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5-09-10李芳
李芳
【摘要】语文是极富情感韵味的人文科学,语文课堂教学则是启迪心智、怡人心境的情感漫游过程,故而教师应以情感与智慧共生、精神与语言共舞为课堂教学宗旨,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借助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机渗透,为学生建设与充实精神世界。鉴于此,本文将围绕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情感渗入;语文素养;情感基础;高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情感教育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及作用
(一)意义概述
如何指导学生借助情感互动来深化课文理解与体验,在情感的熏陶下感悟出不同的文字涵义,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师热议的课题。“情感”二字,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一种对于客观事物的态度,投放在语文教学中,情感也就成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维认知、记忆感知、情感升华等的过程。作为人类交流最为基本的需求之一,情感并不是片面存在的,正如多数文章的情感因素都是以“玉陷石间”的形态出现,其并非直接跃然于纸上,而是需要深入剖析才能够心领神会。所以,要让学生体会文章深意,必须先教会其挖掘和领悟文中情感因素所在与所指。
(二)作用分析
情感教育能够使学生对富有深刻情感内涵的语文教材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挖掘出文章深处关键主旨。同时还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智力的开发、心理素质的提升等都有着积极影响。就笔者所见,情感对语文教育的作用主要可归结为下述两项,其一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所谓“乐学”,就是愉快地、饶有兴致地进行学习。情感教育下的课堂学习,不仅学习气氛浓郁,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无论任一类型的文体,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情感色彩,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只要教学过程中“动之以情”,就能够带领学生“批文以入情”,促生出学习的兴趣。其二是教学效果的提升。情感教育下教师和学生间的情感往来日渐频繁,两者间的互动与反馈也更为热烈,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满是关爱的理解,能够催生出学生更多的信任、尊重和依赖。随之,自尊、自信、积极的态度油然而生,继而对学习有了更多的兴趣与动力,学习效率自然明显提高。
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思路
(一)增进师生心灵交流,用沟通导出情感。笔者认为,对于情感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单一的表层的感性教育,还要加载深层的理性教育,为学生建立起客观、理性的思维方式,将文章中无声的视觉语言“认读”,通过教师的讲授与解析、的课堂发问与回答,将这一固化于纸上的储存信息符号载体,还原成文章背后作者所要传达的真实情感,转换为有声的听觉“享读”。所以,教师应善于借助语文学科最为明显的情感特性,在课文讲授之中用情“感染”学生,将文章作者所倾注的情感因素移“情”于学生,使之情感互通,激发真实的情感体验。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合理的运用激励性语言来引导学生,使其能够长期保持学习兴趣,从而投射到行为与言语中,在实现感性认知之余,结合课堂的讨论和个人情感的发挥,来实现思维的开发与理性认知的形成。
(二)营造语文学习氛围,用情境激发情感。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内心的情感得到实质的体现,唤起主动学习与思考的热情,借助特定的情境氛围,充分调动、活跃了学生的情感指数,对于学生领会文学作品的内涵,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在一定的情境下衍生出的形象而生动、适宜而贴切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实现学生情感体验的有效调动和活跃,还能于悄然之间“拨动”学生情感的旋律,使之思维此起彼伏。文章的人物与事件和学生相遇交融,激起一波波情感的共鸣。作为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是需要以具体的客观事物为依托的。因此,教师要准确拿捏这一“尺度”,充分尊重学生求新、求变的价值取向,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增强教学素材的感官反射性,为学生的情感活跃创造条件。比如在《再别康桥》《荷塘月色》《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以播放钢琴曲,或插入古筝独奏等为背景创设音乐情境,虽然在备课中要多花些时间和心思,却能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和谐宁静的氛围,让学生沉浸于作品赏析当中,使之领悟能力慢慢地完成酝酿至激发的全过程,全身心的感受语言文字带来的美的享受。
(三)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用活动巩固情感。立足于信息时代下的课堂教育能够借助各种样式的先进教学设备提升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融入情感因素,也能够很大程度上促使教学有效性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比如利用多媒体设备,配上简单的动作演示或是以音乐、语言等两相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导他们进入预设的教学情景。又比如,在学习古典文学作品时,可以安排学生分别饰演文章中的不同人物,并用以符合各自人物身份的语调和性格特征来说话,再尽可能地配合实物演示、图画展现、音乐烘托、幻灯投影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体验,等等一系列的“推波助澜”,必然能够激发起学生对古代经典名著的盎然兴致,无形之中为学生打下一层文化精神的底子,对其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也将有所裨益。
三、结语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广大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的精髓,不断反思、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情感、情调、情味,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和健康人格的逐步
形成。
参考文献
[1]何建英.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探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1).
[2]黄雪龙.注重情感体验 构建生成课堂[J].新课程(教研),2011(03).
[3]韩鹏.如何于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J].山东教育,2004(32).
[4]李小玲.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5(04).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