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2015-09-10卢伟姚嘉江丽炜刘向东王建波
卢伟 姚嘉 江丽炜 刘向东 王建波
摘 要:文章从高校教育体制、大学生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初等教育状况三个方面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进行了论述,高校教育体制导致教师素质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教育利益化,教育责任感淡漠;大学生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控能力差,重文凭轻知识;初等教育“全能型”培养方式,以及教育资源匮乏、不均衡和“填鸭式”教学现状对高等教育质量起到本质上的影响。
关键词:高等教育 教育质量 教育体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7-200-02
目前,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高等教育质量也出现逐年下降趋势,很多研究人员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足、学校招生规模扩大、高校自身的运营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不完善、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松懈等因素导致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1}。笔者作为高等教育者,从事普通高等教育一线教学工作已经18年,从自己走过的求学之路、目前初等教育改革以及在教学中接触到的历届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认为以上因素不尽然,也许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更能体现其本质。
一、高校教育体制导致教师素质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目前,一些高校教师的薪资与教学水平和质量几乎没有任何关系,教好教坏都一样,用心不用心一個样,高校没有任何实际有效的评价和奖惩制度,教育只是一种工作,没有了责任心,变成了良心活。大家更看重经济了,而忽略了教育责任,“以教学带科研”和“以科研促教学”的教学理念本来无可厚非,但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与科研两者之间的均衡关系,科研水平高,教学水平却不一定高,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大部分教师很难做到二者兼顾。现在高校教师都在忙于搞科研、拿项目、套经费,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还是为了名和利,科研搞得好,项目大、资金多,在高校的地位就高,因为高校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标准重点集中在学术科研上,过分强调教师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特别是在教师晋职称、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方面,通常将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放在首位,而将教学水平和能力以及教书育人的目标放到了后面{2}{3}。只要科研搞得好,一切好处和利益都来了,人际关系广,领导也看重,没有人会看你教学质量和教学任务完成的怎么样,因为他是科研能人,身上的光环太多,没人敢质疑。而对于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却得不到任何肯定和评价,因为教学质量没有评价指标,也没有奖励制度,即便有奖励,考核的还是项目、论文、获奖和教材。
所有的教师都在搞科研、编书立著,还有多少精力去研究教法、去备课,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所以,一些高校的“知名人士”都不是纯粹的教育者,教学质量是不可能靠他们来提高的,但他们又是高等教育一线的“明星”,大家都会向他们学习,因此十几年下来,在一些学校教育已经变了味,高校教师的素质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育变成了某些人“发家致富”的途径和工具,失去了其原本的面目{4}。
十几年前,一名青年教师要想走上讲台,必须给两名老教师助课一年以上,经过多次试讲才可以走上讲台,而且第一轮只能讲授一门课程。现在青年教师已经没有这个经历了,刚毕业就能上讲台了,没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怎么能提高教学水平,这样下去教学质量也不可能提高。
二、大学生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由于高校扩招的影响,大学生整体素质有所下降。但这不是主要的原因,大学生学习目标和学习心态的变化才是导致其素质逐年下降的根本原因。
目前,中国的教育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一直都是在学校和家长的全面监管下学习,可以说起早贪黑,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了。上大学后,失去了监管,时间自由了,大学生的学习心态发生变化,认为自己的学习任务完成了,该放松、该玩了,于是天天玩电脑、玩手机、处朋友,全部的心思和精力都没在学习上。在这种环境下,真正能抵挡住诱惑的学生太少了。大学生的这些状态让高等教育质量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大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我国,文凭还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仍是学生走向成功的最佳“跳板”,文凭比知识更重要{1}。上大学不是为了学知识、学技能,而变成了混学历和文凭,在课堂上用心学习听课的同学少了,看电子小说、打游戏的多了,虽然不是绝对的,但这种现象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了,教师、学生,甚至教学督导、学校领导都默许了。这也导致一线教师对教育失去了信心,学生认真听课的越来越少,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越来越少,向教师问问题的也越来越少了,学生的注意力没在课堂上,教师慢慢地也不会去认真备课,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讲授技巧了。有的学生以考研为目标,也是为了考研而学习,只学考研的科目,正常学习的课程也不学,甚至课都不上,天天去图书馆学外语和高数了。先不说这样的学生能否考上研究生,他们的专业知识是匮乏的,专业技能也是欠缺的。这样下去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不可能提高。
三、初等教育现状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
初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没有一个良好开放的初等教育,将直接影响高等教育质量。我国的初等教育就是一种“填鸭式”教育,教育改革多年也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还有越演越烈之势。教育改革措施的制定,如果没有从事教育一线的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参与,无法深切体会到初等教育的现状和困惑,改革措施就可能事与愿违,虽然改革的目的和愿望是好的,但有的措施不切合实际,执行起来却很难或者执行的效果和初衷不一致了,目前家长和学生在教育资源和教育成本上花费越来越大,就目前高考来说,如果到2017年不分文理,家长和学生将来在教育上的投资会更大,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力上,感觉现在的教育理念变成培养孩子“文理兼通”全能型学生了。初中生现阶段的学习科目已经达到10多科,总计几十本书,几乎不分主次,每科在中考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连会考结业的科目都占有50分以上,所以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天天补课,学生的减负也只能是形式上的,学生负担越来越重。这种现象如果不从教育本质上来改变,将会导致教育体制越改学生越累,越改效果越差,更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教师补课收费现象,原因是现在家长求着老师补课了,不补不行,课程太多,孩子在学校消化不了,不补就考不上好高中,上不了好大学,说来还是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资源不平均。现在的初、高中学生变成了学习的机器,而且是接收器,只会学习,动手实践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越来越差,真正成了高分低能,到大学再想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就太难了,思维已成定式,创新思想受限,中小学开发创新思维的最好时期已经过去了,这样的学生又能有多少的创造力。而且,这样承受12年压迫的学生一到大学对外面的新环境,自控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处理问题和事务的能力都很弱,又出现了部分家长在大学陪读的现象。
四、总结
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要想改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高等教育的体制和初等教育现状。尊师重教,提高一线教师待遇,改变教师晋职条件,促进初升高、高升大的教育制度,逐步培养具有特、专等一技之长的学生。开发思维,培养创新思想,鼓励中、高、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从小就开发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让学生真正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幕课教学模式在本科生公共选修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机械类单片机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JG2013010521)和佳木斯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Cxtd-2013-01)。]
参考文献:
[1] 周阳,张忠华.对高等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的再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
[2] 郑景云.高等教育质量影响因素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1)
[3] 王新叶.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师,2010(4)
[4] 孙法浩,衡旭辉.试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J].枣庄学院学报,2008(12)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第一作者简介:卢伟(1973—),男,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通讯作者简介:姚嘉(1977—),女,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