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初中作文如何走出困境
2015-09-10施世有
施世有
摘 要:初中作文教学中,常常出现以下情况:学生作文词不达意,词汇贫乏,记流水账,或落入俗套,毫无新意。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往往重教轻写,纸上谈兵,收效甚微。大家认为,只要教师指导有方,训练有术,学生勇于作文,乐于作文,定能达到善于作文的效果。
关键词:农村作文;现状;改进措施
一、农村初中作文现状堪忧
1.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
(1)书写不规范,文面差。学生作文中,字迹潦草看不清楚,不讲究行款格式,随心所欲使用标点,错字别字多。
(2)应付式,缺乏真情实感。我们农村初中流传着一句戏言:“学生三大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充分体现了农村初中生对作文的厌烦心理。于是写作文就成了一怕二厌三应付。应付式的作文,文笔生涩,言不及义,甚至空洞无物,一篇作文完了,也不知要表达什么意思。
(3)语言运用能力低。由于农村中学的学生词汇积累不足,遣词造句又训练不够,因此,大部分学生语感不强,语言运用能力偏低。
(4)套用、滥用,缺乏新意。现在的学生,哪怕是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接触大自然和接触社会的阅历少,写起作文不知从何入手,只好从各种《优秀作文选》里套用、冒用,缺乏新意。
(5)布局老套,死板硬套。历史上学习八股文这一知识点时,我们都说它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使知识分子埋首故纸堆,缺乏科学研究精神。其实,农村初中作文又何尝不是落入了这一魔咒。作文成了一种手艺,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有了明显的界定。
2.教师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蜻蜓点水,训练方案不科学。一般初中都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一篇作文,摘抄几篇范文,量是足,但质不够,而老师为应付各类检查,往往随便布置作文题目,甚至让学生自行决定写什么,缺乏系统安排。
(2)评价方法单一,激励性差。农村中学的作文评价标准是较完善的,但操作起来时表现却单一,量化或等级化是两大方法,要么评定为几分,要么评定为优良中差等。学生不知好在哪里,也不知差在哪里。
(3)重教轻写,纸上谈兵。俗话说:“教人游泳者先下水。”如果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时能亲自作一篇示范文,且是高水平的示范文,教学效果往往会出奇的好。只有亲身实践,才能对写作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才具有指导意义。而实际中,大部分教师大多是理论式教学,不能把握写作关键,学生自然不得要领,对写作望而生畏。
二、让农村初中作文走出困境的对策
1.培养学生作文规范化
尽量减少错别字,语言优美。要培养学生行文格式、标点停顿、字迹端正等良好习惯,让人一看就舒服,读起来爽心。
2.要求学生端正写作态度
应付式的作文味同嚼蜡,读起来很累,写起来也不轻松。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会写作的重要性,端正态度。
3.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有一段顺口溜:“任何体裁三段好,开头结尾要花炮,成语格言多用点,80没有70少不了。”于是有的学生死搬硬套,移花接木,词语堆砌,乱用名言,闹出不少笑话。言不及义,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思想肤浅,缺乏真情实感。教师可让学生多读多诵,积累语言。比如,写读书笔记,增加课外阅读量等。
4.训练方案科学化
哪一年级应会写些什么作文,在开学之初就应有系统的计划,在作文计划里应精确到体裁、题目、要求等,避免想起什么就写什么。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立足实际,制定法案,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才能达到作文教学的预期效果。
5.评价方式多样化
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学生的作文不可能无可挑剔,但也不可能一无是处,教师在对学生做出评价时,切忌打分即完,或是给出等次就行,最好要给出中肯的评价,哪怕是学生有微小的进步和闪光点,也要给予肯定,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全力以赴。作文积极性信心大增,形成作文训练良性循环,作文水平自然提高就快。同时,教师作文点评要变一人点评为师生共赏,改变传统教师唱独角戏的做法,让全班学生点评,朗读优秀作文,剖析典型、指导修改等,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收到意外之效。
6.教师善读、善写,当好领路人
教师要写好下水文,农村初中的学生见识面狭窄,教师写好下水作文尤为重要。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有个语文老师善读、善写,经常发表一些文章,我们学生在崇拜之余,将其视为榜样。作文教学说服力强,能抓住教学关键,将学生写作化难为易,化苦为乐,作文教学质量自然就高。
实践证明,探索既符合现代教学原理,又切合农村初中教学实际,发展学生作文能力的教学途径和方法,需要我们语文老师长期不懈地努力,只要我们潜心研究,善于总结,勇于开拓,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定能走出困境。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