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一板一眼,才能确保安全
2015-09-10姜浩峰
姜浩峰
发生再一次爆炸。
找到了传说中的700吨氰化钠。
……
有关天津滨海新区瑞海国际仓库化学品爆炸的新闻仍在继续发酵。
虽然引发事故的真相还在调查中,调查报告更是必需时日才能得出并披露,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已知并确认的事实中,寻找事故原因。由事故本身,亦能对照国家相关危险化学品管理的办法,管窥其保存、监管、物流等方面的一般状况。
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华东理工大学安全工程咨询中心主任乔建江教授说:“要确保危险化学品储运安全,从管控角度来说,其实不难。只要相关單位、企业真的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去做,一板一眼,各司其职,危险化学品的进出物流过程都符合相关要求,其储运安全性就有保障。”
火炸连营因由哪般?
在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后,有传闻在此储藏的700吨氰化钠是一个爆点。8月14日上午8时左右,河北一家生产氰化钠的货主主动来到爆炸现场,并派出专业人士配合排查氰化钠的分布情况,当天确定了该业主氰化钠的分布范围,合计约700吨,许多氰化钠的包装被炸开。从当天的检测数据看,未发生氰化钠大范围泄漏。
在8月14日找到700吨氰化物去向之后,乔建江进一步向《新民周刊》记者分析:“如果不是这些氰化物引发的连环爆炸,那很有可能此地还是储存着其他的钾、钠等物质。钠、钾遇水会爆炸,是高中化学课上就教过的。”
在8月13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天津市安监局副局长高怀友说:“现在不能给出仓库中危化品的种类数量详细清单。一因仓库是周转仓库,集装箱卸下的是暂时储存,完成报关后运走,无法准确获知。且企业办公场所损毁严重,无法准确获取产品种类数量信息。企业负责人及相关管理人提供的信息,从目前调查情况看不统一。从海关和企业管理人员得到的数据,也有较大出入。”可见,瑞海公司的仓库里到底存放了些什么,在彻底查清之前,就是一个未解之谜。
乔建江认为,不清楚到底储藏了什么物质,这一点确实很可怕。“钾、钠等危险化学品,不可以和有机物储存在一起。如果混储混装,就有可能引起氧化还原反应,就会引起爆炸。特别是钾、钠都不是很稳定的物质,诸如受热、受到撞击,乃至湿度增高,都会分解。其分解也是一种放热反应,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氧化物,形成气体后体积膨胀,而至分解爆炸。”
另一方面,瑞海公司对所有储藏品是如何摆放的,除了混储混装的可能以外,是否还存在堆放过于紧密等情况,这都将成为核查此次事故的重点。如果堆放密集,那必然会造成诸如多米诺骨牌一般的爆炸效应。
引发火炸连营的可能状况不少,但有一点必须明确——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经营,实行的是许可证制度。生产、储存、运输、处置等不同环节,都要持有行政许可。在满足国家规定的情况下,才能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
至于瑞海公司是否违规,问题出在了哪里,有海关内部人士介绍,着火集装箱位于卡口里,而海关掌握着哪些货物进出卡口。也就是说,保税区货物底单加卡口货物数据以及港务局等相关部门的数据,应该能勾勒出瑞海国际仓库内存放物品的完整清单。只不过,核查尚需一段时间。
消防救援为何难?
早在8月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天津市环保局局长温武瑞曾说:“我们关注了爆炸事故现场周边5个常规空气质量监测站的情况,6种污染物目前来看没有受到明显影响,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相当。事发地点刮西南风,下风向,现场五六公里之外是渤海,人比较少。”他还表示,事故现场周边5个日常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检测结果显示,目前事故引发的甲烷、甲苯等6种空气污染物水平与全市整体水平基本相当。换言之,如果温武瑞所言不虚,那么亦表明瑞海公司爆炸,并没对津京环境造成破坏性恶果。
据环保部门8月15日公布的监测信息,14日下午至15日上午,事故中心半径3公里以外全部监测点位中,甲苯等9项污染物浓度均未超标,各点位氰化氢未检出;事故区域雨污水收集处理排海泵点位化学需氧量、氨氮、氰化物等浓度都有所下降。
从公安部消防局传出的消息是,天津港消防救援面临三大难题——
“一是危险化学物品对战士构成的威胁。爆炸现场内部起火物料、化学物品堆积密集,组成复杂,随时可能发生爆燃和爆炸。二是集装箱灭火的特殊难度。爆炸现场集装箱堆积密集,箱体大、重量大,爆炸后集装箱散落变形,单独依靠人力灭火救人非常艰难。三是道路障碍。爆炸在大范围内造成大量碎片、物品洒落,消防战士深入现场步履维艰。”
“在我多年工作经历中,这次火灾救援的困难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总工程师杜兰萍如此说。
乔建江亦向记者表示:“我认为派遣核生化部队进入救援现场的原因,简单来说就是国家重视,避免可能的剧毒物质造成次生灾害,避免可以避免的伤亡。”在海关与企业报表不一致并没有查明真相的情况下,谁也不知道瑞海公司到底藏了些什么,在对施救对象所处环境有何物质不能明确的情况下,在消防官兵伤亡惨重的情况下,派遣核生化部队自然也成为必需。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向记者表示:“前期伤亡那么多人,除了烧灼,还有有毒有害物质造成的伤害,再动用普通消防队员就不太正确了——他们的知识结构根本用不上。”
从目前披露情况看,本次天津事故,在管理上应有值得总结之处。前总参上校岳刚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应仿效俄罗斯成立紧急情况部。俄罗斯遇大火时,曾经动用60架飞机灭火,并制订改进消防装备计划。可见组建现代化消防队伍的必要性。我认为,国家未来应单独拨出资金购置特种消防车辆和飞机,装备现代化是必然趋势。”
在本次天津滨海新区爆炸现场可以看到,有新楼盘距离爆炸位置仅500米左右,楼前的棚房已被爆炸掀翻。乔建江告诉记者:“国家没有明确规定危险化学品仓库与民居之间的距离,无论是距离1000米还是500米,都不能说不符合要求。按照目前的防火规范,高层住宅与仓库间距应该保持在50米以上,多层以下民居与之间距则该在25米以上。至于毒害性物品,则有一套社会风险和个人风险的评估方法,根据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危险概率等来确定。”
距离爆炸处比较近的万科金域蓝湾现场,破碎的玻璃还有很多保留在窗框上,棱角分明。这说明该楼盘采用了普通玻璃,而非是安全玻璃。许多人正是因为玻璃炸裂被划伤、刺伤。而早在2004年初,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就已联合下发《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其中规定有十一项部位必须使用安全玻璃,包括了7层及7层以上建筑物外开窗、面积大于1.5平方米的窗玻璃或玻璃底边离最终装修面小于500mm的落地窗、幕墙等。而2009年建造的万科金域蓝湾可能存在许多非安全玻璃。可见,即使是小小一块玻璃,不符合规定,亦会造成嚴重后果。
国际重大爆炸事故
1、1976年7月10日意大利塞维索(Seveso)
ICMESA化工厂爆炸,引起有毒物外泄。事故发生后5天,出现鸟、兔、鱼等死亡,发现儿童和该厂工人患氯痤疮等炎症。事隔多年后,当地居民的畸形儿出生率大为增加。针对此次事故,欧共体1982年特地颁布了《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列出了180种危险化学品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
2、1984年11月19日墨西哥城
郊外的圣胡安德伊斯华德佩克工业区发生的石油气大爆炸事件中,共有324人死亡,约3000人受伤,120万人撤离危险地区,35万人流离失所。
3、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市(Bhopal)
美国联合碳化物(Union Carbide)属下的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UCIL),设于博帕尔贫民区附近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事件。官方公布瞬间死亡人数为2259人,当地政府确认和气体泄漏有关的死亡人数为3787。还有约8000人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中丧命,另有约8000人因为气体泄漏而死亡。根据2006年的官方文件,这次泄漏共造成了55.8万人受伤,其中包括3.8万人暂时局部残疾以及大约3900人严重和永久残疾。
4、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
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该事故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也是首例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目前为止第二例为2011年3月11日发生于日本福岛县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
5、1995年4月28日韩国大邱
地铁施工时,天然气泄漏引发气体爆炸,造成103人死亡,其中超过60名都是学生。
6、2000年5月13日荷兰
一家烟花仓库发生爆炸,造成23死(包括4名消防人员),947伤,被称为“烟花灾难”。大爆炸造成方圆约42公顷的整个居民区、200所住宅被完全摧毁,1500所建筑受损,1250人因此无家可归。最终约1万人被撤离,损失超过4.5亿欧元。
7、2001年9月21日法国图卢兹
化工厂AZF发生强烈爆炸,造成31人死亡和2500人受伤。AZF和工厂的东家,全球化工巨头道达尔(Total),对事故造成的死伤和财产赔款高达20亿欧元。
8、2013年4月17日美国得克萨斯州
一家化肥厂发生爆炸,造成至少10栋建筑起火,35人死亡,超过160人受伤,约70栋民宅被毁,包括两所学校和一家养老院,一栋50户的公寓楼只剩“框架”。今天,这个小镇仍在进行灾后重建。(整理/程诗颖)
(资料来源:南度度、凤凰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