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教学的实施分析

2015-09-10蔡欣

课外语文·下 2015年8期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求异思维语文教学

蔡欣

【摘要】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其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求异教学方式的使用由来已久,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其多是在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实施,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求异思维,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教学;求异思维;创新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

由心理学可知,高中阶段正处于学生思维发展最为活跃的阶段,同时也是学生思维逐步定型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已经处于一个质变的临界点,科学合理的引导对于学生提升创新性思维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高中生在学科知识积累、意识形态理解与接受能力等方面已经具备了求异思维基础,因此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最佳时期。此外,无论是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还是新的高考政策,都对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考核评价内容也更加关注高中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这些政策和观念上的指引和推动,都为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提供了极大的可行性。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路径

(一)让课堂问题思考的主体回归本位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上科学合理的设置问题情境,完成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语文教师需要明确,课堂问题情境模式下,学生才是问题思考的主体,并且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是多纬度、多层次、多样化的,这是因为学生的思维不是单一的、简单的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处于引导者、策划者、组织者的地位,科学合理的设置问题情境,将学生真正放于主体地位,通过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欲望,激起学生自己心中的疑问。此外,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问题的设置需充分体现多元化、层次化、个性化,问题的答案应该是非标准化的,不应该将学生的最终思维引导向一个单一的点,这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求异思维运用的前提。

(二)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问题欲望

从目前高中语文课堂设置来看,课程教学的一堂课通常为45分钟,因此语文教师问题的设置就需要与这45分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配合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巧妙的设置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进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此外,课堂设置的问题不应过多,要留给学生合理的思考时间,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够顺利展开。问题设置数量应该跟每节课的课程教学目标相适应,问题的难易程度要体现层次性与个体性,要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与求异的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三)建立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才是课程教学中的主体,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高中语文课程中,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首先需要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与问题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从情感上来看,学习兴趣的激发需要良好的情感体验,这就需要教师营造一个民主、开放、平等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允许并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意见,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与见解,这样才更加利于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

(四)突破思维定势,在“无疑处生疑”

思维定势是困扰思维创新的痼疾,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寻求思维突破。一般情况下,人们在面对一个陌生的问题并进行思考时,大脑首先会依据原有的思维模式与常理来对问题进行判断和分析,这种思维方式得到的结果并不一定准确,甚至还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需要指导学生多维度思考问题,抛弃常规思维方式,从问题的不同角度看出破绽,体现求异思维的妙处。

三、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语文阅读鉴赏中的求异思维运用

在高中语文阅读中,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阅读文本的理解是不同的,可采用发散求异方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为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进行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以小组为单位设置阅读文本,引导学生在小组范围内对阅读文本进行讨论和求异。发散求异方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步骤为:首先每个学生在小组范围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行简洁的记录;其次在小组范围内对不同的看法进行归纳,并针对这些不同观点展开讨论;再次,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发表自己的理解,并对学生不同的观点进行点评;最后让学生结合老师与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进而对问题进行更高层次的发散,最终培养学生的发散求异思维。

在高中阅读鉴赏中,还可采用比较求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锻炼。具体实施来看,在高中语文阅读鉴赏课堂上,老师可引导学生对事物在同一角度、同一标准、同一视角下寻找不同点,通过这些不同点来探究其背后所隐藏的更深层次的内涵。

(二)表达交流中的求异思维运用

学者杨云认为逆向思维是沿着思维相反的方向去破解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逆向思维在完全遵循思维运行的逻辑顺序的前提下,按照逻辑顺序的反方向进行推理的一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高中语文表达交流模块,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运用逆向思维完成写作立意能够使作文获得耳目一新的感觉。表达交流中的逆向思维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破旧出新、敢于尝试、换角度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选择一个不同的或相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得出个性化、差异化的观点,展现出“反弹琵琶”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袁家强.论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D].河南大学,2013(06).

[2]尹萍.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求异思维引导教学[D].贵州师范大学,2014(10).

[3]刘.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语文学刊,2015(02).

(编辑:刘影)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性思维求异思维语文教学
创新性思维与设计方法的分析
跨专业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提升思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高中语文培养创新性思维的教学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