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数评价法下地区流通产业发达程度量化研究

2015-09-08中州大学郑州450044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流通业流通程度

■ 韦 菲(中州大学 郑州 450044)

指数评价法下地区流通产业发达程度量化研究

■ 韦 菲(中州大学 郑州 450044)

流通产业是在商品贸易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集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于一体的产业组成形式,涵盖批发、餐饮、信息服务、零售、金融以及物流等多种行业。受制于资源、政策、经济总量以及观念和制度性原因,地区间流通产业发达程度差异巨大。从指数评价法出发而展开的地区间流通产业发达程度量化研究有利于分析不同地区间流通产业差异形成的原因,并基于此而有针对性的探索弥补落后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劣势的有效途径,实现地区流通产业均衡发展、国民经济要素充分流动。

指数评价法 流通产业 量化研究

引言

流通产业在调整经济资源配置与提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发达程度是衡量特定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之一。基于指数量化方法而开展的流通产业发达程度研究是科学体现国家或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差异和寻求流通经济发展优势互补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利用主要省市经济发展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以“搭建指数系统框架-非确定性评价理论-多元统计主成分分析法”作为量化研究主线,分别列出了基于“产业流通发达指数”“制度流通发达指数”以及“民俗流通发达指数”的“Top20”省市序列。

从国内已经开展的关于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和指数评价法研究来看,基于规模、效率、政策以及要素资源配置方面的文献居多。较有代表性的是宋则(2003)建立的流通产业分级指标评价系统、王成荣(2006)建立的经济参与者行为与商业现代化互动模型、杨宜苗(2008)关于流通产业与GDP、GNP比重衡量的研究以及瞿春玲(2012)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而开展的流通产业发展战略优先级比较研究等。目前,关于建立主要省市流通产业发达程度指数量化序列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流通产业发达程度的“综合-拆分”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量化研究

(一)指标选取

考察地区流通产业发达程度及其差异,实际上是对不同地区商品流通规模、效率、所占经济比重、信息化程度、组织水平、市场化水平、政策依赖度等多方面因素差异的考察,而 这些指标又可以归结为产业、制度以及民俗三大类(分别见表1、表2、表3所示)。因此,本文也基于产业、制度、民俗及其细分构成要素目录来建立指数评价框架。

对于产业流通发达指标体系的建立考虑了商品流通比重、规模、效率以及信息化利用率等因素。指标的选取多采取与经济增长相关的因素来进行,是流通业发达程度的最直观反应。制度流通发达指标体系的建立则将民营经济因素、市场经济水平以及流通业组织先进程度纳入评价体系,理由是对于现代市场经济发育完善程度的考察正是观察民营经济的活跃程度与民营经济总量;民俗流通发达指标体系则主要着重于对消费者、生产者、服务性中介组织以及产权方面的考察,目的是在流通产业和制度之外分析观念性因素对于流通经济的影响作用。

商品流通发达程度影响因素是包含多种变量和多层次结构的集合,本文受制于篇幅和作者能力,只选取了具有主要代表性的有限样本,因此难言全面。受制于宏观经济数据更新的滞后性,量化研究所选用的数据来自于《2012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国科技资料汇编》、《2011中国市场化指数》以及中国产业数据网。在对各指标进行加权时,采用美国自动控制学专家查德(L·A·Zadeh)建立的“非确定性评价理论”进行分析,并使得最终计算所得指数位于(0,100)区间,方便对各省市分类流通发达程度进行客观排名。

(二)量化结果

通过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20个主要省市地区(港澳台除外)相关数据进行初选、无量纲化和指标检验,本文确定了三级指标目录中24个细分指标的实际评价值,通过非确定性评价理论对各个评价值进行赋权。

(三)结果分析

从量化研究结果来看,一方面,基于流通产业发达程度的排名(见表4所示)显示我国东部地区在流通业增加值、流通固定资产投资、流通业吸纳就业以及流通生产率、流通科技进步率等方面占有显著优势。其中前十名省市地区有八个占据海岸港口优势,而内陆城市在前十名中仅占据20%,产业流通发达程度排名后十位中的内陆城市所占比重则达到80%,这说明东部地区相对中西部地区在流通业推进GDP增长以及经济发展方面依然是我国的优势流通资源集中区域,解释为东部沿海地区的历史经济优势和得天独厚的中外经济连结纽带优势,上海、天津、北京等地的流通经济龙头地位也得以凸显。

从制度流通发达程度省市排名来看(见表5所示),着重于考察民营流通经济、流通市场化水平以及流通组织程度的一系列指标将各个地区的流通业进入难度和民间认可度做了对比。新疆作为内陆地区排名第四,这从2012年新疆零售业发展中就可见一斑。据中商情报网发布的《2013-2017年新疆零售业分析及发展预测报告》显示,2012年新疆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主要商品销售快速增长。2012年上半年新疆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833.1亿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说明内陆地区依托自然资源和边疆外贸地理优势完全可以搞活流通产业,也说明了自由市场经济对于盘活民间流通存量的重要性。

在民俗流通发达程度的省市排名中(见表6所示),南部沿海或边疆经济大省在Top10中占比60%。东北三省辽宁、吉林以及黑龙江则分列第十位、第十一位和第十二位,其余相邻省份民俗发达程度得分也大致趋同,如山东和山西、广东和广西、湖北和湖南等地,说明部分地理相邻地区在流通产业消费者和生产者经济观念、中介组织发育程度以及对于知识产权等的保护方面呈现出趋同现象,既可以解释为临近地区民俗、民风、经济禀赋以及要素密集度的趋同,也可以解释为小范围内的地理边界划分对于区分流通产业发育完善程度和发展方向差异的较弱影响。

启示与建议

我国流通产业发展呈现出典型的由东向西逐步趋弱的现象,很多中西部省市都没有进入Top20名单。究其原因,中西部省市地区在建设现代化流通市场体系、流通业信息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物流业发展等方面都存在发展弱势。结合本文从产业经济、制度经济以及民俗观念等方面进行地区流通业发展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我国东部、中部以及西部省市应建立有差异的流通业发展战略,以此来实现因地制宜式的经济发展,见表7所示。

(一)流通市场体系战略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东部地区相对于中西部地区在流通技术引进消化、流通组织方式、现代流通平台建设、流通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整合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流通产业链搭建也相对完善。因此,中西部地区发展流通产业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符合地区流通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流通市场体系,中西部地区对于这一战略的需求优先级均为“高”,而东部地区则可以将精力和资源向其他流通产业发展战略倾向转移。在现有流通市场体系可以满足东部地区流通业发展需求的情况下,对于这一战略的需求优先级可以设为“低”。

(二)信息化建设战略

流通业发展中的订单发放、物流追踪、各流通环节实时沟通以及建立流通云数据库无一不是信息经济在流通产业中的体现,应立足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实,以流通业发达的东部地区优势资源为依托,率先推进信息化资源在流通经济中的整合,实现信息化流通在我国产业经济发展中的突破,因此东部地区优先级设为“高”;中西部地区在现代流通市场体系尚未建立完全的情况下,不需要刻意追逐流通信息化这种新经济样式,而更应该立足自身,培育流通业发展的基本土壤,因此优先级分别设为“中”和“低”。

(三)对外合作战略

流通经济发展中的对外合作主要是指临海或边疆省份依靠地理优势,多方位开展与邻国和海外进出口国家的流通贸易。西部省份中的新疆、西藏、云南等地和东部沿海各省都可以对外谋求流通领域中的合作,与之相比,中部省份开展流通对外贸易则面临着相对较高的运输费用和协调费用。因此,中部地区更应该利用其相对完备的第二产业基础设施、较强的市场辐射优势、相对低廉的用工成本以及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优势来优先发展内部贸易流通,其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优先级设为“低”;东部沿海省份和西部边疆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优先等级则设为“高”。

(四)物流支持建设战略

我国物流业发展呈现出东部地区集中、大中型城市集中、中小物流公司集中以及“轻物流”发展集中的趋势,而中西部地区巨大的货运需求和有限的物流运输能力则呈现出错位搭配现象,这对于加强中西部地区旅游餐饮、货物运输、资源吞吐中心建设以及金融结算中心建设等都形成较强障碍。因此,东部、中部、西部流通经济发展中的物流建设战略优先级应安排为“低”“中”“高”,以此扭转区域间物流运输能力和需求总量的错位趋势。从长远来看,作为流通经济发展的微观本源,搭配有致、布局完善、流通效率较高的物流体系建设也会成为推动流通产业和国民经济共生互融的重要力量。

1.樊纲.中国市场化指数[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李飞.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3.孙金秀.现代流通业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基于中国30个省级数据的比较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6)

4.郑后建.基于发达国家经验谈我国流通业改革与创新[J].商业时代,2014(5)

F713

A

猜你喜欢

流通业流通程度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商贸流通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幸福的程度