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文化的守护

2015-09-10姜美娟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5年14期
关键词:命名大师建筑

文|姜美娟

在2014年召开的文化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建筑文化是人类文明长河中产生的一大物质内容和地域文化特色的靓丽风景,作为凝固的音乐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挑战,甚至出现了一些“求新立异”的建筑,令网友赋予裤衩、秋裤、方便面桶等绰号,而“福禄寿”酒店、方圆大厦等也被网友指责与周围环境不协调。

当然,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相伴产生的建筑作品以优秀居多,很多已经成为城市的标志,提到这些建筑,你就会想到那座特定的城市。前不久,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在其设计的大明宫丹凤门楼上接受了“张锦秋星”命名仪式。这颗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9月11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210232小行星,已于2015年1月5日荣获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命名为“张锦秋星”,并刊入《国际小行星历表》,永载史册,成为该天体的永久星名,为世界各国所公认。张锦秋大师,成为我国首位拥有小行星命名的建筑设计师,自此浩瀚太空中有了建筑设计者的足迹。

经典建筑:是凝固的时代音符

建筑,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工程和艺术的双重性。当我们的老祖先开始使用石器的时候,盖房子的活动就已开始。时至今天,建筑文化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具有神秘浪漫的艺术精神,体现着丰富的想象力,并以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存在。不断创新的建筑设计承载着建筑时代的灵魂,它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使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得到提升,最终凝固成了时代前进的音符。张锦秋大师的作品就是这样,从传统的文化当中提取养分,又结合时代因素塑造出经典建筑。

在拥有13朝古都称号的古城西安,厚重的历史赋予了它独特的城市韵味,当你游走在这座“现代长安城”时,一些地标性建筑如陕西历史博物馆、钟鼓楼广场、大唐芙蓉园、世园会长安塔、大明宫丹凤门等,都会轻易地让你“穿越”回与它们有关的历史年代,一次次再现这座城市曾经的气魄与辉煌。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我国第七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工程,这座馆舍为“中轴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新唐风建筑群,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浑庄重,融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于一体,成为陕西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象征。

大唐芙蓉园,是一处因借曲江山水,演译历史名园,服务当代的主题公园。园内唐式建筑在规模上全国第一,集中了唐代多种建筑形式,宛若一个唐代建筑博览会。由于其运用传统皇家园林的布局与现代化公园的功能有机结合,不仅风景优美,还为开展多样化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安全、灵活的公共空间和交通系统。

这些传递时代精神的建筑,都是都出自张锦秋大师之手。她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师从梁思成先生与莫宗江先生。1965年,作为首都研究生,张锦秋在人民大会堂亲耳聆听了 周恩来总理的毕业赠言——“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1966年初,张锦秋毅然踏上西安这块土地,来到中建西北设计研究院,一待就是50年。

具有三千余年历史的中国古都西安,给了她丰富的创作灵感,多年来她的设计思想始终坚持探索建筑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坚持传承与创新,为西安古城创作了一个个新地标,镌刻下民族建筑的魂脉,也书写着她传奇而辉煌的人生。2010年,张锦秋院士获得何梁可利基金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传统回归:找回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座谈会上提出,要少一些奇奇怪怪的建筑。什么是奇奇怪怪的建筑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显然一些建筑在“求新求异”的过程中,违背了其本身“适用、经济、美观”的特性。

爱丁堡大学建筑学博士方元,在参加凤凰卫视节目时提到,奇怪的建筑主要是违背了四条“建筑定律”。即违反科学原理,违反经济原则,违反使用功能,违反大众的审美标准。纵观国内外城市发展和建筑风格,越是传统的越经典,越是时代的越久远。

中建西北院总建筑师赵元超,曾在张锦秋大师创建的“华夏所”工作,担任过华夏所长和所总,并最终接下院总的接力棒。在他眼中,张锦秋大师是用严谨的工作态度,留下了风格鲜明的一座座建筑,守护传承着博大精深的中华建筑文化。

在他的印象里,张锦秋大师最明显的工作特点就是“对建筑文脉深入的探索”。她对唐长安的规划、重要建筑的布局认真研究,一丝不苟。随身携带笔记本边学边记,直到现在也没有丢掉做笔记的习惯。从三线工地回院转入开展大型公共建筑设计时,她记了整整6本笔记。而张锦秋大师经常涌现出的具有历史传承意义的设计“闪光点”,也往往来源于她的“文化积淀”。

设计陕西省图书馆时,建设用地在一座高坡上,当时很多人觉得这座建筑所处位置太高交通处理复杂,建议将坡铲平。张锦秋大师力排众议,指出这是唐长安的第五高坡,应该作为历史地理信息保留。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图书馆,恰是利用了当时的唐朝坡地,才有了站在人生高地的寓意。“如今,每当看到年轻人们坐在依坡地建成的台阶上读书时,心里都感觉很欣慰。”曾跟随张锦秋大师参与过陕西省图书馆设计的赵元超这样说。

张锦秋大师的设计风格和工作理念甚至影响着一代设计人。做为她的学生和后辈,赵元超在主持设计西安市行政中心时,很多人对设计方案拿不定主意。此时,张锦秋大师站出来说了三个支持。一是代表了陕西风貌,二是具有庭院式风格,三是与西安文化相融。当然,支持的同时,她对年轻人的要求也是严格的。赵元超在设计南门广场时,将此定位为西安的心脏起搏器,将周围破碎的空间整合起来,设计了比较现代的建筑风格。张锦秋到现场查看后却说:“感觉这些建筑和南门不是一家人”。赵元超在此基础上,对设计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更多地注重历史的元素,成功链接了历史与现实。

浩瀚太空有了一颗“张锦秋星”

轮回重启:让中国的建筑文化屹立于世界东方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性,使得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崇高荣誉。张锦秋院士在小行星命名仪式上说:“这份光荣属于中国的建筑界,属于古老而心生的陕西,属于焕发青春的古都西安,属于正在‘一带一路’奋斗的西部建筑工作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表示,“张锦秋星”的命名是一项国际性、永久性的荣誉,她在城市建设和建筑文化方面所作的贡献也将载入史册。陕西省副省长王莉霞说,张锦秋院士获此殊荣,不仅是国际社会对张锦秋院士突出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广大建筑师的肯定和鼓励,对于提高建筑文化自信与自觉,提高建筑师影响力,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技术高峰具有重要意义,既是建筑界的骄傲,更是陕西的骄傲。

诚然,张锦秋星的命名,是对张锦秋大师一生奉献的肯定,也是整个建筑界的盛事。在迢迢星河里,它是建筑行业漫漫长夜里的启明星,将开启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如今,中华建筑文化与域外建筑文化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交流、碰撞与融合。建筑设计师们,有义务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张锦秋星”的命名,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从“西学东渐”到“中西文明共生”,将使中华文化和中国建筑创作,以全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猜你喜欢

命名大师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大师剪我也剪
命名——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向改装大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