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联研究
2015-09-08郝建亚浙江财经大学杭州310018
■ 郝建亚(浙江财经大学 杭州 310018)
日本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联研究
■ 郝建亚(浙江财经大学 杭州 310018)
日本在2011年首度出现了贸易逆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其贸易条件的恶化。本文通过分析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与对外贸易发展的情况,通过比较得出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同时也为发展情形类似的中国经济情况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和有益的启示。
日本贸易结构 产业结构 关联
日本产业结构调整概述
在二战之后,日本经济从原先的废墟中逐步恢复,经过近七十年的发展,日本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日本的经济和贸易发展,对于日本经济的发展繁荣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二十世纪末是日本第一次产业结构调整。战后日本为了逐步恢复原先的疲惫经济,先后制定了包括恢复煤炭等相关能源行业以及钢铁制造产业发展的产业经济政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国内的机械零件制造业、能源产业、合成纤维制造产业以及电子工业等相关产业在日本经济政策的推动下获得了较大幅度的发展。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后,日本的产业结构在政策重心上逐步向着化工产业方向发展,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日本的重化工产业对于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上升了将近200%。不仅如此,日本自身的机械工业在整个制造业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日本又重新调整了自身的产业结构,重点发展计算机产业以及电子产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强化政策的倾斜和支持,对于相关的产业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和补贴,包括出口关税、研发销售等各个环节。并及时出台了《特定机械信息产业振兴临时措施法》,切实推动了自身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迅猛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同时日元本身也由于受到广场协议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大幅度的升值,为了能够有效维持经济的健康发展,日本的产业结构逐步向着第三产业发展,改变了原先只注重发展第二产业的形态,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对电子产业以及汽车产业的出口扶持力度,依靠外贸的发展来逐步扩大自有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占有率,并逐步缓解因为汇率的剧烈变动以及国内产业转型所形成的国内市场疲软状态,尽量减少经济增幅下滑的态势。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日本政府继续强化对于国内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在经济低迷时期,日本的服务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金融保险行业等通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日本发展的新的经济支柱。
总体上来讲,日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新世纪期间,在进行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上基本上是采用了由原先的第二产业为经济主导的发展模式向着由第三产业为经济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结合日本GDP数据来看,第一产业以及第二产业的比重也有所下降,同时第三产业的比重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低速发展状态,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上幅度也都相对比较小,更为注重的是日本产业内部的调整优化,日本的三大产业机构也基本上趋于稳定状态,并且就行业类型来划分,服务业以及制造业已经成为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同时以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的第三产业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比较高的比重,这一情况也表明了日本的经济发展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过度地依赖于其制造业的出口所带来的经济发展,当前日本所具有的产业结构已经能够比较好地适应日本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日本产业结构跟日本对外贸易之间的关联分析
对于日本来讲,由于受到地理位置以及资源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实施对外贸易一直都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尤其是战后,日本政府将贸易立国作为自身的基本国策,并长期加以贯彻落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日本的对外国际贸易就没有今天日本的经济发展成就,正是基于此,日本政府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过程中势必会考虑到自身的产业结构跟对外贸易之间的关联关系,确保两者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见表1和表2)。通过分析日本的出口结构,可以发现由于日本的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其农业的比重正逐步缩小,这也就使得日本在上世纪至今的几十年的出口结构中,跟纺织品以及农产品相关联的产品出口在比重上正逐步减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一发展和调整模式也能够适应日本本土的实际情况,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土地资源以及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发展。通过对之前日本发展经验的分析总结,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所推行的强化对计算机以及汽车等制造业以及化工企业的高新技术产业支持政策,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日本的出口产品结构逐步向着机械设备、化工产品等第二产业迈进,这一发展策略能够有效推动日本对外贸易的发展,并有效改善了日本的贸易状况,很好地利用了日本自身的成本优势以及技术优势。
不仅如此,贸易量的迅猛增加也反过来推动和刺激了日本工业的发展繁荣,机械设备以及工业制品的大量出口也极大地促进了日本自身的机械化以及工业化,对于推动日本自身经济结构的升级,确保日本经济结构的进一步合理化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意义。不过近十年以来,伴随着日本自身经济的下滑和低迷,日本原有的贸易情况也逐步显现出疲态,尤其是日本的产业结构逐步向着服务业以及金融业等第三产业发展,日本原先的电子技术产业以及汽车行业等传统支柱产业都显现出不同程度的疲态。尤其是2011年,电子机械出口量同比下降8.3%,机动车出口量同比下降10.6%,曾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半导体产业更是下降了14.2%。电子机械设备以及机动车的出口量都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滑,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日本逐步淡化自身第二产业在整个经济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所造成的。正是由于制造业逐步失去了原先的国际市场以及贸易优势,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也逐步将重点转移到日本自身的国内市场,这才导致日本的对外贸易出口额有了很大程度的下滑。对于日本来讲,自身的资源十分稀缺。对于能源、原材料以及食品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于进口,这也是导致日本在对外贸易时出现较大金额的贸易逆差的原因。不过从另一角度来讲,日本实施产业结构的转型以及相伴随而来的经济状况恶化则是必须要进行承受的。一方面,日元汇率由于广场协议而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早已经失去了其在原先的国际经济贸易中所具有的汇率优势。另一方面,日本国内比较高的劳动力价格因素也导致自身贸易产品难以有效获得国际市场中的价格优势,而且需求结构会最终决定产业结构,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在进行发展时,都会难以避免地将高度发展的第三产业作为自身的需求主体和发展趋势,一味地依赖于自身的汽车以及电子、机械化设备等产业的支撑都不可能为其自身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发展动力。
表1 战后日本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
表2 日本第一、二、三产业跟进出口之间的相关系数
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跟日本贸易立国的国家政策相类似,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也基本上确定了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并且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以加工贸易经济体系为主导产业的出口经济发展模式,并且进出口总额在世界上占有的比重比较大,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市场中不能够忽视的组成部分。尤其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的贸易基本上保持贸易顺差的状态,并且贸易顺差的程度也越来越大。在这一方面,我国的贸易发展轨迹跟上世纪的日本比较类似。与此同时,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同样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不足,比如我国的第一产业跟第二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则相对比较小。不仅如此,内部结构上也不够合理,整体效益偏差,这些都急需要进行调整。通过研究日本的发展经验,我国可以进行借鉴,获取有用的参考信息,帮助我国积极改善贸易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跟贸易结构良性互动,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首先,重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程度,切实调整出口产业结构以及链条。从当前来看,我国的出口工业大多数都是加工制造业,这些产业处于整个产业链条的低端,品牌效应和技术优势比较缺乏,在这一阶段所获得的利润基本上都是依赖于资源以及廉价劳动力所获得的价格优势。通过对比数据可以发现,我国制造业的平均工资相比较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比较低廉。而通过反观日本可以发现,日本在战后初期进行自身发展时,也是基本上作为美国企业的加工工厂,所获得的利润也比较少。不过由于日本企业以及日本政府对于科技发展十分重视,技术密集型产业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迅猛发展,同时还重视品牌建设,积极拓展自身的产业链条,培育和发展自有品牌。从这个角度上讲,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当重视技术发展,借鉴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经验,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将第二产业的主体由原先的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建立和完善自身出口产品的品牌优势以及技术优势。
其次,进一步加快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逐步缓解我国经济增长跟我国加工制造企业高依赖性的矛盾。当前,经济危机的影响依旧存在,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因素是因为我国出口发展所推动的。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发展不稳定,会出现较大波动情况下,人民币的汇率升值会比较快。正是在这一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所依赖的较高的出口依赖性势必会导致经济发展出现很大的隐患。在对这一问题进行追溯时,就会发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的产业结构存在着问题,结构不够合理。尤其是我国的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比较低,难以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持久足够的推动力。借鉴日本经验可以发现,日本在面临这一问题时通过大力发展自身的服务业以及金融保险业等第三产业来进行必要的缓冲,依靠第三产业的发展繁荣实现对低迷经济的有效缓冲和铺垫。
再次,积极转变原先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确保贸易的平衡和健康发展。实施贸易出口型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政策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发展推动力,但是也应当关注到其所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当前我国的出口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时大都是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这对我国的资源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和损害。同时,从长远来看,实施粗放型的对外贸易发展模式很难抵御国外市场的萎靡所造成的损失和冲击,同时也难以有效抵御人民币升值所造成的经济压力。除此之外,由于我国的劳动力报酬远远低于实际平均水平,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就很不利于我国职工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不仅如此,这也会影响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动力,对于我国的三大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推动第二产业内部资源合理配置都具有很不利的负面影响。对此,我国企业以及政府应当具有清晰的认识,避免一直充当世界工厂的角色,理顺对外贸易关系。同时还应当意识到贸易顺差的不断积累不仅会使得我国集聚下大量的外汇储备,同时还可能造成通货膨胀,进而出现资源流失等问题,这些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不利的影响。正是基于此,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当逐步改善当前存在的贸易不平衡问题,逐步实现产业链条的本土化,并将提高我国劳动者的报酬以及劳动者的职业素质作为今后的发展目标,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1.梁彦.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做法和启示[J].宏观经济管理,2007(1)
2.董华平,王 .战后日本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S1)
3.谭俊平.资源密集型区域发展困境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2(1)
4.李靖宇,孙蕾.辽宁沿海经济带加快发展为现代产业基地的现实论证[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4)
5.尚慧丽.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及对黑龙江省的启示[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F74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