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的“精益化之路”
2015-09-08孙璟璐
文|本刊记者 孙璟璐
精益管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企业追求的热点之一,它首先对企业进行管理的思维革新,进而在产品设计方式、企业组织模式、制度模式、供销体系、质量保证方式、人力资源管理、工厂布置等方面进行创新,然后才是硬设备的添置,从而进一步提高精益生产方式的效能。推行精益管理也是世界一流企业应对危机、提升管理水平的最根本途径。相关资料显示:通过精益管理的实施有可能实现人均生产效率提升30%,质量不良率下降50%,库存减少50%。
而对于项目管理的精益化是需要过程的,不是一蹴而就。结合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等级划分原理,可将项目精益化过程总结为三个阶段过程,即标准化阶段、精细化阶段、精益化阶段。
标准化是指为了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统一的和可复用的规则和活动。标准化阶段的主要特征包括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标准化。推行项目精益化管理要从标准化做起,标准化是精细化和精益化的基础。该阶段核心工作就是建制度、建流程、建标准。先完成流程固化,再逐步优化;各级组织权责清晰。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标准化主要包括工程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项目管理标准化体系。工程技术标准主要包括有关工程的技术规范、规程、标准等。管理标准主要包括各项管理工作有关的标准、规定、规范。工作标准包括各职能机构及岗位工作流程、标准、岗位描述等。
推动项目标准化管理,需要企业和项目的整体协调管理。随着项目的数据和规模的增多,需要建立统一的、规范的标准体系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竞争力。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标准化是规范工程项目组织行为、提高组织效益的重要手段,是把项目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制定标准并付诸实施和推广复制,实现从人为管理到制度管理的转化。避免项目管理的成败和水平受项目经理的水平和能力的影响,实现成功项目的管理复制和知识复用,促进施工企业的持续发展。
精细化管理就是以标准化为前提,以提高效率与效益为目的, 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各项管理工作都能够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
精细化阶段可以说是项目管理已经步入较成熟的进程。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管理可量化、过程可控化、考核科学化。实现了项目全过程的精确定位、合理分工、细化目标、量化考核。
项目精细化管理是在标准化基础上实现了管理和业务的量化,它实现了对管理对象的精细、准确、完整、快捷的规范与控制。它把提高管理效能作为管理创新的基本目标,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经验式的管理模式。将量化标准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以量化的数据作为分析判断问题、考察评估对象的依据,使无形的管理变成有形的管理。利用量化的数据来规范管理者的行为,并对管理进程进行检查、监督、指导、服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精耕细作将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尤其是以从事建筑施工为主的企业,面临着技术人才短缺、作业环境复杂、安全威胁较多的情况,只有通过合理定位、规范运作、量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好每一个项目,才能逐步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健康稳定地发展,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精益化管理就是要求企业以最小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设备、资金、材料、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提供高质量产品和及时的服务。
精益化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价值最大化、浪费最小化、持续改进化。精益化管理的目的就是在提供满意的产品与服务的同时,把浪费降到最低程度。
实施项目精益化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需要不断优化改进的。这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是项目管理精益化的深度上,针对某项业务,要随着企业战略、管理水平、技术先进性的变化,而要不断进行调整,也是精益管理的深度不断加强的过程,以满足项目管理的不断深化要求。第二个是项目管理精益化的广度上,随着项目管理核心业务的精益化实施,对于一些辅助性业务也需要进行精益管理,以达到项目管理的整体精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