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5例季节性发热病人登革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2015-09-10钟志成马丹娟汪安石李怡杜倩怡赵卫何天文
钟志成马丹娟汪安石李怡杜倩怡赵卫何天文★
455例季节性发热病人登革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钟志成1马丹娟2汪安石1李怡1杜倩怡1赵卫3何天文1★
目的 对2014年8月至10月我院接受诊疗的季节性1发热症状为主、怀疑登革热人群感染情况进行总结。 方法 455例怀疑登革病毒感染病例中,采用ELISA检测方法对146例疑似病例进行登革病毒NS1抗原检测,采用RT-QPCR方法对309例疑似病例进行登革病毒核酸检测,其中采用两种方法共同检测共76例。 结果 登革病毒NS1检测阳性率达43.1%,RT-QPCR检测阳性率达44.1%,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其中,重症登革热预警病例8例,登革Ⅱ型病例11例。 结论 2014年秋季广州市登革热处于疫情爆发期,重型病例较以往明显增多,同时今年新出现Ⅱ型病例明显增多,需要卫生部门加以注意,协同居民加强蚊媒传播疾病防治工作。
登革热;NS1-IgM;ELISA;RT-QPCR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ituation of dengue infection among outpatient clients in our hospital mainly with seasonal fever syndrome from August to October,2014.Methods Among 455 clients with suspicious fever,146 cases were tested by ELISA with dengue NS1 and 309 cases were tested by dengue RT-QPCR reagents.And 76 cases were tested by both two methods.Results Positive rate of dengue ELISA test was 43.1%in 146 cases,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RT-QPCR test was 44.1%in 309 cases,including 8 potential server cases and 11 cases of dengue typeⅡ.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test methods.Conclusions There was a dengue outbreak in Guangzhou and the dengue virus typeⅡ infection also showed an inclination of increase this autumn.A corporation between the local residents and the health organization of mosquito extermination is urgent and important.
[KEY WORDS]Dengue fever;NS1-IgM;ELISA;RT-QPCR
登革病毒是一种主要经蚊媒传播的人兽共患类病毒,其可引起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在大中华地区主要传播媒介为白蚊伊蚊和中华按蚊。患者感染病毒后急性起病,出现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该病传播迅猛、发病率高、尤以热带地区多发。1995年、2002年以及2006年广东地区均发生过局部疫情报道,其余年份偶有局部地区出现散发病例或输入性病例[1-3]。2014年入秋以来,登革病毒感染病例较往年明显增多并呈爆发趋势。截至2014年10月,广东省确诊感染病例已超过30 000例,死亡病例6例,其中广州市死亡病例5例。本研究对我院就诊病例共455疑似登革病毒感染病例 (其中采用ELISA检测146例,RT-QPCR检测309例,采用两种检测方法共同检测76例)进行感染情况分析总结。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有流行病学史,具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肌肉酸痛、登革热共同暴露史、抽搐、血尿、皮疹等可能的临床症状,临床怀疑登革病毒感染人群为对象。年龄涵盖范围为7天至72岁,平均年龄22.7岁。
1.2 检测方法
采用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DENV Detect 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登革病毒NS抗原保守区域。使用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登革病毒通用型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探针法)和Ⅱ型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探针法)进行检测,对登革热基因型进行初步区分。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资料分析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对所分析资料进行初步分组,分组情况为:学龄前(~5Y);学龄(5Y~16Y);成人(16Y~50Y);老年(50Y~)。后期描述中各年龄分组以学龄前组、学龄组、成人组和老年组代替。组内统计比较采用2×4/2×2卡方分析,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率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比较结果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NS1检测结果分析
采用ELISA试剂盒对登革病毒NS1抗原检测共完成血清检测例数146例,检出阳性63例,检测阳性率为43.1%(见表1)。学龄前组、学龄组、成人组和老年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10.5%、40.0%、71.7%及81.8%。综合其余各组感染情况相比较,学龄前儿童感染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6,P=0.001);学龄组检出率相比成人/老人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8.72,P=0.003);而老年组和成人组在阳性检出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P=0.48)。
表1 症状人群NS1抗原检测情况Table 1 NS1 antigen test results among symbolic clients
2.2 核酸RT-PCR检测结果情况
采用RT-PCR方法完成登革病毒核酸检测309例,其中检出阳性137例,阳性检出率为44.1%(见表2)。学龄前组、学龄组、成人组和老年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18.1%、52.3%、69.2%及65.5%。综合其余各组感染情况相比较,学龄前儿童感染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6.1,P<0.05);学龄儿检出率相比成人/老人组阳性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χ2=3.94,P=0.047);老年组和成人组间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0.47,P=0.50)。学龄前儿童人群未检出登革热Ⅱ型病例,学龄儿童组、成人组以及老年组分别检出1例、7例和3例Ⅱ型核酸阳性病例。值得注意的是老年组就诊人群共检出2例重型预警登革热病例,其中2例重型预警病例均不是Ⅱ型登革热病毒感染索造成,老年组症状不明显,往往造成就医时间滞后,如果合并其它基础性疾病者可能导致危重病例。
2.3 两种检测方法检测阳性率比较
采用两种方法共同检测病例共76例。NS抗原为登革病毒感染后早期即可表达,采用ELISA检测方法对NS1抗原进行检测;RT-Q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RT-QPCR检测结果为通用型以及登革病毒Ⅱ型之中一项阳性为阳性统计。统计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检测结果见表3。采用RT-QPCR和ELISA两种方法进行登革病毒检测,两种方法在登革病毒阳性检出率上无统计学意义(P=0.31)。
表2 症状人群RT-QPCR检测情况Table 2 RT-QPCR test results among symbolic clients
表3 76例采用ELISA以及RT-QPCR检测登革病毒情况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between ELISA and RT-QPCR with dengue virus among 76 cases
2.4 重型预警病例以及型间分布情况
重型预警病例诊断标准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国卫办医函〔2014〕746号文件。包括二次感染或合并基础疾病等高危人群,出血、少尿、血浆渗漏、退热后恶化等临床指征及综合实验室指征血小板快速下降,HCT升高等。重型预警病例情况见下表4。
表4 重症预警病例分布情况Table 4 Distribution among the severe alert cases
重症预警病例中Ⅱ型病例1例,为60岁老年男性,其余7例均为成年组(16Y~50Y)。以上8病例临床均出现镜下或肉眼血尿、血浆渗漏等症状,同时出现血小板快速下降或极低值、HCT升高等,符合重症预警标准。重症预警病例约占总阳性病例的3%(8/211),其中大部分为非Ⅱ型病例(7/ 8)。
3 讨论
由于人口迁徙流动增加和地球变暖等因素的影响,登革热目前在全球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预计占世界40%的人口即大约25亿人口面临罹患登革病毒感染危险。据估计,每年大约有将近1亿人感染登革热病毒,感染形式十分严峻[4]。
近年来,局部地区的登革热呈不断爆发趋势,广东、广西、福建、浙江、云南和海南等南方重点省(自治区)登革热继续面临境外输入和本地暴发扩散的双重压力,存在局部暴发的可能[6-7],不同年份虽有局部暴发,但出现本年度地区大规模疫情尚属首次。
此次爆发结果证明,广州市区登革病毒I型已经在蚊媒宿主本地化并在人群中传播,多数I型登革病毒阳性就诊病例近期内并无出境记录可以对其进行佐证。既往我们认为登革Ⅱ型病例来自输入性病例,此次检测中多数Ⅱ型病毒感染病例并无出境记录,是否为本地登革病毒Ⅱ型既往已存在尚值得讨论,但综合广州市疫情来看,此次Ⅱ型登革病毒以输入性病例进行解释可能性明显降低。因此,对市区蚊虫进行采样了解媒介昆虫感染情况并进行遗传学分析,掌握病毒进化情况,将对卫生行政部门的决策起到作用[9]。
学龄前组相比其它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反映了避免蚊虫接触可有效预防登格病毒感染。通过对比76例采用两种检测方法之间的比较结果进行分析,采用ELISA抗原检测结果阳性率和采用逆转录核酸检测各年龄组阳性率以及总阳性率均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可见两者均可作为急性期感染快速诊断标准,和报道结果相似[5]。目前在我国国内Ⅱ型登革病毒感染例数多为个案,但根据疫情流行地区东南亚等国家报道,Ⅱ型登革病毒感染后发生重症的可能性明显增高[8]。因而通过核酸分型区分不同型别感染,对于某些重症病例可起到提前预警作用。综合分析,排除可能在抗原特异性方面引起的假阳性,在人群快速诊断方面NS1抗原检测经济学上优势更加明显,在疾病爆发时进行人群筛查起到重要作用;而对感染人群进行核酸分型则可能在重症预警时起到提示性作用。
与其它地区感染情况有所不同,东南亚地区登革发病为全年发病,感染重型病例主要以Ⅱ型为主。我国广东地区每年均有发病病例,并且多与蚊媒繁殖季节关联,呈现季节性爆发性,8~10月易出现,并且多以非Ⅱ型为主,且少有重症病例。本年度广东地区爆发,我院就诊病例发病情况也多以非Ⅱ型为主,Ⅱ型病例仅占6%(11/158),且本院内就诊的重型预警病例多为非Ⅱ型病例,仅有一例为成人Ⅱ型病例。这个是我院就诊病人发病新特点之一,可能在本地蚊虫体内登革病毒Ⅱ型尚未成为优势病毒株而以Ⅰ型多见。但在人群敏感性方面,中国人群罹患病毒类型为非Ⅱ型登革病毒后表现的相应症状是否更加严重,是否具有新的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登革病毒感染后的大部分病例转归呈现自限性的特点,病毒感染后造成的死亡率大约在4/10万,重型病例一般在症状出现得4至7天内出现,及时对重症预警病例的对症治疗可以进一步降低死亡率[10],但它仍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类疾病。广东地区发病和蚊虫滋生季节性高度接近而非全年发病,学龄前组和其它组之间的统计学差异明显,说明避免接触蚊媒叮咬可显著减低登革病毒感染几率,因而加强对季节性蚊媒的消杀和清除积水、减少接触对预防登革病毒感染显得非常重要。
[1] 宋韶芳,罗雷,景钦隆,等.广州市2001-2010年登革流行特征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2,12(2):214-216.
[2]Luo HM,He JF,Zheng K,et al.Analysis on the 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dengue fever in Guangdong province,1990-2000[J].Chin J Epidemiol,2002,23(9):427-430.
[3] 张复春,陈燕清,卢业成,等.广州市2002-2003年1032例登革热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6):421-423.
[4]Molyneux DH.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beyond the tipping point[J].The Lancet,2010,375:(9708):3-4.
[5]Ahmed NH, Broor S.Comparison of NS1 antigen detection ELISA,real time RT-PCR and virus isolation for rapid diagnosis of dengue infection in acute phase [J].Vector Borne Dis,2014,51(3):194-9.
[6] 孟玲,向妮娟,李昱,等.2013年10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J].Disease Surveillance,2013,28(10):792-796.
[7] 樊景春,林华亮,吴海霞,等.广东省2006-2011年登革热时空分布特征 [J].Chin J Vector Biol&Control,2013,24(5):389-391.
[8]Gregory CJ,Santiago LM,Argüello DF,et al.Clinical and laboratory features that differentiate dengue from other febrile illnesses in an endemic area-Puerto Rico,2007-2008[J].Am J Trop Med Hyg,2010,82(5):922-929.
[9] 赵卫,曹虹,张文炳.登革病毒分子进化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06,6(22):762-763.
[10]Lambrechts L,Scott TW,Gubler DJ.Consequences of the expanding global distribution of aedes albopictus for dengue virus transmission[J].Plos Negl Trop Dis,2010,4(5):e646.
Analysis of dengue infection among 455 seasonal fever clients
ZHONG Zhicheng1,MA Danjuan2,WANG Anshi1,LI Yi1,DU Qianyi1,ZHAO Wei3,HE Tianwen1★
(1.The Medical Genetics Center of Guangdong Women and Children Hospital,Guangzhou,Guangdong,China,511442;2.The Clinical Laboratory of Guangdong Women and Children Hospital,Guangzhou,Guangdong,China,511442;3.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Tropical Medicine,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China,5105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097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70271);NSFC-广东联合基金(U1132002)作者单位:1.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广东,广州 511442 2.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广东,广州 511442 3.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515
何天文,E-mail:love830415@126.com
注:钟志成、马丹娟与汪安石为并列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