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中国梦”外交方略

2015-09-10沈旭晖

南风窗 2015年5期
关键词:中国梦外交国家

沈旭晖

2014年7月19日,习近平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参观共和国庄园,考察阿根廷农牧业,了解阿根廷农牧民文化特色。

习近平就任前,中国已于美国时代广场播放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他就任后于同一地方播放“中国梦”宣传片的行动,则更为积极。“中国梦”这个概念,是在2012年11月习总书记亮相后的首次记者会上提出来的,在次年3月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后的人大闭幕会上明确了实现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从外交领域来看,“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也可表述为三方面:超越孤立、被动的“和平论”,追求能够统筹协调、解决矛盾的“制度现实主义”;建立“道义”形象,“以民意对民意”,加强国家的软硬实力;以“富国强兵”与“民族尊严”为旗,凝聚国人对民族复兴的憧憬和期待,同时不失时机柔化解释中国梦,以摆脱“中国威胁论”掣肘。

习近平就任后,中国外交政策有别于昔日强调的“韬光养晦”,更积极往外发展,务求在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之中,建立一套自己的游戏规则。

就内部制度建设而言,早在1999年南斯拉夫炸馆事件后,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已经提上议程,但到了习近平就任后,委员会才正式于2013年11月成立。制度上,委员会抽离于国家机器,直属党中央,职能则和美国国安会颇为相似,而同期日本也针锋相对地成立了自己的“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但从组织编制而言,似乎中国的国安会更像美国庞然大物的国土安全部,把对内、对外的国家安全政策统合在一起,解放军、国安部、司法、外交、公安、武警、宣传,乃至港澳办和中联办因而包括在内。

此举的即时客观效果是:因“国家安全”、确保实现“中国梦”之名,中国权力的重新配置已然发生。这也是习近平就任以来,大力强调国家自豪感和危机感的一大部署。另一个很可能出现的影响,就是无论内政还是外交,都要以“维系国家安全”的角度思考,才能争取更多内部资源。这意味着内部事务诸如港澳事务,也会变成由“国家安全”主导。

就国际制度建设而言,习近平推出“中国梦”,似乎希望把所有理论中凡是涉及制度主义的元素,即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甚或建构主义等,都抽取出来,不过根本指导思想,还是接近于现实主义中的“政权理论”流派思想,即协助中国建立适合自己的国际制度,我们在此不妨称之为“制度现实主义”。从中国外交的“国家利益”角度看,东海和南海等主权争议的本质,是和美国主导的“重返亚太”格局乃至国际游戏规则角力。因此习近平治下的中国,努力在领土事宜、国际经济、金融范畴,建立有利于自己的新游戏规则。2013年11月,中国宣布建立“东海防空识别区”,便是例证。

此外,中国也放眼于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例如2013年“金砖五国”峰会宣布同意成立以上海为总部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此举意在抗衡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挑战美元霸权,且也呼应了国内近年极流行的“货币战争”理论,引起中国财政金融界的注视。另一个例子是2013年10月习近平访问印尼期间建议成立的“亚投行”,官方提出的成立理由是,协助促进亚洲区域整合,共同应付金融挑战,但实际影响,很可能是在日、美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之外,增辟亚洲振兴机制。在2014年中国主持的APEC峰会上,习近平又宣布各方决定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外界视之为继中国提出与主导“10+6”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框架后,进一步开拓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之举。

习近平对内着力反贪腐,当中也有经济民族主义等元素。由于中国官员的贪腐手法不少涉及海外洗钱活动,习近平加紧打击家属在海外的“裸官”,对他们的出国加强监管,也要求不少高干家属迁回国。打击到海外洗钱的裸官,既希望从体制上杜绝贪腐,也呼应了民间讨厌“口说爱国、行动卖国”的情绪,以民意依归为“爱国”定下更高标准。

不仅纪检战线如是,外交战线也重新强调“群众运动”的重要性,例如动员外交官、亲政府学者投稿到西方媒体阐述政策。当中最被国际注视的例子出现在2014年1月,中国动员了40多名外交人员投书世界各地媒体,就安倍首相不久前参拜靖国神社展开“论战”。这种动员模式,承袭了中国“举国体制”的传统,利用国家资源优势进行外交,并调动着中国民族主义情绪,力图“以民意对民意”,在国际外交界引起不小震动。

习近平期望展示的大国风貌,也包含中国“软实力”的发展。中国比以往花更多精力,通过政府或与政府关系密切的私营企业家,到世界各国包括在美国本土打舆论战,不断在各大媒体刊登广告宣传中国。彭丽媛也频频成为中国外交活动中的亮点,例如习近平访美期间,媒体焦点除了习与奥巴马会晤,彭丽媛与米歇尔的交流活动同样成为焦点,构成了习时代中国“软实力”的象征之一。

然而,西方眼中的中国软实力,往往是用大量国家机器硬资源制造的产品,仍有举国体制的影子,与不少学者对“软实力”的理解颇有差别,但以硬机器推动软实力,正是一以贯之的新外交方略。

从响应群体看,“中国梦”首先是中国民族主义者的梦。习近平时代对这意识形态的弘扬,似乎比从前更积极。例如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4年2月订立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同时设立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同年,习近平、李克强等7名中央政治局常委出席首次法定抗战胜利纪念日活动,习近平还首次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呼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重提抗战历史,与目前地缘局势联结,以调度民族主义情绪、凝聚爱国力量,作为“中国梦”的群众支持基础,俨然已成治国方略之一;至于今年将于抗战胜利纪念日进行大阅兵,更是连贯历史和现实的举措。

习近平就任后,颇积极地强调解放军的外交角色。例如2015年1月29日,习近平在京西宾馆接见全军外事工作会议和武官工作会议代表,会上强调“新形势下军事外交在国家外交和安全战略全局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地位更加突出”,军队应“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这其实是“中国梦”所说的“富国强兵”。习近平自己就身体力行,就任后首访俄罗斯时,成为首个到访俄国防部作战指挥中心的外国元首。此外,中国军队亦较以往更积极参与国际安全事务(如赴马里、南苏丹维和)及人道救援(如2013年救援菲律宾风灾,2014年救援利比里亚埃博拉疫情)。

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等,是“中国梦”的主要内容之一,意味着中国虽还未至于要推倒世界现状,但已不满足于此刻的国际角色,因而想“调整现状”。因此,习近平时代的外交部发言人显得比从前更具自信,新一代中国领导人亦勇于对以美国、日本为轴心的西方世界直斥其非。例如2013年,习近平在博鳌论坛说:“国际社会应该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使我们的地球村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更不能为一己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指某些国家“一己之私”之意十分明显,这是中国上一个时代所罕有的气派。

不过与此同时,官方论述强调把“中国梦”作为“和平崛起”、“和平发展”的延伸。今年1月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说,中国“无意与任何国家一争高下”。习近平今年9月访美日程,更是打破外交惯例提前7个月公布,以营造两国关系向好氛围。这些都延续了2013年习奥加州庄园会晤时,习近平所说的中国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的外交理念,是新时代外交“共赢”的又一方略。

猜你喜欢

中国梦外交国家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