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发展大势与中国战略选择

2015-09-10王湘穗

军事文摘 2015年8期
关键词:经济圈共同体体系

王湘穗

2014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央政治局的学习会上就世界大势的问题讲了两句话:“如果我们对世界大势认识不清,甚至茫然无知,就难以把握时代的脉搏,我们的事业就难以有新的开拓。”这说明认识世界大势非常重要,只有认识了世界发展大势,才能确定中国发展的方向和战略的选择。

美国进入“衰退期”

在资本主义体系的500年间,经历了由几个国家主导的百年周期,即伊比利亚-热那亚周期、荷兰周期、英国周期和美国周期。每个周期都经历了从实业扩张到金融扩张的发展阶段,在总体性的金融危机后让位于下一个周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在1870~1913年间GDP年平均增长率为3.9%,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超过英国。到1913年,美国人均GDP超过英国5.5个百分点,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自此,世界迈入美国周期。然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现今美国也步葡萄牙、荷兰、英国的后尘,进入了衰退期。

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因素在于投资、劳动力和创新。由于劳动力和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减,在达到某个水平之后,增加劳动力或资本的投入将无法带来更多产出。目前,几乎所有美国经济的决定因素都在恶化。一是劳动参与率下滑。2010年,美国25~54岁年龄段的人数占总人口比例为41.2%,到2020年,这一占比将进一步降低到38.7%。此外,美国人均劳动时间在不断缩短。二是劳动力质量提升停滞。实际上,现在的高中毕业率要低于1970年的水平,而且年轻男性接受大学教育的程度仅与1980年的水平相仿。三是美国的资本积累水平几十年来一直在降低,净投资占净产出的比例在近几十年持续下降。

美国智库2015年报告称,美国制造业实际增加值仍低于2007年,就业岗位减少200万个,企业少1.5万家,并对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电网、激光打印-新制造、页岩气-新能源等对制造业增长的促进程度提出质疑。美国情报委员会也承认,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将发生“变化大于传承”的大变化,将出现新的全球主体。美国战略智囊布热津斯基认为,美国已经无法单独主导世界,需要与非盟国的大国一同合作,共同治理世界。不难看出,历史的车轮仍在沿着轧过的车辙前行。

美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一个周期的主导国家,代表着一种经济模式、一套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一套全球化的秩序,拥有最大的经济规模、最强的军事力量、最多的盟友,以及强大的美元体系、科技创新能力、世界治理能力和经验等。但是,它已经过了最强盛的阶段,不再是二战之后雄冠天下的美国,也不是苏联解体后一超独大的美国了。美国,包括美国模式的竞争力都在下降,缺少对变化世界的适应力。美国的形还在,但势已衰,尚未竭。美国还是真老虎,但是已经老了,是真的老老虎。

世界局势走向

美国衰落后,世界格局会怎么变呢?在一超独大的格局难以坚持的情况下,美国的设计是“两洋格局”。“两洋格局”将会成为一种过渡阶段,未来的世界会成为可以包容多元文明的多极化世界。区域化体系的发展,与正在瓦解的美式全球化体系一道,正在成为世界体系演变的新趋势。

美国之后无霸主。由单一国家主导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即将过时,多极化、多元文明的世界正在走来。未来的基本趋势是天下三分—形成北美、欧洲和东亚三大经济圈。

要成为核心经济圈,必须具备三大条件:有支撑发展的足够资源和市场体系,有相对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有相对独立的金融体系。三大体系构成了“经济圈”的金字塔结构:资源丰富、市场广阔是基础,制造业体系是经济的脊梁,金融体系是现代经济的大脑。还要有其他条件,包括政治与安全的独立。目前,具备条件的只有三家—北美、欧洲和东亚三大经济圈。

目前,世界GDP总量为70万亿,三大经济圈就占去约75%。2001年后,北美、欧洲的世界GDP比重都显著下降,东亚地区却在稳定发展,如果东亚经济圈把俄罗斯、印度、中亚、中东资源圈整合进来,将达到世界GDP的40%。

三大经济圈各有优缺点。北美经济圈金融存量大、底子厚,军事实力强,但是资源透支严重;欧洲经济圈经济实力强,社会矛盾小,但是军事是其短板;东亚经济圈人口多,发展快,但是政治、安全整合不够,货币体系发展不足,资源相对紧缺。

中国的战略选择

处于东亚经济圈的中国,面对多极化的世界该作何战略选择呢?基于三分大势的研判,基于对自己力量的认知,中国目前不具有建构全球体系的能力,是区域型力量,是多极之一。因此,中国不能选择传统替代模式,即替代美国成为世界新霸主。在此背景下,推进区域共同体建设是顺势而为的选择。因为只有在区域共同体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巩固的经济圈、安全区。这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与安全意义重大。面对欧盟、北美等发达国家集团的竞争,中国只有通过区域合作才能完成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

建设区域共同体是顺应世界大势、适应历史规律、符合区域国家利益和中国式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是审时度势的战略,能够解决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发展和安全的问题。中国应合大势、据地利、拥人和,谨慎而有为、进取而不冒进。在三分天下之中,居其一而足,推进世界体系的多极化,绝不当替代美国的霸权国家。

泛亚共同体战略是亚欧非大陆区域建立的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组织,希望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安全和社会进步。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演讲时,提出了“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强调要坚持讲信修睦、合作共赢、守望相助、心心相印、开放包容,使双方成为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同舟共济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传统国家的合作多通过结盟方式,具有明显的排他性特征,是欧洲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延续,是争霸性的战国体系,难以适应今天的环境。而建设泛亚共同体的本质是建立区域体系,是以合作方式解决区域国家的发展和安全问题,这超越了传统国家体系同盟的局限,更符合当下与未来世界局势的发展。这是中国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创新。

“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一路”战略是泛亚共同体的具体化,其两条主线分别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以传统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为基础范围,以共同发展和安全为目标,通过相互认同并积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伟大战略。

“一带一路”战略涵盖亚欧非(大洋洲)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对中国制造业体系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整合、体系再造意义重大。通过“一带一路”战略,亚洲国家可从主要向发达国家配套转向以中国集聚,重构经济体系。

中国制造业体系是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在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工业门类包含39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中国全部拥有。大而全的制造业体系也许不够经济,却是中国国家战略竞争力的核心。13亿人的统一国家、稳定的统一大市场,是中国发展之本,也是最大的安全目标。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实业立国、实业兴国,完成工业化的有效手段,是天大的好事,也是天大的难事。践行“一带一路”战略,需要我们把握好合作共赢,循序渐进,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综合一体,区分层次的原则。

博弈中共生的中美关系

中国希望跟美国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可美国还没有做好平等对待中国的心理准备。中美是具有不同国家利益的国家,也是具有共同全球利益的大国。中美之间主要存在三大矛盾: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金融型国家和实业型国家的矛盾。同时,中美之间还存在两大合作需求,即保持国际环境总体安全的需求,保证全球经济持续发展的需求。

目前,中美关系不稳定的根源,是美国难以控制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能,坚持“美国利益最大化”。太平洋很大,美国控制了99%,却对中国的1%还要指手画脚。面对总想要通吃利益的美国,中国只有通过博弈和斗争,才能维护自身权益。这种既有矛盾又有合作的现状,形成了中美之间的博弈式共生关系。中国希望美国平等待我,而美国还没有做好平等对待中国的精神准备。中国对美关系要讲求策略和辩证法,若想成为美国的朋友,就先当美国打不败的对手,美国尊重强者,这是它的战略文化。

中美关系的本质是大国博弈,博弈的要义在于结局不由单方面决定,而是两者互动的结果。中美关系以博弈求合作则合作存,以退让求合作则合作亡。博弈是实现合作和分享利益的手段,共生是相互依存的状态和斗争的结果。

结 语

概括起来,目前的世界正处于大危机之中,处于格局、周期、体系交替的多重转折点。天下三分是未来世界的基本趋势,中国将成为世界一极,切不要争当全球新霸主。建设泛亚共同体应该成为中国的大战略选择,要通过“一带一路”等举措,推进共同体建设。中国成败的关键,在于把自己的事办好。

责任编辑:刘靖鑫

猜你喜欢

经济圈共同体体系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目标向度与实践进路
爱的共同体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汉长昌”经济圈可行性分析及其影响
上海自由贸易区试点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分析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