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汇丰十年一购

2015-09-10理查德·罗伯茨戴维·凯纳斯顿

商界评论 2015年4期
关键词:劳埃德英格兰银行米特

理查德·罗伯茨 戴维·凯纳斯顿

1984年那个让无数中国人热泪盈眶的中英联合声明前后,香港市场陷入动荡,银行挤兑,大公司迁离香港、经济疲软……作为“除了中国的银行外世界上最大的、有着中国背景的银行”,汇丰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巨大考验。“1997”因素和世界银行格局,正逼迫汇丰做出本质上的改变。于是,收购米特兰银行成为汇丰成败的关键。

上世纪70年代末,时任汇丰董事会主席的沈弼不像他的前任那样,眼光只局限于香港市场,而是试图让汇丰走上国际化拓展之路,提出“三足鼎立”战略。

在1978年成功入股美国海丰银行后,汇丰只剩下征服欧洲大陆即可实现三足鼎立,而且上世纪80年代初在试图收购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时,汇丰离成功几乎只有一步之遥。即使没有“1997因素”,汇丰还是会收购米特兰银行,只不过没有如此急切,也没有如此关键。

必须的收购

1987年11月13日,汇丰宣布,将收购米特兰银行14.9%股份,这暗示着在未来某个时候,双方可能完全合并。什么促使双方走到谈判桌前呢?

对汇丰来说,除了“1997”因素,5年前收购皇家苏格兰银行铩羽而归后,现在可谓是天赐良机,汇丰可以往前跨出一大步,如愿实现“三足鼎立”,并在1997年到来前,从事实上回到英国,而不是欧洲其他地区。

对米特兰银行来说,它早已失去世界第一的名号。正如1986年米特兰银行主席基特·麦克马洪告诉董事会的那样,紧缩开支和“通过兼并在全球市场上找到关键多数的客户群体”是银行面临的选择,如果选择后者,并期待一场门当户对的“联姻”,汇丰是更受青睐的合作伙伴。他补充道:“我们的问题是经济上的,而它们的问题是政治上的。”

妨碍它们联姻的最大障碍是英格兰银行的行长罗宾·利-彭伯顿,他公开反对一家英国的清算银行被一家外国银行收购——英格兰银行的人们还愤愤地记得,1981年沈弼目中无人地开价收购皇家苏格兰银行的往事,他们眼中还依然留存着“不能原谅汇丰”的眼神。

认识我、认识你

在随后一两年里,汇丰和米特兰都努力地想多了解对方,而双方除了对对方的态度稍有不满外,在一些重要层面上还是认识到可以与对方开展合作的。当1990年1月米特兰代理行政总裁布莱恩·古尔德索普访问香港时,无论两家银行内部还是公众,都普遍认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两家银行会走向全面合作。

到了4月,双方向英格兰银行递交了联合文件,上面说明了在未来更大的组织架构中,麦克马洪将出任董事会主席,浦伟士(沈弼继任者)将担任行政总裁,而两人均是英国常住居民——这点化解了英格兰银行的担忧。

4~6月,麦克马洪私下承认“我们的业绩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下滑”,到10月初,情况没有任何好转,尤其是员工们发现,他们的总部大楼已被悄悄地在市场上出售。在199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汇丰的情况也不是最好的。3月公布的汇丰全年财报显示,尽管收益比1988年增长了11%,但却与分析师预测的15%有较大差距。银行在非本港业务的业绩也没有明显起色,人们怀疑它是否有能力成功实现多元化目标。更糟的是,汇丰上半年收益出现了过去40年的首次下降。正是在这种令人沮丧的背景下,费理明提议与米特兰银行的全面合作暂停。

10月12~13日,当麦克马洪收到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对他个人来说,汇丰方面的突袭行动彻底暴露出他没有任何可行备选方案的尴尬。《泰晤士报》称:“这使米特兰的未来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混乱。”或者正如《投资者年鉴》残酷指出的:“现在,米特兰银行彻底暴露出它本来的面目:一家陷入困境、财务无力、掉入第二阵营的清算银行。”在米特兰悠久的历史上,这是其低潮时期中最黑暗的时刻。

搅局者横空出世

1990年秋到1991年夏,双方都在静观其变。1991年3月,米特兰宣布新的领导团队将接替麦克马洪:曾以掌管英国石油公司闻名的彼得·沃尔特斯将出任董事会主席,而从巴克莱银行挖来的布莱恩·皮尔斯将担任行政总裁。这是首次出现一位银行高管,从一家清算银行跳到另一家清算银行,在这充满戏剧性的管理团队更迭背后,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英格兰银行插手的痕迹。

此时汇丰的领导团队也在权衡对米特兰重新出价进行收购的利弊得失,浦伟士仍打算寻求更有利的时机重新谈判。但想不到,合并的版图上出现了新玩家:劳埃德银行出人意料地知会米特兰,希望就两家银行合并一事进行非正式讨论。

在随后几周里,人们越发明显地看出英格兰银行不仅更青睐米特兰和劳埃德的合并计划,而且更强烈地反对汇丰对米特兰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在收购皇家苏格兰银行铩羽而归10年后,汇丰似乎依然被认为是英国银行业的“害群之马”。

1992年初,汇丰被正式告知劳埃德银行加入收购行列;2月,浦伟士开诚布公地向皮尔斯摊牌:“他们一直打算在公布银行财报后就回到谈判桌前,但由于劳埃德加入收购,他们决定现在提出方案,成为第一个提交收购案的银行,从而劝退其他搅局者。”但皮尔斯和米特兰银行拒绝做出快速决定,他们计划在3月13日召开董事会,摊开讨论所有可能的收购方案。

劳埃德同样希望速战速决,他计划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宣布双方正在就合并一事进行谈判,想逼米特兰就范。面对皮特曼(时任劳埃德银行行政总裁)的咄咄逼人,皮尔斯的反应体现了米特兰管理层越发清醒的判断:如果与劳埃德银行合并,“将给大部分管理人员和股东带来明显的好处。”但他一想到可能有两万名员工即将失业,就感到害怕。

3月13日是个做出决定的日子。

除了劳埃德,汇丰也提交了他们的方案。他们不是依赖通过协同增效来降低成本,而是通过作为一个国际集团的较多发展机会来增加赢利能力。董事会还收到了第三份提议报告,即米特兰作为一家独立银行继续运行的可能性,但很快就得出结论,股东从潜在收购者那里获得的投资回报更大。

来自卡泽诺夫公司的马克·洛夫迪是米特兰的经纪人,他回忆道:“我想大部分人都觉得劳埃德的方案更好。但劳埃德的方案肯定要被提交到反垄断和兼并委员会,这将使不确定的时间延长,还增加了被拒绝的可能性。”最终,会议选择了汇丰的提案。

还有一道坎

英格兰银行会如何看待这种选择呢?1992年年初,认识到任何劳埃德提出的方案都会被提交给反垄断和兼并委员会,英格兰银行便开始改变其立场。英格兰银行的主要担忧是他们所认为的“香港风险”,因此设置了某些条件:所有主要非香港分支机构(包括米特兰)必须成为英国控股公司的分支机构;汇丰的“中枢和管理事务”必须在伦敦进行操控,这意味着,浦伟士和他的高层团队从1993年年初开始必须是英国常住居民;香港业务必须全部使用本地资源进行融资;英格兰银行必须是汇丰集团全盘业务最主要的监管者。汇丰乐意接受所有条件,因此在4月13日,英格兰银行非正式地放行了收购方案。

第二天,汇丰向米特兰正式宣布全股票收购邀约,其每股收购价为378便士,远低于业界普遍预测的400便士。然而,米特兰对此已十分高兴,皮尔斯声称:“如果我们两个月前就拿到这个价格,股东们将异常高兴,以为在做梦呢。”

收购方案得到媒体热烈回应,在随后几天,媒体焦点主要集中到了两点。第一是关于价格。《股票收购条件令人失望》《汇丰太吝啬》《收购米特兰的出价看起来太便宜》——这些是很有代表性的新闻标题,而《伦敦晚期报》则大声呼吁米特兰的股东们不要因受胁迫而支持收购方案。另一点则是对汇丰管理水平的担忧。

然而,媒体的评论还不是浦伟士和他的团队最大的担忧,最明显的问题是,劳埃德是否会提出反收购方案,而“劳埃德正在严肃地考虑这个问题”。可随后几天,媒体大规模支持劳埃德的劲头开始下降。在密集的媒体批评声中,劳埃德宣布考虑向米特兰提出一个现金加股票的收购方案,以每股米特兰股票457便士计算,新报价比汇丰股票上涨后,把汇丰股票价格换算成米特兰股票收购价格的416便士高出许多。

至于这个方案是否会给汇丰致命一击,伦敦金融界当时的反应是矛盾和摇摆不定的,但第二天的反应远却不是喜忧参半的平衡情绪。“劳埃德在搞垄断”(《泰晤士报》)、“天哪,这一帮银行家们”(《每日镜报》)、“指望超级劳埃德计划对英国百害而无一利”(《太阳报》)——它们几乎一致对劳埃德表现出敌意,其中尤以《每日邮报》中对劳埃德宣称的“合并将有助于增强竞争”的说法予以猛烈批评。

同时,人们公认会支持劳埃德的两大阵营一反常态,联合起来反对这项计划。一个是主要银行联盟,即银行业、保险业和金融业联盟,它代表来自米特兰银行各个层级3/4员工的利益,它在就业保障方面获得了汇丰银行的保证。另一个是小型企业联盟,主要是小型企业联盟和私营企业论坛等两大组织,它们对劳埃德和米特兰合并后将占约32%小型企业银行服务市场份额表现出了惶恐不安。

当时的英国经济已深陷泥潭,资本外流现象也在悄悄蔓延,而把四大主要银行减少到三家的想法在伦敦金融界外,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同。因此,那里的机构投资者还在争先恐后地想着“拿下”汇丰,而劳埃德则面临着更艰难的挑战。

终于撑起“第三足”

5月,一些媒体评论员察觉到,事情在三个主要方面坚定地朝着有利于汇丰的方向发展。

首先在公共关系领域。5月6日,《伦敦晚期报》报道显示,劳埃德银行向公平贸易办公室提出申请,寻求它们支持劳埃德的方案。报道特别强调了“1997”的政治问题,劳埃德打出一张相当残酷的中国牌,而媒体对这个“阴谋”的反应几乎全都是负面的。劳埃德所犯的另一个错误,是在同一时间倾尽全力向收购委员会施压,虽然收购委员会勉强同意了他的要求,但这又引发了众多媒体一番愤怒的批评。

第二是政治监管层面。5月7日,欧盟竞争政策和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利昂·布里坦在布鲁塞尔宣布,他认为“汇丰收购米特兰的方案的确属于委员会的管辖范围”,而劳埃德的收购方案则“不属于委员会的管辖范围”。对汇丰来说,这极大地降低了收购方案被提交到反垄断和兼并委员会审查的可能,而劳埃德的方案却很有可能接受反垄断和兼并委员会的审查。

之后的喜事接踵而来:19日,英格兰银行正式同意汇丰可以展开继续收购行动;两天后,布里坦也同意了汇丰的方案;22日,贸易与工业部宣布将把劳埃德的可能方案提交给反垄断和兼并委员会进行审查,而不会提交汇丰的方案;6月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批准了汇丰的收购方案。在不到4周时间里,汇丰大获全胜。

然而,战斗还未结束:同一天,劳埃德宣布将“很快”致信给米特兰的股东,并敦促他们在没看到此信前不要贸然对汇丰的方案做任何决定。对汇丰来说,现在是时候显得大方一点。6月2日,新的出价方案对米特兰的估值在39亿英镑,即每股479便士,而且其中包含一个现金替代的奖励机制。

米特兰大大松了口气,皮尔斯公开表示,浦伟士“开始认识到原先方案中无法说服我们股东的地方”。米特兰一些主要股东的确愿意接受提高后的报价,但还是有两倍的股东选择等一等,看劳埃德会如何回应。

但到了5日中午,劳埃德出乎预料地退出了竞标,汇丰赢得最后胜利。对此,记者们的即时反应是,英格兰银行从中施加了压力,他不愿看到两家银行为争夺对第三家银行的控制权而爆发激烈争斗。

到6月25日邀约正式截止时,汇丰已经控制了米特兰银行64%的股票,当然,其中包括5年前收购的股份。

一段跌宕起伏、如史诗般壮丽的故事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完成三足鼎立战略后,汇丰迅速崛起,加入到全球最大银行的行列,全球排名(按资产)从1979年收购海丰银行前的76位,到1992年完成对米特兰银行收购后上升至16位。在胜利时刻,浦伟士正式宣告:“汇丰集团将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融资能力最强的国际性金融服务集团之一”。

[编辑 陈 曦]

E-mail:cx@chinacbr.com

猜你喜欢

劳埃德英格兰银行米特
新英镑
大家来听音乐会
一次孤独实验
金融危机视角下英格兰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及启示
克里斯托弗·劳埃德:学习不是填充碎片化知识
非埃米特正定Toeplitz矩阵的m—步预处理子
追梦人
四元数矩阵方程组的η-厄尔米特解
↓未来交通——斯拉米特(印度尼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