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倍谈话”对日本意味着什么?

2015-09-10刘迪

新民周刊 2015年33期
关键词:村山历史观谈话

刘迪

8月14日晚,“继承、发扬村山首相讲话之会”成员在东京永田町举行记者会,指出安倍谈话通篇在兜圈子,虽然使用了“侵略”一词,却未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进行了侵略”。这个会是由日本自由派学者组成,共同代表是长期以来一直研究日本战争责任的学者田中宏。

另一方面,对安倍谈话,日本共同社在8月14、15两日做了一个民调,其中“评价”者44%,“不评价”者37%,评价多于不评价。这表明安倍谈话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其恢复支持率的目的。但是,不评价的37%绝非少数。此外更应记住,安倍谈话应该谢罪的对象,是受到日军侵害、奴役最为惨烈的中国、韩国等东亚国家。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安倍谈话?从安倍本意讲,这次战后70周年谈话,其否定“村山谈话”的目的并未实现。在国内外正义舆论压力下,安倍谈话不得已加入了“侵略”、“殖民地统治”、“道歉”、“反省”等关键词,安倍从其强硬保守立场有所后退。从这个角度看,安倍遭到挫折。

不过,许多学者指出,“安倍谈话”做了手脚。如前所述,不少学者指出,安倍谈话虽然植入“侵略”、“殖民地统治”、“道歉”、“反省”等词,但是这些词却是一组缺乏主体、缺乏灵魂的概念。还有学者指出,安倍这份谈话,埋下许多伏笔,采取春秋笔法,绵里藏针,影射攻击中国。这种手法,其实很不聪明,这种做法非但不能达到和解目的,反而容易种下冲突的种子。

安倍谈话随处可见安倍除了几个关键词外,其谈话通篇都在讲自己的逻辑,为日本行为辩解。例如在帝国主义时代,别的帝国主义国家干了坏事,日本也受到影响,不得不做,这种逻辑在国际上无法讲通。从目前亚洲国家反应看,安倍谈话并未被接受,更谈不上实现民族和解。

在谈话中安倍说,不希望战后出生的子孙后代背负谢罪宿命。其实,关于这个问题,许多日本人一直在问,难道我们子孙后代都需要道歉吗?是否需要道歉,受害者最有发言权。我们知道,“真诚的道歉只一次就足够,而不真诚的道歉,一万次也无法赢得受害者宽宥”。

的确,现在在世的多数日本人没有参与侵略战争,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个人不是加害者。但另一方面,日本国是由国民组成的国家,作为日本国及其国民,必须对国家的侵略战争负有道义责任。日本今天的存续、繁荣,是建立在承认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条约基础之上的。这些条约要求日本承认其战争罪行、处罚战争罪犯。因此,如果安倍否认这些原则,也即意味着他否定战后日本国家存在、发展的前提,否认日本国家存在的基础。

安倍谈话,对日本国家利益的危害将是深远的。这预示日本与其亚洲邻国的历史观的对立将是长期的。这种历史观的斗争,将波及、影响日本民族、国家今后几代人的生存方式。其次,安倍强调的日本历史观,并不能给日本赢得亚洲受害国的宽宥,为此日本无法放下沉重负担。再次,为了维护安倍强调的日本价值,日本将会在国内外进行各种正当化活动,推行其右倾思想。这种努力将消耗日本国家未来生存所需的各种资源,深刻影响到日本今后在亚洲存在的质量。

中韩都未对安倍战后70年谈话抱有期待。8月14日后,虽然中韩两国政府对安倍谈话提出批评,但卻未对其谈话深究下去。这是为什么呢?不论哪个国家搞外交,都不会依照别人的议题设定打转,日本这些年来,不断给中国出题,搞议题设定。但最近中日关系中,中国的政策有所调整,即对日本采取“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种“以我为主”的策略。这表明中国对日政策的微调,也表明中国对日外交更为成熟。

猜你喜欢

村山历史观谈话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习近平的历史观
颠覆与重构——当代新历史小说的历史观
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记“五老”志愿者殷村山、刘彩凤夫妇
(1)阅读理解两则
关于《辽沈决战》一书的谈话(一九八三年八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