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性女王”能拯救雅虎吗?

2015-09-10杨吉

商界评论 2015年5期
关键词:梅耶尔卡尔森雅虎

杨吉

书 名:《玛丽莎·梅耶尔与拯救雅虎之战》

作 者:【美】尼古拉斯·卡尔森

美国时间2013年5月20日一早,雅虎宣布,用11亿美元现金收购轻博客Tumblr。一手主导这场交易的是雅虎现任CEO玛丽莎·梅耶尔。她在业界的一举一动总能引来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她长了一副美丽的脸庞,号称“硅谷第一美女”。更关键的是,她领导着一家全球最知名也是管理最急需变革突破的互联网公司,人们对她出任雅虎CEO寄予厚望。

然而,人们很快发现这种美好的愿望要落空了。纵观梅耶尔任职雅虎CEO这两年半的时间里,虽然梅耶尔对雅虎的产品架构进行了大幅调整,但一系列事实证明梅耶尔的“空降”并未创造奇迹。

那么,究竟梅耶尔给雅虎带来了什么?她到底是“救星”还是如雅虎以往频繁被换的CEO一样,只是又一个“过客”?雅虎能重振雄风,还是继续萎靡不振?关于答案,尼古拉斯·卡尔森在《玛丽莎·梅耶尔与拯救雅虎之战》一书中展开了讨论。

1997年,雅虎本有机会以1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谷歌,但最终错失了机会。几年后,它又有可能收购Facebook,这家如今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的公司,当时标价仅10亿美元,但雅虎的底价是8.5亿美元。2001年,互联网泡沫的爆发,雅虎成了宏观经济气候的牺牲品。

轮到梅耶尔登场,这位肩负着众人希望,也可以视为替雅虎去尝试为数不多的一次自我救赎机会的领导者。虽然她接管雅虎后,一直如履薄冰,也不断通过大手笔的收购,企图让雅虎的产品变得更有趣、更酷炫,更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但这一切都并未换来雅虎的成功转型,反而是梅耶尔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短板(经验欠缺)让公司出现了不良副作用:人才流失、内斗加剧、饱受争议。

卡尔森严厉地批评道,梅耶尔最大的管理问题与她一直想努力灌输的创业文化相关。梅耶尔特别钟情一套名叫“季度业绩评价”的员工考核制度,该制度会在每个季度将每个团队的每一位员工的得分从1到5依次排队,这套制度的本意是鼓励努力工作的员工,并清除工作业绩不佳的员工,但很快起到了相反的效果。由于可供分配的4分和5分的员工数量有限,所以有才华的人往往不想在同一个项目里共事。员工们更不希望由于项目调动而让自己获得低分,这自然就影响到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而每个季度召开的一系列“校正会议”也让人难以接受,这项制度的原意是让经理们和上司坐在一起共同评价自己手下的所有员工。但在实际中,经理们会利用这些会议找到各种理由让某些员工得到差评,有些理由甚至非常官僚和肤浅。不过,梅耶尔却非常喜欢参加这种对员工进行主观判断的会议。不仅如此,面对臃肿的员工队伍,梅耶尔拒绝大幅裁员。

在卡尔森的笔下,梅耶尔是一个每天只睡四小时的工作狂,是一个有点独裁专断的执行官。至于雅虎的未来,卡尔森不无悲观地指出:从许多方面来看,雅虎的市值即便从1280亿美元跌到几乎一文不值也是比较正常的事。当初让雅虎成长为巨型企业的原因如今已不复存在。同时,即便雅虎的产品做出无可争议的改进,公司文化变得更具创新性,梅耶尔也未必能够力挽狂澜。除非她能够为雅虎打造出一款极具革命性的产品,就像当年乔布斯为苹果打造的iPod那样。毕竟所有取得过重大突破的公司,最终都将走向稳定,然后进入衰落期。

有时候,公司也不得不服老。与网景、AltaVista和Excite等曾经的互联网门户巨头相比,雅虎的寿命已经相当长了,甚至要比MySpace和Ask.com都要强。虽然拯救雅虎的战役尚未结束,但如果真有一天,雅虎就这样慢慢地老去,也未尝不是不能想象的。倘若如此,卡尔森的这本《玛丽莎·梅耶尔与拯救雅虎之战》便是记录并提前预言雅虎衰亡史的经典读本。

猜你喜欢

梅耶尔卡尔森雅虎
加入“今天俱乐部”
卡尔森国象棋王遭遇挑战
你怎么允许别人这样对你
海航收购卡尔森 全球化战略再下一城
真实还是虚构:与马文·卡尔森谈当代西方戏剧
雅虎CEO梅耶尔为何救不了雅虎?
玛丽莎·梅耶尔:“硅谷的美女CEO”
六条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