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5-09-10冀亮亮
冀亮亮
【摘要】微博、微信等“微”产品极大的方便了高校教师和学生科研、学习、工作和生活,但是这些“微”产品传播主体和内容的多元化等特点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新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微博、微信等互联网产品,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受到的影响,探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关键词】微时代微博微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博、微信等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并迅猛发展,微时代到来。微时代指的是以微博、微信等互联网产品为代表,内容短小精悍,具有互联网文化传播特征的媒体时代。微时代,社会信息交流传播速度加快、范围更广、传播形式多元化、多样化。这些传播特征又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加丰富的信息、更加多元的思想。微时代给人们的信息交流和社会活动方式带来了几乎革命性的影响。深入研究微博、微信等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十分重要的课题,这一课题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号文件)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微博、微信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应用,既给高校思想政治管理、教育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带来方便,也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问题。
1、微时代信源发散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弱”
在传统媒体时代,大学生的信息来源主体单一,报刊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人际交往几乎涵盖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全部渠道。但是互联网尤其是微博、微信产生普及之后,只要学生关注了某一个人,就相当于订了一份报刊,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微博、微信上用户构成相当复杂,思想道德恶劣、语言低俗的用户被价值观尚未形成、辨别能力较弱的大学生视为偶像。微博信息传播“去中心化”、“阅众共享”的特点使得大学生群体成为新的“意见领袖”、抑或成为别的“意见领袖”的追随者。在微博兴起的背景下,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权威者形象可能被模糊和边缘化,原有的影响力存在被消解的危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绝对权威者的时代也将一去不复返①。
2、微时代信息冗杂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多”
微博、微信具有碎片化的特征,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文字第一时间发布出来,这一特点就造成了发布的“微内容”缺乏理性、客观、认真的思考。而且由于微博、微信的即时、海量造成信息把关的难度增加。信息没有经过筛选和过滤内容良莠不齐,这些信息既涉及到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多领域,也涉及到东西方意识形态的讨论等等。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域越来越广、“盲区”越来越少,高校政治工作不得不面臨尴尬的局面,一方面这有利于开阔大学生视野,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一方面由于一些问题的复杂性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迷茫。
3、微时代价值多元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难”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市场经济逐步深入、社会步入转型期、多种社会思潮共存的现状,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目前思想行为尚未完全定型,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会给大学生带来思想冲击,影响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判断,导致大学生思想出现混乱,带来迷茫微妙的心理,引发认知偏差。
二、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
处于一个崭新的微时代,微博、微信已经进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研究新形势、新问题,探索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径,更好的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
1、紧抓大学生思想政治传统教育载体
微时代,微博、微信带来的冲击,逐渐削弱了大学生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逐渐消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之势。但是传统教育载体仍然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针对性强的专题会、生动的面对面谈话、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仍然能够发挥巨大的优势,能够或集中、或分散地展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可陷入一个误区——在传统教育效果弱化的形势下,失去了对传统教育的热情。笔者认为恰恰相反,越是在微博、微信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带来冲击的环境下,越应该抓好传统教育载体这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武器,并通过优化和完善,牢牢把握这一优势。
2、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媒介素养
面临全新的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事物的认知、学习速度很难与当代大学生相比,往往出现与大学生沟通中出现“脱节”现象。教育环境在变化、教育对象在变化,这就要求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工作者也要紧跟时代潮流,教育内容能不能更新和教育方法能不能保证实效性和针对性,关键在于教育工作者。高校必须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通过专题培训、专家授课等方式,提高队伍微时代的媒介素养,丰富教育工作者的头脑,提高其对新载体的驾驭能力。
3、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微博、微信不仅深深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在潜移默化的重构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碎片化信息容易让学生浅尝辄止,不利用学生养成系统思考的习惯,对政治、经济、社会等问题的认识也不够理性;海量即时的特征让大学生惰于学习、惰于沟通。但是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的这些特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但是如果能“趋利避害”的加以运用,则能够发挥其正能量,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创新载体,又要完善传统的载体。一方面要积极拓展新载体,包括微博、微信、高校通、博客等形式,另外一个方面,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更新理念,善于利用传统载体。
参考文献
①张铤,《微博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9)
(作者: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