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字关系探究
2015-09-09戚彩红
内容摘要:汉字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古今字便是汉字演变形式之一。古今字是指在表示某一相同意义上,形体不同,且先后出现于不同时代的字。鉴于一些汉字所承载的意义过多,容易影响交际,后分化而形成的。古代汉语中,一个汉字不仅表示一个音节,而且表示一个词,从形音义方面分析古今字,便于我们更深的了解古今字,从而提高我们阅读古书的能力。
关键词:古今字 古字 今字
中国汉字,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与词的对应关系也在不断变化,古今字中古字、今字的关系正体现了这一变化。通过对古今字中古字与今字关系探究,有助于我们提高阅读古书籍的能力。
一.古今字的概念解说
“古今字”这个术语是由东汉经学家郑玄提出来的。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指出“古今人用字不同,谓之古今字”“凡言古今字者,主谓同音而古用彼,今用此。”且他在“谊”字条处这样阐述“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可见,段氏看到了古今字用字的不同。清代另一位文字学家王筠在其《说文释例》中指出:“字有不需偏旁而义已足者,则其偏旁为后人递加也。其加偏旁而义遂异者,是为分别文。 现代学者王力先生在其主编的《古代汉语》里指出,古汉字兼职过多,为减轻负担,另造新字分担古今字中的某个职务。直到洪成玉先生,对“古今字”概念的解读才渐渐走上标准化、科学化之路。他指出“古今字是汉字在发展中所产生的古今异字的现象。”这种古今异字现象的产生,与汉字和汉语有着密切相关的关系。
二.古今字的成因简说
“古今字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字记录词的任务的变化。”后人为了区别,在古字的基础上另造一个或者几个字来分担该汉字的某一个或某几个表义功能。这样,古字与新造的今字在某种意义上就形成了古今字。古今字的形成方式大概有以下两种:
(一)由词义引申而形成的古今字
1.“古字”表本义,“今字”表引申义。
如“景”与“影”。“景”本义是日光。《说文解字》:“景,日光也。”日光照在物体上会有影子,故而引申为“影子”。如《过秦论》中“赢粮而景从。”“景从”的意思就是像影子一样跟从。后来表示这一引申义的“景”字写成“影”。又如“昏”与“婚”,“昏”的本义是黄昏。因为古人的婚礼大都在黄昏举行,因此,“昏”引申有婚姻、结婚的意义。
2.“古字”表引申义,“今字”则表本义。
如“丁”与“钉”。“丁”字是个象形字,在甲骨文和金文里都是象钉子形,如《晋书·陶侃传》:“又以侃所贮竹头做丁装船。”由于钉子是坚硬的,因此引申有“健壮”、“壮丁”等意义。又如“原”与“源”。“原”字的本义是水源。《说文解字》:“原,水泉本也。”篆文“原”字由厂和泉两字组成。“厂”字表示出崖;“泉”字是一个表示水从石崖下流出来的象形字,隶变后写作“泉”。
(二)由同音假借而形成的古今字
1.“古字”表假借义,“今字”表本义。
如“然”与“燃”。“然”字的本义是燃烧。《说文解字》:“然,烧也。”《孟子·公孙丑》:“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后来与它同音的指示代词也用“然”字来记录,人们为区别其本义就在“然”字的基础上专门为记录燃烧义而另造一个“燃”字,而“然”字专表假借义。
2.“古字”表本义,“今字”表假借义。
如“辟”与“避”。“辟”的本义是法,法度。《说文解字》:“辟,法也。”“后来为了记录表示避开意义的词就假借与之音同的“辟”字。《汉书·武五子传》:“时上疾,辟暑甘泉宫。”在避开的意义上,“辟”字是本无其字的假借字,即语言中还没有创造一个字来专门记录表示避开的意义,于是人们就假借和它音同的表示法度意义的“辟”字来记录它。
三.“古字”、“今字”关系
(一)古字与今字的形体关系
1.今字在古字基础上增加形符。
如“竟”与“境”。《说文解字》:“乐曲尽为竟”,段玉裁注“曲之所止也。引申之,凡事之所止,土地之所止,皆曰竟。”后来随着“竟”字意义的增多,人们为了更加清楚地表达词义,在“竟”字基础上加形符“土”,另造表示边境的“境”字,与古字“竟”相区别。在古今字形体基础上添加形符,是古今字的主要特点,很多古今字都是按这个方法形成的,如解懈、孰熟、要腰等等。
2.今字在古字基础上更换形符。
如“说”与“悦”。《说文解字》:“说,说释也。”说有解释、说明、劝说及喜悦之义。《说文解字》没有收“悦”字,先秦也用“说”字表示喜悦义,如《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后来在说的基础上改“言”符为“心”符,另造一个“悦”字来分担“说”的喜悦义,与说字相区别。改换形符的古今字还有“没殁”、“敛殓”、“赴讣”、“谕喻”等等。
3.今字在古字基础上改变声符。
如“胜”与“腥”。“胜”的本义是指动物生肉的腥味。《说文解字》:“胜,犬膏臭也。从肉生声。一曰不孰也。”“星见食豕,令肉中生小息肉也。从肉从星,星亦声。”段玉裁注:“许则谓腥俗字,正作胜。腥专味豕不可食者。”可见,改古字“胜”的声符“生”为“星”则造出今字“腥”。这种更换声符的情况比较少。
字的语音关系
1.古字、今字语音相同。
如古字“匡”与今字“筐”同是溪母阳部;古字“反”与今字“返”同是帮母元部;古字“昏”与今字“婚”同是晓母文部;古字“采”字与今字“彩”同是清母之部;等等。
2.古字、今字读音相近。
如古字“缺”属溪母月部而今字“决”属见母月部,但“缺”“决”韵部相同,溪、见都是牙音;古字“其”属群母之部而今字“箕”属见母之部,但“其”“箕”韵部相同,群、见都是牙音;古字“大”属定母之部而今字“太”属透母月部,但“大”“太”韵部相同,定透都是舌音;等等。
(三)古字与今字的词义关系
1.今字表古字本义。
上古字少,一词多义,为明确古字词义,后人造今字表示古字的本义,古字本义被今字取代。如“孰”与“熟”。“孰”的本义是食物生熟的“熟”。后借用为疑问代词表示谁。如《说文解字》:“孰,食饪也。”段玉裁注:“饪,大孰也。”“孰与谁双声,故一曰谁也。后人乃分别熟为生熟,孰为孰矣。”可见“熟”是为区别“孰”字而新造的字。
2.今字表古字引申义。
在长期使用词的过程中,由本义可能派生出引申义,而引申义也可能再派生出另一个引申义。为明确古字词义,造今字表示其引申义。如“取”与“娶”。“取”本义是俘获敌人或获取猎物,取其左耳。《说文解字》:“取,捕取也。”
3.今字表古字假借义。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即本来没有正字借用与之声音相同或相近的一个字,并按其声音表达一定意义,于是被借用的字就产生了假借义。为明确古今字词义,造今字表示其假借义。如“采”与“彩”。“采”字本义是采摘。《诗经·关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后来“采”常被假借来表示色彩。后人为明确“采”的词义,就另造一个“彩”字表示其假借义。
四.结语
理解古今字对于阅读古书的重要性。了解古今字中古字与今字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学习古代汉语,更能提高我们阅读文献典籍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1260.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94,94,94.
[3]王筠.说文释例[M].北京:中国书店,1983:327.
[4]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9:169.
[5]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322.
[6]洪成玉.古今字[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1-4.
[7]易国杰,姜宝琦.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1.
[8]章也.论古今字[J].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1998(3):56-60.
(作者介绍:戚彩红,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