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连生:英利逐日

2015-09-09彦祺隆

中国工业评论 2015年8期
关键词:储能电站太阳能

彦祺隆

两个月前,苗连生在他将抛弃英利的传言声中拿出个人全部身家抵押,支持公司运营,誓与企业共进退。当月,英利如期还上12亿中期票据。 从小微企业起家,到问鼎光伏之巅,其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或许能够给担忧英利未来的外界带来一番新的解读。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7月31日晚上,苗连生以带领2000多名员工高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来结束当天举行的演唱会。活动被冠以“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暨庆八一”的名头,而在员工看来,这场演唱会同样是英利提振信心的宣示。而这,正是当下英利最需要的。

光伏行业已全面回暖,苗连生掌控的中国光伏龙头之一英利还处于困境。这位曾经的光伏王者,陷入深深的忧虑之中。英利能够再度突出重围吗?

最新的财报显示,英利旗下上市公司201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3.6亿元,毛利率达到14.1%,公司息税前利润连续8个季度为正。两个月前,苗连生在他将抛弃英利的传言声中拿出个人全部身家抵押,支持公司运营,誓与企业共进退。当月,英利如期还上12亿元中期票据。

“英利一定能够冲出重围。我们从来不缺技术、市场和品牌,下一步将着重解决流动性差的问题,同时采取减少管理费用,加快技术进步,增加经营灵活性等多种措施促进企业早日脱困。”苗连生表示。

从小微企业起家,到问鼎光伏之巅,其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或许能够给担忧英利未来的外界带来一番新的解读。

领先一步

正如演唱会以军歌结束一样,在很多同行看来,军队特征已经成为英利企业文化的符号。这一切起源于苗连生的军人情节。在英利最常见的景象是,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清晨苗连生总会带领英利高管在厂区大门口迎候员工上班,然后几千人开始晨跑;厂房顶上高悬着“团结奋斗,翻越光伏雪山;勇敢坚强,冲出光伏草地”等标语。

在中国,当过兵的企业家不乏其人,但有长达13年军旅生涯又参加过实战的恐怕非常少见,苗连生就是其中之一。军旅生涯为苗连生打上了深深军队烙印,除了带给英利半军事化的管理和独特的企业文化,还锻造了苗连生的性格,给了他百折不饶的意志力。

1987年,自部队转业6年的苗连生创建英利,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崛起浪潮中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英利成立之初靠经营保定第一家化妆品公司起家,此后还生产过绿色蔬菜,做出了保定第一桶弱碱性电解水,开过保定第一批KTV。彼时,苗连生的理念是“别人没做的我先做,别人都做的我不做!”在这些看似低端的商业运作中,他开始表现出日后崭露头角的气质:精明强干,能游刃有余地达到目的,不钻牛角尖,既勇于尝试也敢于放弃。

一次偶然的机会,苗连生在报纸上看到一篇介绍太阳能产业的文章,被其未来的前景深深吸引。随后的一段时间,他开始四处查找关于太阳能方面的资料。

1993年,苗连生放弃了已经初见规模的生意,从日本进口全产业链生产线,全身心投入到太阳能领域中。这时候仅靠卖化妆品,英利已拥有两亿元的年销售额,对于苗连生突然转向发展当时还不太为人所知的太阳能产业,很多员工无法理解,但苗连生决心已定。

刚涉足太阳能产业时,一提“太阳能”,别人都以为是卖热水器。当时,国内还没有商业化生产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能力。当苗连生声称这种产品可以用太阳来发电,很多人觉得那是个笑话。这一系列违背常理的举动背后,是苗连生对政策的准确把握,事实上他已经发现了商机。

熟悉苗连生的人称,《人民日报》和《新闻联播》是苗连生的最爱。对政策的深入关注分析,带给了苗连生在太阳能光伏领域发展的机遇。

在苗连生的坚持下,这个当时连厂房都不完备的小企业,坚持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前沿进行引进与自主研发,率先实现从铸锭、硅片、电池、组件到太阳能光伏应用系统的整个产业链结构,并于1999年承担我国首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多晶硅太阳能光伏产品示范生产线——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

苗连生赶上了好时候。2004年8月,德国政府更新《可再生能源法》,引起光伏电池的市场需求量爆发式增长。当年10月,苗连生做出大胆抉择:投资4亿元,启动二期工程。两年后,二期工程建成投产,英利形成了铸锭、硅片、电池、组件100兆瓦的产能。

苗连生由此也迎来了他人生中的辉煌时刻。美国东部时间2007年6月8日上午9时30分,苗连生敲响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钟,英利新能源在美国上市。当天媒体报道说,苗连生是纽交所成立170年以来第一个不系领带敲响上市钟的人,足见其特立独行的风格。

在当年胡润百富榜中,51岁的苗连生以140亿元财富跃居河北首富。

成功上市并成为首富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对于苗连生的光伏征程而言,这仅仅算是一个新开始。

勇者相逢智者胜

事情永远不可能永远尽如人意。在英利赴美上市的第二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光伏产业同样陷入寒冬。严峻的形势之下,苗连生带领管理层前往井冈山誓师并喊出了“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的口号。孤立看待,业内很难理解这样的举动和誓言下苗连生要干什么,不过很快全明白了。

2008年10月28日,来自德国、西班牙、美国、意大利等欧美亚的60多家客户共300多人参加的年会在保定召开。苗连生在会上宣布英利在全球率先主动降价,将太阳能电池组件价格由过去的4.1美元/瓦降至2.98美元/瓦,再到2.6美元/瓦。

主动降价为英利带来的效应是明显的。当年英利销售太阳能电池组件281兆瓦,收入达85亿元,利润13.5亿元,比2007年翻番,全球排名第六,成为业内少有的完成年初目标的光伏企业。

杀价尚未结束。2009年3月22日,在当时国内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站敦煌10兆瓦项目特许权招标会上,英利与国投电力联手报出了0.69元/千瓦时的价格。这次事件成为苗连生自涉足光伏业以来,最具争议的举动,史称“六毛九事件”。苗连生的行为引来业界的一片质疑声,这个远远低于2-3元/千瓦时平均成本的价格,被行业称为“地狱价”。endprint

事后,苗连生对此评论说,“第一我想告诉很多人,太阳能不是贵族,不是高不可攀的,它是老百姓能用得起的低碳绿色能源。第二想告诉同行们,一定要通过技术进步才能实现成本控制,推动太阳能光伏事业的普及。”“六毛九事件”引发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太阳能发电的重新思考和定位。无论是否巧合,随后的政策极大推动了国内光伏的普及应用。当年4月22日,财政部公布《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申报指南》,4个月后,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以财政补贴的方式,加快国内光伏发电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同年5月27日开始的德国INTER SOLAR展会上,一位客户询问苗连生今后光伏组件涨价英利会不会跟涨,他随口说出了一副对子,上联是:你调我不调,下联是:你涨我不涨,横批我留给客户自己填写。

“你调我不调,你涨我不涨”,这是中国企业在新能源国际舞台上争取话语权的表现。此时,英利借助完整产业链、技术研发实力等优势,已经形成成本优势,在市场竞争中掌控价格话语权。

2010年是光伏行业难得的好光景。苗连生提出英利集团要“混业经营”,包含光伏产业链、飞轮储能、商贸物流、产业配套、金融服务、绿色农业六大方向。

同年,英利以世界杯官方赞助商的身份,在64场比赛中闪亮登场。这是自1930年世界杯创办以来,赞助商中第一次出现中国企业的名字,也是全球第一家可再生能源企业参与世界杯。

继联想成为首个国际奥委会TOP赞助商之后,英利成为了世界杯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中国品牌。为了在广告中显示中文和国家名字,苗连生从北京飞到瑞士,又从瑞士追到南非,历时3个月,行程数10万公里,最终得到国际足联同意。随之而来的是争议,批评人士认为,英利的世界杯营销是“烧钱”,太阳能电池板并非快速消费品,观众虽多却不是目标顾客。显然,苗连生并不这么认为,2014年再度赞助世界杯就是他对营销效果的肯定。

高调赞助世界杯让苗连生及英利走向公众,着实火了一把,但是在国外“双反”的不利影响下,中国光伏行业却再次进入寒冬。2011年中国曾经最大的光伏企业无锡尚德不得不破产重组,英利成为全球出货量第一的光伏企业,但经营情况同样难言乐观。

唯一庆幸的是,苗连生凭直觉较早地进行了国内市场的开发。2012年苗连生从企业内部进行变革,撤消了位于全国的各园区建设指挥部,成立四个大区管理委员会。同时从德国高薪请来了高级技工,给基层的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以求降本增效。次年,在全行业陷入困境的背景下,国家出台了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系列文件,国内光伏电站市场开始大规模启动。苗连生则带领下属,在云南、广西、广东、山西、陕西、河南等多个省找电站项目,开始从以光伏组件销售为主,转向提供光伏电站设计、开发和运营等太阳能发电综合解决方案,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苗连生的变革给企业带来了转机,但光伏行业高歌猛进的时代已经过去,外部市场的深刻变化的光伏产业需要的是全行业的涅槃。

冲出光伏草地

不断加码的支持政策和显著降低的成本让光伏电站成为投资的焦点。2014年,全球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再创新高达到48.1吉瓦,中国新增13吉瓦,位居第一。

国内外光伏电站市场爆发式增长,整个光伏行业回暖已开始显现。作为行业龙头,英利同样成为受益者,当年英利销售收入为129.3亿元,毛利润为22.4亿元,本并不落后,但是去除高达12.3亿元的财务费用和其他费用后,年度亏损12.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仅从毛利率来看,英利从2013年的10.9%提升至2014年的17.3%,好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巨额的负债显然成为英利的最大拖累。这不难理解,在5年前,光伏组件每瓦售价达到4美元左右,每瓦可以赚到1.2美元。2012年后,光伏组件价格一度跌到每瓦0.6美元,每瓦利润0.1美元,仅为过去的1/12,但是英利的财务成本仍与原来一样。

化解债务成为当下苗连生的核心任务。为了增加新的赢利点,英利同其他光伏企业一样,同样正快速发展下游电站业务。2014年,英利宣布下游电站发货量261兆瓦,2015年预计发货量400-600兆瓦,目前公司整体电站项目储备达到1.6吉瓦,80%以上都是地面电站。基本的开发模式是,寻找合伙投资人平摊资本金,然后联合开发,联合持有。

鲜为人知的是,至今苗连生手里还有一些未打的好牌。2009年初,英利与荷兰国家能源研究中心成功签署名为“熊猫计划”的N型高效电池研发合作项目,低成本高效率“熊猫 (Panda)”N型单晶硅电池是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发展方向,具有双面发电,结构简单、发电效率衰减低于常规电池等优势。目前电池转换效率已稳定在量产19.7%,并已在300兆瓦扩产项目中规模应用。今年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紧接着的6月提出安排专门的市场规模实施,要求项目采用先进技术产品,这为英利高效电池带来了想象空间。

此外,英利成功研发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容量磁悬浮飞轮储能技术已经于今年5月5日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20千瓦时磁悬浮飞轮储能实验样机填补了我国飞轮储能系统装置的空白,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高性能物理储能”主题项目“磁悬浮储能飞轮技术研究”。飞轮储能具有功率密度高、寿命长,无充放电次数限制、转换效率高、绿色环保无污染等特点。

在新一轮电改及智能电网、微电网建设的背景下,英利的飞轮储能技术在能源发电、电力调峰,超大功率UPS电动汽车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将有更大发展空间。

在今年第一季度依然亏损的财报背后,英利经营已有亮色。光伏组件销售754兆瓦,同比增长20%,营收为4.687亿美元,同比增长8.4%,企业赢利能力正逐渐恢复。

即便如此,外界还是充满担忧。苗连生曾希望在2015年退休,而如今,英利负债率高达95%,他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小。

苗连生

苗连生,男,1956年生人,优秀民营企业家,现任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1987年创建英利,1998年进入太阳能光伏领域,以其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市场驾驭能力,带领英利迅速做实做强。2007年英利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是世界领先的太阳能光伏企业。endprint

猜你喜欢

储能电站太阳能
考虑用户优先级的云储能用电策略优化
蔚来部署第二代换电站最大容量13块电池
储能: 碳中和下的新赛道
太阳能维修等
便携太阳能充电宝
电力系统中的能量储存技术
自制一个太阳能热水器
身边的太阳能
LW36-126(W)/T型断路器储能超时复归问题改进方案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