦为人云亦云的“乌合之众”。此外,不同于传统媒体的阐释性报道,微博信息的碎片化,对事件和信息的片面性展示,更加容易导致群体的非理性思考和行为。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文章出轨姚笛”丑闻出现之后网民群体的反应。该丑闻发生之后,网民群体的激愤情绪迅速被点燃,很多网友甚至跑去文章和姚笛的微博进行侮辱、谩骂,其言语之偏激、措辞之极端,让人无法想象大众居然会对毫不相关的他人表现出如此令人惊恐的愤怒。这些人平时也许是理性的个体,但一旦进入微博,成为群体中的一员时,便迅速转化为非理性的“乌合之众”。群体的力量是强大的,无论是其煽动性还是感染力。群体情绪和行为的冲动和夸张,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丑闻的进一步发酵,容易使事态往极端方向发展。
三、公众需提高媒介素养从而理性审丑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又称为媒介认知能力、媒介识读能力等,是受众对传播的信息来源和技术、所用的符码、所生产出来的讯息,以及对这些讯息的选择、读解和影响的理解。⑥微博作为现如今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之一,以其自发性、集体式的信息传播特点,俨然成为了各类事件的舆论中心。因此,微博用户亟需提高自身媒介素养,从而做到在面对微博议程设置功能时不受其影响,在公共话语空间不轻易发表不当言论,在群体力量面前不受其感染。
社交媒体使用者需学会批判式地看待问题,学会分析和质疑所获取的信息,学会深入到事件的背后,從而在丑闻发生之后能够理性看待、正确理解社交媒体上的各种信息和言论而不受其影响轻易发表不适当的言论亦或是采取不恰当的行动,做到理性审丑。
参考文献
①《微博发布201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http://tech.sina.com.cn/i/2015-03-11/doc-iawzuney0631454.shtml
②Maxwell E. McCombs and Donald L. Shaw,“The Agende - setting Function of Mass Media”,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36(2),1972
③哈贝马斯著,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学林出版社,1999
④李振营,《从众声喧哗到话语权失衡——试论微博公共话语空间的嬗变》[J].《新闻研究导刊》,2014(6)
⑤古斯塔夫·勒庞著,冯克利译:《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⑥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著,曹书乐译:《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4级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