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恐怖主义抓住互联网

2015-09-10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5年3期
关键词:恐怖活动人质比特

“伊斯兰国”(ISIS)兴起后,恐怖组织在招募人员、策划袭击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重大变化,更加注重对网络的利用。恐怖组织启动了线上招募、培训模式,通过互联网完成洗脑、煽动、指挥、策划等一系列行为,效率更高且更难防范。比如去年夏天,ISIS上线网络杂志,一时影响很大。

英国反极端主义组织奎利姆智库称,ISIS武装利用社交媒体和冒险承诺吸引英国女性加入。该智库指出,ISIS武装竭力使用社交网站,让年轻女性相信加入极端组织是她们道义上的责任。对于一部分保守家庭的女性来说,提供“做出一番事业”机会的信息可能具有吸引力。奎利姆智库估计约有600人从英国前往叙利亚和伊拉克加入战斗,其中约10%为女性,大多数都加入了极端组织。

在多国空袭的状态下,如今的极端组织主要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人质勒索,这一点跟以往通过中间人来进行的人质绑架有很大的不同。

从日本人质到约旦人质,目前已有多起人质交换以失败告终,相关视频在网络上吸引了全球关注。ISIS给予人质所属国的赎金支付和交换时间都非常短,只提供了极少的运作空间。由于涉及到人质安危,各国不得不让ISIS能够在网上继续发布视频,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际社会的网络封锁。

通过比特币筹措资金

在国际社会试图切断其资金来源的情况下,ISIS似乎在尝试寻找突破口。据悉,ISIS极有可能正在利用互联网上的虚拟货币“比特币”筹措资金和结算。ISIS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石油等资源的交易,资金动向分析以现金及贵金属的直接交易为主。由于美国的密切监视,该组织难以使用银行账户进行交易。ISIS似乎十分重视难以掌握资金流向的“比特币”,将其作为了代替银行交易的电子结算方式。

网络反恐需要国际合作,欧美多国在《查理周刊》遇袭之后,也曾达成共识将互联网作为反恐的重要阵地,但这种合作力度并不大。国际社会间由于国情和网络发展不平衡,至今未能达成一致的网络反恐规则,难以有效打击和处罚网络恐怖活动,网络安全的技术共享必须提到国际层面,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反恐。倒是一些民间组织积极站出来表明立场,如著名黑客组织 “匿名者”宣布,将对恐怖分子的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发起报复。但毕竟力量有限。

正如全球变暖问题的长期扯皮一样,说到底,国家利益导致了网络反恐这种全球性的问题的在国际合作上的巴别塔。 另外,各国缺乏一致认可的法律框架,难以有效打击和处罚网络恐怖活动;对于网络恐怖活动的证据提取、保全、鉴定、移交等重要问题,也缺乏基本的法律共识。法国政坛掀起了网络反恐法律是否应当更加严格的争论,英国媒体对首相卡梅伦封杀热门社交网络应用的设想提出非议。

西南财经大学发布的《2014国民幸福报告》显示:

英国著名的插画师John Holcroft给BBC、《卫报》、《经济学人》等世界主流媒体杂志作画,其作品凭借夸张的幽默凸显讽刺性,比如这组图片,直指现代人的弊病。当你被手机缠住忘了亲人和运动时,当你把责任推诿给下属时,当你被所谓“爱”的名义束缚了自由时,也许可以看看这些漫画,撇嘴笑笑,然后生活继续。

猜你喜欢

恐怖活动人质比特
双人脱困
《彭博》比特币有多贵?
比特币分裂
比特币一年涨135%重回5530元
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探析
风雨同舟 直面网络恐怖主义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的难点与对策
神秘的比特币
爱一个人
巴拉圭将非法集资视为恐怖活动
小人质的幸福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