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路有限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不稳的临床研究

2015-09-08吴发泳尹金铭林榕镔罗佛长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22期
关键词:后路植骨变性

吴发泳 尹金铭 林榕镔 罗佛长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骨科二区,福建三明 366000

腰椎退变性不稳是临床常见病症,当机体腰椎运动节段的刚度降低时,会造成该节段活动范围增加,超出正常,使活动性质与活动形式发生改变,可诱发一系列临床病状,也存在脊柱进行性畸变的风险,甚至可能发生神经损害[1-2],而影响患者的预后。手术治疗是腰椎退变性不稳的有效治疗方法[3-4]。为了探讨后路有限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不稳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腰椎退变性不稳患者106例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4年2月诊治的腰椎退变性不稳患者106例,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患有心肺疾病、肝肾疾病、血液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精神疾病、手术禁忌证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年龄为 54~71 岁,平均(63.2±5.1)岁,男性35 例,女性 18 例;观察组:年龄为 55~72 岁,平均(63.6±4.8)岁,男性34例,女性1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已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后,取俯卧位,找到病变节段,在后正中行手术切口,依次切开患者的软组织,在骨膜下剥离椎旁肌,显露椎板与关节突,植入椎弓根螺钉后,依次咬除关节突、椎板、棘突,然后实施后路全椎板减压术,显露椎间盘,清理椎间隙,实施植骨,置入椎间融合器,安装连接棒,连接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后结束手术。

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有限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给予患者全麻后,取俯卧位,于腰后正中或棘突旁入路,以病灶间隙为中心,按层次逐渐显露术野,将上下椎板各切除0.5~0.8 cm,然后切除黄韧带,并显露硬脊膜囊,探查神经根,作神经根管潜行扩大术,松懈神经根,清理并刮出软骨,修复骨粒,植入椎间隙,并填充椎间融合器,置入椎间隙,安装连接棒,连接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后结束手术。

1.3 评定标准

功能障碍评定标准[5]: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其内容包括疼痛、行走、坐立、自理能力、提物、睡眠,采用5级评分法进行评定,每个项目得分满分为5分,总分30分,分数越高,功能障碍越明显。

疼痛程度的评定标准[6]: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定,白纸上划一横线,标记0~10刻度,0端为0分,表示无痛,10端为10分,表示无法忍受的剧烈疼痛,中间刻度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分值越高,疼痛越明显。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7分为中度疼痛,8~10分为重度疼痛。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切口长度(mm)术后引流量(ml)下床活动时间(d)术后住院时间(d)对照组观察组53 53 t值 P值131.9±34.1 145.8±26.7 3.126 0.094 368.4±51.2 239.6±37.8 8.397 0.008 7.3±1.0 2.1±0.5 27.761 0.000 257.6±14.7 25.3±4.9 95.871 0.000 4.6±0.5 2.8±0.4 9.428 0.000 10.3±1.4 7.1±0.7 7.508 0.01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行走、坐立、自理能力、提物、睡眠、总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比较(分,±s)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疼痛 行走 坐立 自理能力 提物 睡眠 总评分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53 53 t值 P值3.6±0.5 0.9±0.3 33.172 0.000 3.7±0.8 1.6±0.7 16.125 0.000 3.2±0.4 1.3±0.5 17.615 0.000 3.1±0.8 1.0±0.3 24.536 0.000 3.4±0.6 1.8±0.7 11.889 0.000 3.6±0.5 1.7±0.4 14.176 0.000 20.6±2.3 8.3±1.2 17.819 0.000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53 53 t值 P值3.7±0.8 0.5±0.2*67.254 0.000 3.8±0.6 1.1±0.5*27.543 0.000 3.2±0.3 0.6±0.4*46.327 0.000 3.0±0.7 0.4±0.1*68.139 0.000 3.5±0.4 1.2±0.5*21.167 0.000 3.7±0.8 1.0±0.3*30.548 0.000 20.9±2.5 4.8±0.9*36.542 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均明显减轻,VA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3)。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融合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融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 4)。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VAS评分的比较[n(%)](n=53)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融合率的比较[n(%)]

3 讨论

腰椎退行性病变是腰椎自然退化的病理生理过程,当退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引起临床症状,发展为腰椎退变性不稳,而腰椎是人体躯干活动的枢纽,所有的身体活动无一不在增加腰椎的负担,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度活动和超负荷承载,使腰椎加快出现老化,并在外力的作用下,继发病理性改变,以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椎间盘内的髓核突出,引起腰腿痛和神经功能障碍。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患病率有增无减[7-8],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身体功能的减弱,老年人成为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高发人群[9-10]。

手术治疗是腰椎退变性不稳的有效治疗方法[11-12]。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还增加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3-14]。后路有限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案[15],具有诸多优点:术中对患者造成的手术创伤较小,脊柱相关骨软组织结构破坏少,对脊柱原有稳定性影响较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大幅度减少,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术中作神经根管潜行扩大术,松解神经根,不会造成手术的异常负荷,还可大大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能够满足两个节段椎弓根的固定和融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手术适应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说明后路有限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可明显减轻腰椎退变性不稳患者的手术创伤,显著缩短其术后恢复时间;观察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行走、坐立、自理能力、提物、睡眠、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后路有限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可明显改善腰椎退变性不稳患者的临床病症,显著提高其术后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后路有限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可明显减轻腰椎退变性不稳患者的术后疼痛;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后路有限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不稳是安全、有效的,发症较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后路有限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治疗腰椎退变性不稳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此次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样本量较少,仍需要进一步扩大,观察时间较短,需要进一步延长,后路有限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是否可以彻底治愈腰椎退变性不稳、是否适用于所有患者,仍需进一步研究。

[1]罗科锋,蒋国强,卢斌,等.Ⅰ型Modic改变的体积测量及其与腰椎退变性不稳关系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1):31-33.

[2]沈爱东,周枫,张云庆,等.经多裂肌与竖脊肌间隙单侧腰椎椎弓根钉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J].中国医疗前沿,2013,8(15):50-51.

[3]梁现会.153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手术治疗临床效果[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10):169-169.

[4]李冰,谢育光,游为军.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手术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8):1815-1816.

[5]陈伟.选择性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弯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10):137-137.

[6]闫国良,纪振钢,高浩然,等.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3):244-250.

[7]白雪东,张超,阮狄克,等.长航舰艇官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发病情况[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4,32(2):131-132.

[8]马辉,晋大祥,梁德.腰椎Modic改变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4,24(10):938-942.

[9]杨军,宋柏杉,何俊.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退变性腰椎不稳症[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1):53-54.

[10]张东,许燕.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在老年退行性腰椎不稳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4):590-591.

[11]阮传江,范海涛,王乾坤.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手术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1):39-40.

[12]刘伟,王磊磊,艾买提江·苏来满,等.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8):5111-5113.

[13]肖波,毛克亚,王岩,等.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与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并发症的比较分析[J].脊柱外科杂志,2013,11(1):23-27.

[14]陈宣煌,许卫红,胡建伟,等.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开放式入路腰椎后路融合术的比较[J].脊柱外科杂志,2012,10(2):101-104.

[15]王晓东,郝定均,贺宝荣,等.经后路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症[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1):19-21.

猜你喜欢

后路植骨变性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Herbert螺钉合并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牙槽突裂植骨前后上颌扩弓对上颌牙槽骨位移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征兵“惊艳”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