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服务外包经济效应研究综述

2015-09-09耿世慧

消费导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经济效应服务外包研究综述

耿世慧

摘要:本文首先系统梳理服务外包相关理论,然后对国内承接外服务外包经济效应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侧重于考察服务外包对承接国的工资及福利水平,技术水平,价值链升级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关键词:服务外包 经济效应 研究综述

近年来,服务外包迅猛发展,已成为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运营模式。对于发达国家的企业来说,将部份生产业务外包至发展中国家,可促进市场竞争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将固定成本适时转化为可变成本,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对类似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承接服务外包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缓解就业压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国际竞争力、全面建设市场经济和提高外资利用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服务外包内涵界定

服务外包的概念和内涵随着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印度全国软件与服务公司联合协会(NASSCOM)、国际数据公司(IDC)、高德纳公司(Gartner)、以及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COI)都很好的定义了什么是服务外包。由于各国和各企业对服务外包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对服务外包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中国学者卢峰(2005)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将服务外包定义为:产业部门将“非核心”生产性服务,或支持性服务流程由产业内部通过“服务水平合约”转移给外部厂商,从而使产业内部只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从侧面印证服务外包是一种新型的,不仅涉及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很大部分也涉及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加工贸易。

二、国内外关于承接服务外包经济效应的相关研究

从学术界来看,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关于国际外包的研究逐渐从制造业外包转移到服务外包。伴随着服务外包产业规模的逐渐扩大以及影响力的不断加深,国内外学术界对服务外包的研究逐渐侧重于其经济效应。现有大部分文献的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的:一是基于服务外包对发包方所在国家的影响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则是从服务外包对承接国的影响进行的研究。本文主要侧重考察服务外包对承接国经济效应的研究。

(一)对工资和福利水平的影响

Fenestrate和Hanson(1996)采用中间投入连续系统的方法构建了一个外包模型,侧重于外包行为对发包国和接包国劳动者工资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包带来的技术转移以及技术进步,提高了发包国和接包国的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导致熟练劳动工人工资一定程度的提高。刘庆林、陈景华(2006)采用美国为发包国代表,印度为接包国代表,构建了论证服务业外包的福利效应的理论模型,其结论表明服务业外包不但提高技术性岗位的就业率,且能增加相应岗位工人的工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与净福利增加。魏君英、谭露(2012)认为外包产业的规模化是国际服务外包对印度就业的直接作用机理,间接作用机理则通过国际服务外包对印度经济增长、区域经济、人力资本与就业业质量的影响四个方面。其结论进一步印证了国际服务外包对承接国就业扩张具有积极作用。其它学者如任志成、张二震(2008)的研究进一步表明跨国公司基于劳动力套利的服务外包对承接国就业效应不但可以提升就业,还可以提升工人报酬以及升级工人技能。以上研究结果均敦促中国政府高度重度国际服务外包对承接国的就业效应,将国际服务外包纳入国家解决就业,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战略中来。

(二)对技术水平的影响

关于服务外包对技术水平影响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服务外包对接包国技术外溢效用的研究。学者们一般认为服务外包的接包国通过承接发达国家的外包业务,能够提升自身的技术以及管理水平。Feestra和Hanson(1996)研究认为,外包部分的技术密集程度低于输出国而高于输入国,因此,对于承接服务外包转移的国家,能起到推动其技术进步的效果,美国与墨西哥的直接投资和贸易往来对墨西哥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就是强有力的证据。Samuelson(2004)利用理查德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出自由贸易政策下的进口和服务外包能够引起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的结论。Long(2005)分析了外包与技术外溢的关系,指出由于在外包生产之前,对外包承接国的员工进行的培训活动能够产生技术外溢效应,从而使得接包国的企业获得收益,降低其成本。此观点得到国内学者任志成、张二震(2012a)的认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江苏省三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部分微企为样本,其研究了国际服务外包的技术溢出效应以及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的作用。结果表明,承接国在国际服务外包活动中主要通过人力资本以及发包方技术转移两种途径获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樊秀峰、寇晓晶(2013)将国际服务外包的技术溢出内在机理研究进一步细化到不同要素密集制造行业,并运用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及2001~2010年制造业行业数据,分别对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三类制造业受国际服务外包技术效应影响的程度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国际服务外包对不同要素密集制造业的发展均有显著的影响。

(三)对价值链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学者们一般认为服务外包能够促进接包国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价值链的上移。Khan等(2003)研究分析了印度软件外包的不同组织模式以及存在的优点和潜在的风险,并指出了印度应尽量从低附加值的业务向高附加值的业务慢慢转变。杨圣明(2006)通过对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发展及竞争的分析,指出服务外包即是推动国际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又是国际产业结构转型的产物。华德亚、董有德(2008)认为服务外包是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模式,我国应借此契机,加快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步伐,有利于优化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促进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张明志(2008)基于产业内分工的特点,指出发展中国家顺应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通过承接国际外包提高自身劳动生产率和产业技术水平,以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杨丹辉(2010)分析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的印度产业升级之路后,指出发展中国家通过承接服务外包,产业升级之路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业一工业一服务业”,可以直接跳过工业,走上“农业-服务业”的新型化产业升级之路。任志成、张二震(2012)通过对印度服务外包业沿价值链攀升过程的分析,为中国走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之路,促进加速自身产业升级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结语

从上述文献看出,对于服务外包经济效应的研究,不管是基于发包国视角还是承接国视角,国内外学者大多着重于服务外包对相关国家工资及福利水平,技术水平,价值链升级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正面影响,而对国际服务服务外包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较少涉及。除此以外,中国学者对服务外包的研究多停留于理论层面,缺乏以数据做支撑的实证研究。

猜你喜欢

经济效应服务外包研究综述
论会计的经济效应
我国体育产业经济效应分析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城管服务外包引出城管权力扩大问题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超高层建筑发展及经济效应分析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