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鉴赏有捷径

2015-09-10王玉兰

新课程·中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诗眼意象诗人

王玉兰

摘 要:详细论说了学生在诗歌鉴赏时,如何解答诗歌诸多方面的问题。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把握诗歌。如何才能做到又快又准确地诗歌鉴赏。

关键词:诗歌;鉴赏;作者;背景

“诗歌鉴赏”其实也不是什么专业名词。诗歌鉴赏就是对诗歌的赏析和理解。它就表示要欣赏分析一首诗,它好在哪,作者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是怎么表现出来的。用了哪些艺术手法,作者给你呈现出怎样的优美画面,反映了什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看似好复杂,好难懂。要想做好诗歌赏析,首先要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多去读,古语不是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吗?但是如果在很短的时间里要想读懂一首诗,该怎样去读呢?其实是有捷径可走的。

一、看作者和时代背景

文学作品都是在特定的时代产生的,鉴赏作品就一定要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首先要把握诗歌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文本的创作背景。这样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例如,唐朝诗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半反映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被奉为“诗圣”。如,他困居长安时期,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安史之乱爆发,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西南漂泊时期,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

二、看诗歌的注释

如果在考场上遇到了不熟悉的作品,包括作者的一切,都一头雾水怎么办,不要慌张,冷静下来,看看有没有注释,如果有,那就是你打开鉴赏之门的钥匙。诗歌下面的注释我们不能小看。一般来说,命题者所提供的注释,对理解该诗是很有帮助的,它不是无缘无故地放在那儿的。它一方面解释诗歌当中难以理解的词语,另一方面也向考生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如,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坐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设问: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注解里已经说了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试想一个人被免职会有好心情吗?再加之落花、暮春、小雨霏霏、狼藉等词,从这些凄冷的景色也可看出作者政治失意的寂寞愁绪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由此可见注释帮了大忙。

三、看诗歌语言中的關键词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和跳跃性的特点。如,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运用“铺”字,更能表现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如,杜甫《八阵图》的头两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先是精练,高度概括,言简意丰,用极少的字表达了非常丰富的内容。

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极其含蓄。意思和情感不直接道出,往往寄寓在具体的物象之中。

再就是用典。以典入诗别有意趣。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即称“用典”。如,

泊秦准(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的《后庭花》歌曲名,是引用的一个典故,诗人这里是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

四、看诗眼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要抓住它在句子或全诗中的主要作用,即诗眼的含义;诗眼的技巧用法;诗眼的作用等是否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是否表明了诗歌的主旨等。如,宋·苏轼《次韵吴传正〈枯木歌〉》:“君虽不作丹青手,诗眼亦自工识拔。”诗眼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例】2003年的全国高考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②。

注: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②毒龙:指世俗欲念。

设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该诗比较费解的“安禅”和“毒龙”已作了解释,在注释当中实际上也传达了这样的信息:本诗有“清高幽静、禅意很浓”之意,再看诗中“无人”“深山”“咽”“冷”“空”等词,我们就不难理解全诗所表现的是僻静孤寂之情了。有了题目中的“寺”字、了解了作者的有关情况和诗下的注释,再根据题目的要求,我们很容易找出第三联中的诗眼是“咽”“冷”。

五、看诗歌的意象

意象是诗歌当中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景象,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鉴赏古诗离不开意象,意象作为诗人抒怀的一种凭借,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其实在阅读诗歌时,一开始就注意诗歌的意象,这样比较容易掌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关注作者主要写了哪些事物,这些事物是冷色调的,还是暖色调的。由此基本上可以判断出作者的情感基调。如,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二十八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就可以看出作者抒情的基调。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让人感到幽雅闲致。十二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图景。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思亲的代名词。如,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再如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在古典诗歌创作中,诗人习惯于将内心情感融入意象之中而不直接表白,这就产生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读者品味咂摸,含英咀华,自然也受到了艺术上的熏陶感染,获得精神上的审美快感。

六、看诗歌的题材

从诗歌的题材上分可分为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诗人对自己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韵味、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和理想。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古代有些诗人由于对现实不满常寄情山水,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

总而言之,诗歌鉴赏其实并不是无懈可击的,而是有很多技巧,如果掌握了以上几种方法,我想应对一般的诗歌鉴赏是游刃有余的。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诗眼意象诗人
诗眼
晒娃还要看诗人
诗人猫
紧扣诗眼深化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
诗人与花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