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节目中人物采访的技巧
2015-09-10王菁芳
王菁芳
【摘要】如今,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媒体类型的多元化,让媒体人目不睱接,压力日趋紧迫。但就目前来看,新闻采访最根本的依然是五要素,而所有的采访都离不开人,所有的采访面对的都是人。本文简单探讨了在广播节目中人物采访的技巧及要点。
【关键词】广播节目人物采访技巧
一、采访前做好全方位的准备
1、备足采访前的一些硬件设施
因为现在的广播媒体,不仅有其主体广播节目,另外还有一些衍生的媒体,包括网站、论坛、官方微博、QQ群及微信公众号等等,各相关媒体辅助及互动,可以进一步增加作为主体的广播节目的影响力。所以,现在一些主要活动及采访报道,已经从声音的特质,逐渐增加到有声音、图片、文字,甚至是视频的全方位报道。考虑到这些报道方式,在采访时,应尽可能安排两人以上同行,进行采访报道,一位用录音采访机采访的同时,另一位可以进行摄像、摄影,以便进行全方位地报道。这样,就需要准备录音笔或采访机,相机及摄像机,各硬件设备要备足电池,SD卡,如果需要及时进行剪辑,还需带上笔记本电脑等等。
2、采访前,要对采访对象有大致的了解,明确稿件大致的宣传报道方向
比如,在今年安徽广播电视台广播序列的全媒体走转改采访竞赛活动中,各采访小组首先会接到一个采访的选题,其中有一个选题是:采访金寨县大别山民歌传承人余述凡。在接到选题后,大家开始分头找他的相关资料,首先从竞赛的主办方那里知道了一些简单的信息,比如:余述凡,他是省级大别山民歌传承人;他的妈妈、大姨及舅舅有可能是红军;另外,又从网上知道,在今年上半年,中国音乐学院聘请他为研究生讲课等,知道了这些情况以后,在采访时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采访的方向及重点。
3、采訪前,地点和时间的预约
这里所说的预约是指时间和地点都能有选择的情况下,如果情况紧急,是以最短时间内能采访到对象为主,时效性最为关键。采访的人物,一般分两类,一类是比较有名的人;另一类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根据采访对象身份的不同选择相适应的采访地点。如果采访的是名人,一般来说,名人接受采访的次数比较多,如果他想说,是可以表达得比较流畅,内容比较鲜活集中;但是如果采访的是普通人,有些人可能一遇上采访就比较拘束、比较紧张。名人接受采访,一般不愿安排在自己的家里,或者比较私密的空间;但是对于普通人,能把采访的地点预约在事件发生地或者他的家里,有助于消除他的紧张感和防备心,让他在感觉上,仿佛情景再现,可以把事件或者心里话,轻松地表达出来。其次,采访时间的选择,要根据采访对象的生活习惯来安排采访时间。如果采访对象是舞台演员,尤其是前一天,他们可能刚刚演出完一场大戏,一般上午都在休息,所以,采访预约在下午或晚上比较好,这样,他们经过充分的休息,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愿意说更多的内容。当然,如果预约好的时间和地点不能实现,就需要有第二备选方案。
4、采访前,了解、熟悉相关背景资料
采访前不仅要对采访对象个人的材料有大致了解,更要对所采访对象从事的行业或要突出的事件的背景有所了解。比如,在一次采访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新排的大戏《小乔初嫁》时,各媒体同时采访,其中有位记者在提问省黄的院长蒋建国时,说:以前黄梅戏院大多排演的都是小戏,为什么这次会推出这部大戏?这位记者一听就是外行,而且没有事先做足功课。黄梅戏虽然大多以小戏的演出为主,但也曾排演过不少大戏,像《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都是大戏。所以,他的提问让采访对象无法回答,更严重的,可能还会引起采访对象的反感,直接导致采访失败。
二、采访中要擅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把握采访的中心思想
俗话说“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也就是说采访在一篇新闻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采访的质量,采访的内容,决定着稿件的成功与否。
1、在广播节目的采访中,音响是第一位的,所以,采访时环境很重要。如果稿件中需要的是被采访者口述的过去的事件,背景音响就要比较干净,安静,不噪杂。如果在采访中,为了要体现被采访对象的生活或工作环境等,就可以同时录下一些同期声。比如,我们有时采访戏曲演员时,他可能正在排练新戏,一个演员接受我们采访时,另一些演员正在舞台上排演,乐队也正在较音,或伴奏,这时我们可以以这些音响作为同期声,表现演员排练的场景,当然还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要保证既能听清被采访者所说的内容,又有合适的背景同期声。这样,整个新闻在播出时,就会显得比较鲜活。
2、采访时,要善于倾听,善于思考,及时与被采访对象互动,营造认同的氛围,激发被采访对象的倾诉欲。没有经验的广播记者去采访,有时为了与被采访对象互动,不停地发出“嗯嗯啊啊”的声音,甚至在被采访者中断或思索用词的时候,替被采访对象回答,这都是不可取的。作为广播稿件,将来播出时,音响一定要干净,内容要主题鲜明,多余的声音都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而且,如果替采访对象说,会导致采访内容不完整,达不到真实的效果。其实所有做过人物访谈的记者可能最怕遇到的,就是一些比较沉默的采访对象,他们有的是属于不善于表达的,有的是不愿表达,这时,记者就需要有一定的访谈技巧,打开被采访者的心扉。记得,有一次采访安徽的一位梅花奖得主,虽然她平时并不是不擅言辞的,但那次她的得奖,非常不易,所有的参赛费用都是自己出,可以说她是拼尽全力去争取这个奖项,就是获奖名单公布前,她还处于待定。后来,峰回路转,获奖名单的最后一排,她的名字赫然上榜,可想而知,这个奖有多么不易。后来,我专程去她家里拜访她,我知道她目前是个单身母亲,就先问她女儿的情况,一下子就打开了她的话匣子,再和她聊获奖的事,她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说到动情处,她竟然泣不成声。后来平静些的时候,她告诉我,白燕升前两天采访她时,她忍住了,对于这些困难,她什么也没有说。
3、采访时,要学会把握度,对有些采访对象,要锲而不舍;对有些采访对象,要懂得回避。有人说,采访是第一位的,为了采访,可以不择手段,我不赞成。有些人物的采访,因为对方是比较著名的学者、演员、艺术家或者领导等,可能平时工作比较忙,档期比较满,事先约好的采访时间、地点,常常会因为一些特殊原因被取消,这时就要坚持,要锲而不舍,继续约访。约到以后,根据访谈提纲,开始提问,但有时,遇上一些闪光点,要擅于抓住,层层推进。比如,有一次采访安徽的作曲家陈健先生的时候,其实采访已经结束了,在饭桌上聊天的时候,他说到小时候如何考入专业演出团体,他说,因为家里穷,他讨过饭,这一点,就是一个闪光点,我马上拿出采访机,继续问,讨饭的时候去过哪些地方?陈健老师说,讨饭常常会离家很远,最远的地方从淮北一路走到芜湖,而且还在芜湖的农村被一只狗咬过,有一位当地的大娘,看他一个被狗咬伤的孩子很可怜,就暂时收下了他,让他在自己家里养伤。就这样,又挖出了一个老艺术家受助于人、后来又回报社会的感人至深的故事。但有些时候,被采访的对象是一些受害者,或受害者家属,他们不愿提及受害过程,就尽量不要在他们依然激动、心情不平复的情况下采访,就仿佛重揭伤疤,在伤口上撒盐。这时,可以避重就轻,采访一些旁观者,或者是受害者远一些的亲属,了解一些相关情况,虽说,可能采访的情况不是那么完备,但作为一名记者,有时也需要考虑人情、道德因素,不能太残酷。
三、采访结束,把节目要播出的内容提前告知采访对象,请采访对象校正,并征得对方同意后再播出
总之,广播节目中的人物采访,离不开编辑记者、主持人长期在实际工作中的知识积累、个人素质以及己身所长,通过摸索与总结去寻找到一些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与方法,把自己的品质、个性、思维、情感等有机的在采访活动中调动起来,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达到与采访对象水乳交融的境界。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需要相互理解、尊重、真诚而又坦荡的感情沟通。只有用心、用情去做,才有可能完成一篇打动自己、打动听众的稿件。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