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一环境双重约束”视角下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2015-09-09孟庆强

消费导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服务业河北省

孟庆强

资源、环境双重约束下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是由河北省省情所决定的。过去的几十年里,河北的经济得到了持续高速增长,但是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建立在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上的,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已逐渐成为制约河北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研究背景

河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老工业基地之一,其经济长期保持粗放型模式,产业结构以高消耗、高污染的第二产业为主导,其中,装备制造业、冶金、化工、农产品加工为支柱产业,因此,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必将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

从资源角度来看,河北省单位产值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资源消耗量大;从环境角度来看,河北省经济主要依靠污染相对较高的工业拉动,长期粗放经营,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大量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排放,其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均大于全国平均水平,环境污染不断加重,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在2015年4月国家环保部在官网以公告的形式发表了4月份的空气质量检测数据,全国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排名,河北占据了7席,排名依次是唐山、郑州、济南、保定、邢台、石家庄、邯郸、廊坊、常州和衡水。面对严重雾霾,尽管河北省也相继出台相应的应急预案。但《应急预案》只是极端气象条件下“减缓重污染恶化”的短期应急举措,治理雾霾的长远解决之道“不在应急、而在减排”。因为造成严重雾霾的根本因素是持续的污染物排放,即主要是大气污染排放总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而天气因素只是触发和加剧雾霾影响的直接因素。也就是说,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才是应对雾霾天气的治本之策。

资源、环境约束之所以会存在,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供给、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目前,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长期、大量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已经使河北省部分矿产资源濒临枯竭,本就匮乏的水资源更加不足,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环境压力逐渐加大。可见,河北省现有的产业结构使得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受到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经济发展不可持续。因此,寻求资源环境双重约束下的产业结构优化途径,协调发展“资源一环境一经济”系统,成为一个我省所面临的亟待解决重大课题。

基于此,本文就资源环境约束下河北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对河北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河北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2014年,河北省生产总值29421.2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全省经济发展实现缓中趋稳、稳中有进。2014年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增长4.2%,上半年增长5.8%,前三季度增长6.2%,全年增长6.5%,呈现加快态势,表明支撑河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面总体良好。

(一)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1.农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以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发展节水早作农业,粮食总产量达到672亿斤。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规模扩大,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80万吨、390万吨、630万吨。加快食品工业大省建设,君乐宝3万吨乳粉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建成投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08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提高到64.5%。

2.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有中生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十百千”工程和千项技改项目,工业投资增长17.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00多家。“无中生有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12个优势产业,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和1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7个和5个百分点。

3.服务业增长势头显著。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扶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和健康养老、社区服务等服务业发展加快。实施电子商务三年推进计划,建成50个县域特色产业电商平台,电商交易额突破万亿元。燕赵财险公司获批开业,北京银行、平安银行等金融机构入驻我省,全年新增贷款3400亿元、增长14.2%,新增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企业147家,直接融资889.8亿元。32个省级物流产业聚集区加快建设,9个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成运营。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为稳增长、调结构、保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二三一”的产业格局明显

2014年,河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3447.5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5020.2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10953.5亿元,增长9.7%。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7%,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1.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7.2%,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1.7:51.1:37.2。与2013年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降低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7个百分点。

从整体来看,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还是偏大;第二产业的比例高,虽然稍有下降,但短期内也低不下来,因为我们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它是我们目前的经济支柱;第三产业产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虽然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发展相对落后。产业结构的分布显然是不太合理的,“二三一”的产业格局明显,与“三二一”型的产业结构有一定的差距,这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河北省的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升级。

特别是京津冀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形势下,进一步调整河北产业结构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河北省应按照“做精一产,做优二产,做强三产”的总体要求,积极发展高优农业,改造壮大第二产业,大力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三、资源、环境双重约束下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路径

(一)做精农业,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格局,建立更多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结合当地的条件发展特色养殖和种植,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规模大、效益高、带动关联产业强的农业骨干龙头企业和企业群体,提高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优化河北省农业布局结构。

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目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创汇农业,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实现农业的“市场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持。改变农业增长方式,积极主动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开发和推广新的优质品种。

2.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和农业产业化层次

适应绿色消费、生态环保、安全健康的市场需求,着力扩大优质、生态、安全农副产品供给。加快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积极推行农产品原产地标识制度和终端产品认证制度。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和产地环境整治,推进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绿色控害技术综合运用示范基地建设,完善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和检疫体系网络,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以促进农业生产工厂化、管理企业化、组织规模化为重点,继续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工程,支持龙头企业提高层次、扩大规模,推进上下游产品加工的联合与协作。突出资源优势和特色品牌导向,引导带动农业生产提高层次、争创名牌、增值增效和节约资源。以农民组织化推进农业产业化,支持农民以生产要素参股龙头企业,鼓励农村经济能人牵头建立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各类公司、合作组织和广大农户紧密合作机制,形成以产权为纽带、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

(二)做优工业,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立足我省工业现实,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位置。积极探索产业发展规律,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营造良好环境,强化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抢占经济和科技竞争制高点,推动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减少高消耗、高污染能源消费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随着我省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急剧增加,应合理规划和发展新能源及新能源产业,并建立有效的投融资机制,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保障,改进煤炭技术,积极开展对外合作,进一步优化我省的能源结构,减少高消耗、高污染能源的消费,促进我省产业结构向低碳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2.建设工业强省,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

以实现工业由大变强为核心,按照“双轮驱动”的要求,一方面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以高端产业、高端产品、高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制造业体系。

(1)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立足河北现有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着眼于全球高新产业发展趋势,按照“全面统筹、集聚资源、重点突破、抢占先机”的总体要求,以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载体,以规模化、高端化、集聚化、国际化为导向,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选择节能环保、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海洋高新产业作为主攻方向,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发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培育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

(2)改造提升传统工业

按照创新驱动、优化结构、提升水平、绿色发展的要求,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产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以先进产能取代落后产能,推进重点产业结构调整。

(三)做强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体系的发展,包括现代金融、物流、旅游、动漫产业等,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围绕社会化服务、专业化分工,降低流通和服务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加快构建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支持发展龙头企业和集聚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使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全省服务业跨越发展的主体。

2.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以提高服务科技含量、规范服务标准和提升服务质量为目标,全面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消费扩大和消费升级的需求。

3.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

适应人们消费需求多样化和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瞄准国内外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加快推进服务创新,大力发展市场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业,逐步将其打造成为全省服务业的亮点。

总之,面对环境及资源条件约束、面对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战略,河北省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迎头赶上京津两地的经济发展,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服务业河北省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
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