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

2015-09-10赖美英

课外语文·下 2015年8期
关键词:返璞归真文学性艺术性

赖美英

【摘要】“语文”是“语言系统和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体”,语文不只是实际与思维的语言工具,更是人文精神的载体。离开了“语言系统”,“人文精神”无以承载;离开了“人文精神”,“语言系统”便成了无灵魂之空壳。

【关键词】语言系统;人文精神;语言工具;文学性;艺术性;返璞归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学科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是由多重性质构成的综合体。可是长期以来,人们更为关注的是它的工具性、知识性、技能性、科学性,而往往忽视了它的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可见“人文教育”的强化,构建一个人文化的语文课堂,又成为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究其根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一、影响当今中学生人文精神的三个世界

人文精神追求真、善、美及其统一。而当今教育的主体——中学生,他们并不生活在单一世界中,而是生活在“理想世界”“现实世界”“虚拟世界”这三个世界中。这三个世界对中学生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理想世界的功利与错位。二是现实世界的冲击与无奈。三是虚拟世界的纷乱与失范。因此,在语文课中渗入人文文化刻不容缓。

二、人文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做人

首先人文文化是提高道德感、责任感的基础。道德感、责任感的提高,主要是依靠文化的积淀。其次,人文文化使我们的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以升华。再次,文化可以给我们很多直接和间接的人生体验和人生哲理,帮助我们了解世界和自己以及对社会的责任。

三、失落的人文教育呼吁语文教学回归文学本性

当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语文教学仍旧多以练代读,以训练能力替代心灵感受,语文课变得复杂、沉重、尴尬。因此,语文教学是到了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的时候了。那么,如何用语文构筑一个人文的、情感的、审美的世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良好的个性?

(一)构建以热爱为目的的语文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大纲》及《语文课程标准》中都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这类的目标规定。新课标更是提出了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

譬如,首先要上好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语文课,用丰富的、新颖的内容吸收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广阔无边的语文天地,畅游于异彩纷呈的艺术殿堂。

其次,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始,采用情境导入,悬念激活、朗读激情、联想引发、感情渲染、气氛烘托等方法,扣住学生心弦,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想知”和“乐知”,全身心投入语文学习中。

(二)让情感回归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应该培养的情感品质。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1.选好课文,激发情感,有效地进行人文教育。进行人文教育,选好课文要比理论上大力倡导强得多,选择文本中那些“意义和情味”同作者旨趣相同的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是人文精神的再现。例如,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体会到作者追求美好、独立、自由的情怀……

2.充分挖掘文本中的人文因素,构筑唤情结构,陶冶学生情感。

下面我就执教散文《我与地坛》的过程谈谈自己的体会。

(1)采用情境式教学,丰富学生情感,以情导情。

首先,我采用多媒体技术,播放雅典残奥会上运动员奋勇拼搏的镜头剪接,并配入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让学生在形象图片、激越的音乐声中进入特定情境,激发学生对残疾人命运的关注,快速走进文章主题,走进主人公史铁生用十五年时间参悟的生命价值——《我与地坛》。这一下便拉近了作品与学生的距离,为形成师生互动情状打下基础,拉开了序幕。

接着,让学生在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牢牢抓住“我·地坛·母亲”三者关系,解读文本。于是,我抓住文章描写“地坛·我·母亲”的精彩段落,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充分发挥语言激情作用,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至此,“一石激起千层浪”,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沟通,让学生感悟到:其实正是史铁生的母亲向他提供了地坛,地坛向他提供了生机,生机为他带来了成功;也正是母亲以她“艰难的命运、坚韧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在暗中默默地鼓励史铁生勇敢地活下去,找到一条“走向自己幸福的路”。

为了抓住这一契机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从史铁生的母亲形象入手,进行关于母亲的审美阅读后,进一步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于是,在学生声泪俱下的阅读后,顺势拓展延伸,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母亲最让你感动的一刻……随着满文军《懂你》在教室缓缓响起,同学们积蓄的情感一下喷发出来,纷纷发言……过后,不论发言的,还是没发言的;不论男生,还是女生,都早已趴在桌上泣不成声。接着,师生齐颂《游子吟》,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尾声回荡在教室上空之际,我又再次把同学们情感推向高潮,最后把张喜琳的《期盼》作为结束,随着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响起,同学深情地朗诵着……

(2)结合文本进行随文练笔,张扬学生的情感。

此时,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情感交融的好时机进行练笔,帮助学生张扬情感。因此,诗朗诵一结束,随即屏幕上便显示课后作业:清末学者王国维说“真正的文学在于能给人心灵慰藉,拓展人的精神空间”。史铁生以“苦难”之弦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它能激起我们心弦的共鸣吗?课下写一篇读书札记,参考题目《母爱无声》或《读懂苦难》。

(3)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实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至此,孩子们人文、情感世界也被彻底打开了,最后,我又安排一课时,以“借鉴吸收”为主旋律,从“写作与语言”这两方面,引导学生从文本科学性角度进行归纳总结,学会用新鲜、奇崛的创新语言描写客观世界。这样,就巧妙地把语文学科科学性、人文性高度统一起来,最终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新课程目标。

语文的世界应该是人文的、情感的、审美的世界,语文课应成为打开孩子们人文、情感世界的钥匙。作为语文教师便是要充分利用课堂、文本教会孩子们正确运用自己的笑与哭。当语文课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流下眼泪的时候,那么语文课也就成功了。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浓浓的人文情怀,让语文课堂成为激荡、抒写学生情感的海洋吧!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返璞归真文学性艺术性
毛泽东诗词文学性英译研究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论《阿达拉》的宗教色彩及其文学性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梁亚力山水画的文学性
返璞归真亲切自然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