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现代农业金融的发展路径探索
2015-09-08博士博士澳门科技大学澳门999078
■ 黄 鹏 博士 夏 宇 博士(澳门科技大学 澳门 999078)
城镇化背景下现代农业金融的发展路径探索
■ 黄 鹏 博士 夏 宇 博士(澳门科技大学 澳门 999078)
城镇化背景下金融作为当代经济资源配置的核心要素,可有效地支持我国农业的发展,对全面统筹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区域差别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城镇化背景下现代农业金融的发展路径问题,剖析国内农业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现代农业金融 发展路径 问题对策 稳定发展
城镇化背景下的现代农业概述
城镇化还可称为城市化,指的是伴随社会经济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农业活动比例下降而非农业活动比例上升的过程,同时与该方式的经济结构变动相互适应,进而使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比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步向城镇型转化的过程。
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作为城市进程的重要方式,两者相互联系与促进,不能相互割裂而单独存在,离开了其中的一种,将不利于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而且还易于引发“城市病”或造成农业产业的萎缩。
现代农业指充分运用现代工业、科学技术和科学的管理与方法发展社会化农业。城镇化背景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将物质、资本与技术等各要素结合起来,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采用先进生产技术与方式经营管理,确保现代农业的增长方式得到切实转变(汪海燕,2011)。
城镇化背景下农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与存在的现实矛盾
(一)当前国内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难题
首先,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而且资金较为分散,主要表现在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对农业的扶持与投入力度不足,部分偏远地区农业发展仍较为落后。部分地区由于所处的地理条件受到限制,使得政府的财力对现代农业的资金投入较少,使得农业产业的发展出现脱节,部分农产品在加工与流通过程中滞后,最终导致现代农业的产业难以达到较大规模,效益难以显现出来。此外农业资金的使用也比较分散,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与整合,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图1为我国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分别为: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以及重大科研项目的补助费)的情况,表明国家已重视到财政资金对于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逐年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比例。
其次,有关农业产业管理及服务的体制仍需进一步健全,农业产业的经营方式、组织发育显得较为滞后。由于金融、土地等要素的市场化程度普遍较低,导致劳动力市场人员的素质不高,不能为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专业的人才保障。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的情形下,城乡差距也逐步拉大,农业收入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较慢,进而影响了国内现代农业的发展。
最后,国内农业科技水平发展较为落后,而且人力资本水平不高,当前国内农业的科技研发体系有待健全,农业科研的成果储备不高、基层农技的推广体系也较为落后,使得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率偏低。另外多数农民的文化与素质偏低,他们大部分不会进行施肥配方的配比,懂得科学种田与养殖技术的人员很少,国内现代农业发展缓慢。
(二)现代农业对金融的主要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与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就会衍生出大量的金融需求,例如进行农业产业化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增加对融资租赁、贸易融资以及结构性融资等金融产品的需求。此外农业标杆企业对行业内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并购等环节,也需要增加对金融的需求,以便促进农业经济与产业的快速发展。
进行城乡一体化与农村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对于贷款的金融需求。截止201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提高至47%,同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务院研究中心对我国未来10年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所需的资金预测为15300亿到44100亿元,而贷款的需求约4000亿元到11000亿元,资金主要用于道路、通讯设施、住址、自来水、公共设施与市政建设等方面;对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而言,使得市政基础、商业、住宅以及餐饮、办公楼盘等产业迅速发展。通过现代农业对大量信贷资金的巨大需求,也会衍生对资金结算、代收代付以及银行卡等金融服务的资金需求。
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县域经济蓬勃生机。截止2013年底,我国县域内的生产总值突破22.82万亿元,该数值占全国GDP的72.26%;而人均生产总值约11305元,预计到2017年我国县域的GDP将达到27万亿元左右。由此可见,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将会释放更多的动力与活力,促进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进而带动现代农业对金融的巨大需求。
现代农业金融发展现状
金融未发挥出对现代农业的辅助作用。农村的资金还通过银行、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等渠道反而流向城市,金融风险增大的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而造成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金融主体出现严重的缺失。作为政策性银行的农业银行,仅仅在棉、粮及油等商品的流通过程中放贷,而且放贷的对象多数为国有企业,未能发挥出对现代农业的政策性金融辅助作用。
图1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情况
金融服务的体系不尽完善导致农村金融的供求失衡。近几年商业银行逐渐撤出相对薄弱的农业领域,进而向大城市转移,由此出现逐利性现象;农村金融的供给机构主要为农村信用社,但由于其经营活动出现地域性范围(罗诚,2011),对农村金融供求失衡也有一定影响;由于自身缺乏创新的改革动力,金融支持也出现滞后、银行的贷款增速较小;金融对现代农业的供给金额总量不足。一方面金融产品较为单一而且服务的质量也有待提高,难以真正满足现代农业信贷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农村金融的机构正逐渐减少,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对金融的服务需求,因此发展现代农业经济不仅需要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的金融机构以及合作性金融机构的共同支持,还需要不断完善当前金融服务的体系,加大对《商业银行法》的修改工作,完善各项金融对农业的支持政策并真正落到实处,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与发展后劲(苗洁,2011)。
民间的融资欠规范影响了金融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及发展作用。国内的民间融资被排斥于体制外,到目前仍未有合法的地位保障,因此民间的融资活动规模小、范围窄,而且具有活动较为隐蔽的特点,难以为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提供有效的资金补充。加上民间的借贷活动法人主体的缺乏、组织管理不规范制度欠合理等原因,导致出现借贷纠纷干扰了金融的正常秩序,进而影响了金融对农业的促进作用。
金融生态的环境混乱、村民的信用意识较低、部分农业经营户还存在恶意逃避金融债务的情形,导致银行的信贷管理日趋严格,不利于信贷资金管理的规范化与合理化,造成维护金融债权的执法成本偏高,最终金融债权不能有效落实,由此挫伤了金融对现代农业支持的积极性。
城镇化背景下现代农业金融发展的有效路径
2014年国内推出了《全国城镇化发展规划》,提出当前推进城镇化的重点任务,并强调改革领域集中于户籍权益、农地流转以及法制建设方面的主要内容(陈鹏等,2013)。
为此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就需要加大技术与资本投入,并进行集约化、规模化及专业化方向发展。其中技术投入主要指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运用各先进的技术;而资本的投入指进行基础设备及农业机械设备的购买,进而更好地实现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金融作为农业发展的保障,应充分发挥其促进作用,为此可进行如下措施,更好地带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创新服务模式
确保金融对农业的促进作用,就需要构建并完善当前国内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建立运转高效且统分结合的涉农金融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各级部门对服务现代农业的责任。加大对当前现代农业的投入力度,对匹配的信贷计划、经营资本、固定资产以及费用等资源进行单独分块,并适当调整有关的配置标准,真正落实金融对农业的扶持。
不断创新服务现代农业的模式,在充分依托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独特优势的基础上,还可积极引导贷款公司或村镇银行借助资本纽带,不断延伸业务至现代农业产业当中,全面有效地提升农村金融的服务质量。
(二)创新农业的经营方式,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活力
创新农业的经营方式,农村金融机构可通过业务结构的有效整合,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大服务的创新与质量,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进而提高金融机构的活力,促进农业的全面发展。要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集体经营、家庭经营以及企业经营等共同协调发展的农业经营模式。充分引导农民以承包经营方式入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积极鼓励承包经营权以公平、公开的方式向各个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或农民合作社进行流转,扶持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国家及各级政府应重视对农业补贴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与粮食生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
逐步完善当前农村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结构,针对社员的董事会、监事会、代表大会以及经营管理层等部门的人员进行责任划分,明确各自的职能与责权利。应按照农业产业化与地理区位因素结合金融生态的环境要求,进而选择合适的农业经营模式,金融机构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为农业发展提供重组的金融需求。
(三)加强金融的信贷政策指导,提高对现代农业扶持
各地应结合当地农业的发展特点与实际情况,进一步发挥金融信贷功能与政策引导,有效引导金融部门将信贷资金转向现代农业领域,促进政策性银行对稳定农业的作用。重点扶持农业及农村的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开发建设与产业化经营;鼓励各商业银行向农业产业提供优惠政策。积极为农业产业提供政策性的保险业务,把保险业务与农业政策性贷款业务相互联系起来,全面发挥各金融机构综合支农功能;不断拓宽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根据农业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化经营落实好各项政策性的金融服务,以金融机构带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四)金融机构适当下放贷款权限,提高对现代农业的金融服务质量
做好金融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前提下,根据城乡的统筹发展规划要求,金融机构应适当下放贷款权限,有效提高对农业的金融服务质量。一方面降低信贷机构的准入门槛,全面满足农业经济所需的发展资金要求(章诗瑶,2011),国家可适当采取政策优惠或财政补贴等措施积极引导各商业银行将部分资金用于支持农业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可在县域区划进行社区金融机构的设置工作,大力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小额贷款组织,以促进其对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要切实解决好广大农村地区中银行业竞争不充分、金融供给不足或者金融机构的网点覆盖率低等问题,真正提高金融服务对农业发展的促进带动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的金融机构应不断深入掌握当前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规律与状况,积极与现代农业生产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真正发挥金融对农业产业链的全面促进作用。在不断完善现代农业金融法规制度的同时,还需加大金融政策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全面完善并促进现代农业金融的健康发展。
1.汪海燕.北京郊区创意农业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1(6)
2.罗诚.国外农业信贷制度的考察与借鉴[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
3.苗洁.我国创意农业发展的现状思路及对策研究[J].南方金融,2011(6)
4.陈鹏,陈荣卓.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现代农村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构建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3(6)
5.章诗瑶.安徽省农业信贷机构经营绩效分析[J].农村经融研究,2011(4)
F83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