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华丽转身”
2015-09-10陈昕
文|本刊记者 陈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步伐正在逐步加快,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呈现出良好发展的势头,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理念也逐步走向现代化。信息化观念也由重视生产自动化向重视管理信息化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化不光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同时也成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识。国内的建筑施工企业纷纷根据自己的业务情况,分别建设了各式各样的信息系统。其中有些是采购了市场上标准的商业软件产品;有些则结合自己的业务需求,委托软件厂商或自行开发了一些管理系统。这些系统也涉及了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各方面业务内容。
从相关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建筑施工企业在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差异还是比较大的,综合项目管理系统整体的应用开发情况相对优于企业管理类系统,得到了更多建筑企业的认可;专用工具系统的应用程度整体低于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和企业管理系统。
但是,无论是综合项目管理系统、企业管理系统,还是专用工具系统,在已应用的建筑企业中均得到了很高的满意度评价,满意与基本满意的企业用户比例均能达到90%以上。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在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步伐正在逐步加快,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呈现出良好发展的势头,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理念也逐步走向现代化。
目前,建筑施工行业在大力推广实施信息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引入创新管理理念,例如:企业信息化和企业管理有机结合、全员参与、PDCA持续改善、精益化管理、追求“零”目标等管理理念;除此以外,建筑施工企业也在注重企业管控、敏捷制造、虚拟制造、客户关系管理、大规模定制、商业智能、绩效管理等管理理念。
在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方面,这些年来的发展也在发生着改变。信息化观念由重视生产自动化向重视管理信息化转变,表现为由“硬件”到“软件”的转变。硬件是信息系统的躯体,硬件的投入和增加看得见、摸得着,过去的企业领导更喜欢在硬件方面投入。而现在的企业领导逐步认识到,信息系统光有躯体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支撑躯体良好工作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即必须要有先进的思想、管理制度、组织体系和软件。与此同时,企业在“软件”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意味着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更加深化,其结果也必将带来更大的信息化成效。
应用架构由分散应用向整合应用转变,即从部门级单项应用到向企业级集团公司涵盖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人事、综合项目管理、设备协同办公等环节的整体应用发展。
此外,数据管理一方面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形成信息共享、增值的机制;另一方面由关系型二维结构数据管理为主,向综合关系型、空间型、网络型、多媒体等非结构化数据管理发展。系统模式则由C/S为主的架构向B/S为主的架构转变,适应企业业务处理和经营运作快捷化、实时化的要求。企业信息系统软件从功能型的子系统向流程化的、配置功能很强的集成化平台发展。
可以说,企业信息化实施模式由“用户-软件供应商”模式向“用户-信息化咨询/监理商-软件供应商”模式转变,保证企业信息化切实从用户需求出发,控制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走向知识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从数据管理到信息管理,再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这是一个持续达半个多世纪的漫长过程,至今该过程仍在发展中。
实际上,企业信息化既具有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它是从低到高,逐阶段地往前演变推进的。然而对于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的认识,人们往往存在一种误解,以为它是高级阶段逐一取代低级阶段的过程。从数据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三者的关系看,并不是简单地由后续阶段顺序取代前行阶段的过程,而是逐步累积发展的过程。具体来说是后一个阶段是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一个阶段包括了前一个阶段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各个阶段可同时并行存在,但其相对重要的地位逐一转让给后一个阶段。
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同时存在着数据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的内容,它们各有其重要性,并互有联系,为后续发展的管理阶段服务;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它们各自的比重在发生变化,后续发展管理阶段的重要性相对地在提高。
知识管理的内容很丰富,包括知识的获取、传播共享、应用、运营、创新等。其中,要点是解决知识悖论、经营知识资产、实现知识共享、促进知识转换、引导知识创新。
解决知识悖论。创新研究会产生知识,这种创造知识的成本往往很高,而共享知识的成本往往很低。为激励知识生产者的创新研究,需保护其知识产权以促进知识供给;片面强调知识共享却会纵客侵权、盗版等行为。在两难选择中,应寻找合适的均衡点,妥善处理好保护知识产权与实现知识共享的矛盾。
经营知识资产。知识可转化为专利、品牌、商誉等无形资产,它往往比有形资产更有价值,并与其他资产一样需要通过经营来增值。知识还可构成智力资本,它在企业发展中比物质资本或货币资本还有意义,也需要通过运作使它发挥更大的作用。
实现知识共享。知识对拥有者来说没有竞争性,对使用者来说没有排他性,它的作用伴随着交流和共享程序的提高而提高。在企业知识管理中,必须促进员工个人知识、职能部分知识以及整个组织知识的交流和共享。为实现知识共享,需建立信息关系、改进激励机制、培植企业文化,并把企业变成学习型组织。
知识可按不同标准进行各种分类。奥地利哲学家波兰尼(M.Polany)按知识能否通过编码进行传递这个标准,把知识分为编码型的显性知识和意会型的隐性知识。在这种认知下,知识管理可被视为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隐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这是人类知识传播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率的模式,信息获取者即使不使用语言的沟通也能从信息携带者那里获得隐性知识,这一学习阶段可以掌握创新和技术的核心。第二阶段: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这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创新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人们将自己的经验、直觉和想象等转化为可以用语言表达和描述的内容,这是一个将感性知识提升为理性知识的阶段。第三阶段:将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这一阶段是知识共享的过程。第四阶段:将显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这是一个建立重复利用知识体系的阶段。
可以看出,知识管理离不开技术,特别是包括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技术在内的信息技术及其智能化的信息系统,但主要依靠的不是技术而是人才。知识管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要为企业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服务,为企业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保持竞争优势、获得可持续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